吳玲玲
藍芩口服液輔助治療皰疹性咽峽炎的療效觀察
吳玲玲
目的 探討藍芩口服液在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將82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給予抗病毒、解熱、補液等治療及口腔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藍芩口服液,對照組口服復方金銀花顆粒,療程5 d。觀察兩組的臨床癥狀、體征變化,評價其療效。結果 觀察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藍芩口服液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療效確切,無明顯副作用,安全可靠。
藍芩口服液; 皰疹性咽峽炎; 療效
筆者所在醫院對2009年7月~2011年9月收治的82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采用靜脈滴注痰熱清注射液抗病毒、解熱、補液、補充維生素C等對癥支持治療以及口腔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口服藍芩口服液,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7月~2011年9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82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以第7版《兒科學》為診斷標準[1],隨機分為兩組,年齡1~4歲。觀察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齡2.4歲;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2.3歲。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和體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痰熱清注射液抗病毒、解熱、補液、補充維生素C等對癥支持治療以及口腔護理[2]。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口服藍芩口服液,1~3歲每次2/3支,3次/d;3~4歲,1支/次,3次/d,共5 d。對照組口服復方金銀花顆粒,1~3歲2.0~2.5 g/次,3次/d;3~4歲,2.5~3.0 g/次,3次/d。其余治療方法兩組相同。
1.3 療效標準 顯效:用藥24~48 h流涎消失,食欲明顯改善,皰疹基本消退,局部充血好轉;有效:用藥48~72 h流涎減少,食欲改善,皰疹明顯減少,局部充血好轉;無效:用藥72 h后仍流涎,食欲改善程度及皰疹減少不明顯。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顯效32例,有效7例,顯效率76.19%,總有效率92.86%;對照組顯效24例,有效8例,顯效率60%,總有效率80.00%。兩組顯效率、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初期癥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誤解為普通感冒而延誤治療。造成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夏秋季節天氣比較炎熱、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使室內空氣中細菌、病毒急劇繁殖,進入小兒呼吸道,而引起疾病發生。皰疹性咽峽炎是小兒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由腸道病毒柯薩奇A16感染引起,也可由EV71、皰疹病毒等感染所致,好發于夏秋季,傳染性強,流行快,主要侵犯1~7歲的小兒,起病急驟,臨床以發熱、咽痛、厭食、流涎為主要癥狀,咽峽部及軟腭可見直徑2~4 mm的灰白色皰疹,周圍有紅暈,2~3 d后逐漸擴大、潰爛形成潰瘍。病程大約1周,嚴重者可延長至2周,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常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主要以中藥治療為主,選擇清熱、解毒、利咽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治療期間,飲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溫開水,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青菜、水果等,盡可能少吃煎、炸等油膩食物,尤其是注意不吃過熱的食物。
藍芩口服液為純中藥制劑,主要成分為板藍根、黃芩、梔子、黃柏、胖大海,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特殊功效,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實熱證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熱,能有效阻斷病毒在口腔和體內的復制和繁殖,對多種呼吸道及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在方便小兒服用的同時,直接作用感染部位,發揮抗病毒作用,療效確定,標本兼治。臨床實踐證明,對于目前傳染性強的EV71病毒,藍芩口服液能起到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組病例使用揚子江藥業集團生產的藍芩口服液,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顯效率、總有效率均明顯提高,治療過程中,除1例患者服藥后出現輕度腹瀉,停藥后自行緩解外,余未見不良反應,表明藍芩口服液輔助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療效好,較安全,值得推廣應用。
[1]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2.
[2]高莉菲,胡浩.維生素C、利巴韋林與地塞米松咽部噴射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09,(1):22.
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68
053100河北省棗強縣人民醫院
吳玲玲
2011-12-07)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