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冬芳
高血壓在臨床心血管疾病中較為多發和常見,因病程為緩慢進展狀態,患者大部分在疾病初期無自覺癥狀。有的患者甚至在疾病的中后期也無不適感發生[1]。中國居民健康和營養狀況在2002年調查顯示,人群中高血壓知曉率約為30.6%,控制率為6.1%,治療率為24.7%。高血壓的健康宣教作為整理護理的一部分已在臨床廣泛應用,降低了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F總結報告如下。
1.1 心理精神因素 社會競爭的激烈使人們壓力增大,大腦皮層功能因持續的精神壓力而發生紊亂,血壓出現升高現象,導致發生高血壓疾病。護理人員需主動和患者溝通,避免情緒過度焦慮、激動、緊張,緩解其精神壓力,當生活中有不良事件發生時,要學會自我控制,使心情保持愉悅狀態。培養個人愛好,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若壓力較大無法排解時可通過向家人、朋友講述進行釋放,也可看報紙、聽音樂、唱歌等,保持心境平和,有效控制血壓水平。
1.2 肥胖因素 近年來,因工作模式的改變,人群中大部分運動量很少,長期從事腦力勞動,加之生活條件使飲食多樣化,導致體內脂肪堆積明顯,引起糖尿病和脂肪肝的發生,進而并發高血壓病。護理人員需就肥胖的危害性向患者告知,讓其了解肥胖除可引起高血壓外,還能引起糖尿病、痛風、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使患者主動參與到減肥措施中來,可從體育鍛煉和飲食控制兩方面對患者進行指導。飲食控制高脂肪、高熱量、高膽固醇的攝入,多食易消化、清淡、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晚餐量要小,控制體質量在正常范圍內。制定科學的運動計劃,對嗜睡患者適當減少其睡眠時間,增加體力活動量,進行有氧運動。
1.3 鈉鹽攝入量過高 因水分和鈉離子在體內大量滯留,食鹽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血管內血壓,使阻力加大,進而使血壓水平增高。我國北方人攝入鹽量因口味重而大于南方人,北方人高血壓發生率相應高于南方人,但鈉鹽攝入只是導致高血壓發病的原因之一。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合理控制鈉鹽攝入的指導,對食鹽的攝入量每天有意識的控制,成人每天以5~6 g的鹽攝入量為佳,長期堅持,可在提高降壓藥物療效的同時,使藥物劑量減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因降壓藥物應用而出現的不良反應,提高了降壓藥物的效果,使高血壓患者的費用降低。
1.4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也是高血壓病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病因,患者有家族史,可不一定有高血壓病發生[2]。其遺傳機理還需進一步研究。護理人員針對高血壓的可防可控性作為健康宣教的內容向患者講明,提高其主動配合醫療方案的能力及藥物治療依從性。對患者的血壓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如有惡心、嘔吐、頭暈、眼花、肢體乏力等異常癥狀,立即通知醫生處理。通過住院治療,使患者血壓水平控制在相對理想的范圍內,囑其出院后要堅持服用藥物,每天定期對血壓進行監測,不定期復查病情。若有不適,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對高血壓發病機制的認識目前尚不統一,通過健康宣教,幫助患者樹立健康觀念,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多種危險因素對健康造成影響,有效控制高血壓的患病率,進而提高生活質量。發病機制主要包括:(1)多種原因導致腎性水鈉潴留和血容量增加。(2)過度緊張和反復精神刺激使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失調。(3)多種原因導致細胞膜離子轉運發生異常,增高了細胞膜內鈉、鈣離子濃度,使血壓升高。(4)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失調造成水鈉潴留,引起血壓升高。(5)胰島素抵抗。
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1)控制體重;(2)控制鈉鹽攝入;(3)適當增加鉀鹽的攝入量;(4)降低脂肪攝入量,適當攝入蛋白質;(5)禁煙限酒;(6)開展低、中度等張運動。同時注重藥物治療,依據不同高血壓的類型,應用不同的降壓藥物[3]。
在高血壓人群中開展健康宣教工作,在現今醫學模式下,在治療和護理中發揮了較大作用,對患者出入到入院的全程制定健康宣教方案,包括心理、疾病知識、飲食、用藥、運動、出院后注意事項等多方面的指導[4]。通過健康宣教的實施,使患者心態和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均發生了較大變化,除對高血壓患者有良好的醫護作用外,還對未患高血壓的健康人群有較強的指導作用,幫助人們建立有益健康的行為,糾正不良習慣,掌握防治高血壓病的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管理率、控制率和用藥依從性,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明顯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朱英.高血壓患者健康宣教體會[J].護理研究,2009,23(1):40.
[2]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 al.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in 61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02,360:1903-1913.
[3]洪雪云,陳海珠,劉舜賢.護理管理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導,2008,6(15):195-196.
[4]詹艷華.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5(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