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桂芬
益氣活血湯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26例的臨床護理觀察
苗桂芬
目的 對益氣活血湯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護理觀察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來我院治療的26例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結果 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在通過益氣活血湯的治療后都有了較為明顯的效果,沒有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和身體的改變及異常。結論 對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通過益氣活血湯的治療有了行之有效的效果,患者的癥狀在很大程序上得到了恢復,提高了生活的質量,收到較滿意的效果。
益氣活血湯;不穩定型心絞痛;護理觀察
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是心絞痛癥狀不穩定的統稱,是發生心臟事件的高危因素。臨床反應為冠狀動脈病變及心肌血液供應與需求不平衡發展,病情嚴重者,可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及猝死現象發生。不穩定型心絞痛其病變較為復雜,進展快,預后效果差,常規的藥物治療效果不佳?,F采用益氣活血湯對來我院治療的26例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觀察。
選取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到我院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男12例,女13例,一共26例,年齡48~75歲,所有患者都屬于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其中病程最短的為5個月,最長的為10年,其中初發勞累型心絞痛3例,自發勞累型心絞痛5例,惡化勞累型心絞痛18例。不穩定性心絞痛診斷標準為:心絞痛癥狀加劇,發作頻繁,持續時間長或心絞痛出現于休息時,發作持續15 min以上,伴有心電圖ST段壓低或升高,或無變化,無新近出現的異常Q波,亦無血清酶的升高。所有病例均符合衛生部制定并頒布的《中藥新藥治療胸痹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WHO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
臨床護理觀察2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一般治療均為臥床休息,吸氧,小劑量安定鎮靜,心電監護。自擬服用益氣活血湯。藥方組成:太子參20 g,白術10 g,黃芪 15 g,桃仁 12 g,紅花 6 g,當歸 6 g,白芍 15 g,丹參 15 g,牛膝 15 g,天麻10 g,淫羊藿10 g,葛根15 g,砂仁6 g,枳殼10 g,甘草6 g。服用1劑/d,用水煎2次分2次服用,14 d為1個療程。在療程結束后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
對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每3天便記錄心絞痛發作變化及臨床癥狀,每5天作12導聯心電圖,記錄ST段和T波變化情況。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胸痹的標準及《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制定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定。記錄觀察數據顯示:效果明顯者,心絞痛或心絞痛次數減少在80%以上的患者,硝酸甘油量減少了80%以上;有效者,心絞痛癥狀及硝酸甘油量減少在50%以上;治療無效者,心絞痛癥狀及硝酸甘油量減少不到50%。心電圖療效顯示,治療顯著者,心電圖恢復到正?;虼笾抡?治療有效者,ST段下降程度回升>1.5 mm,主要導聯T波變淺超過50%以上;治療無效者,心電圖治療前后無變化[1]。
不穩定型心絞痛在中醫中屬“胸痹”的范疇,故治療以益氣活血為主,因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虛血瘀證型是最常見和最主要的癥狀類型。益氣活血方中太子參、黃芪、白術益氣健脾;丹參、當歸、白芍、桃仁、紅花養血活血,祛瘀生新;牛膝、淫羊藿、天麻滋肝養腎;如此先后天相濟,相得益彰。對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26例患者進行服用益氣活血湯的方法下,療效顯著為13例,有效治療為9例,總有效率達到84.62%。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觀察其治療效果顯著。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指介于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臨床癥狀。其主要病理基礎是在原有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內膜下出血,斑塊破裂,破損處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凝集形成血栓,冠狀動脈痙攣,引起冠狀動脈不完全阻塞或在狹窄基礎上進一步阻塞所致。益氣健脾藥物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激活細胞潛能,增強體內自我調控、自我修復的能力?;钛鏊幙梢砸种蒲“寰奂纳蒲毫髯儗W,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研究表明,中醫藥的治療能有效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有效控制危險因素的發生。益氣活血湯方法可通過阻止血管內皮細胞的免疫病理損傷,抑制斑塊的炎癥反應,從而降低C-反應蛋白水平。由于臨床治療觀察的例數有限,缺乏設計嚴密的大規模多中心臨床試驗,在以后的工作中,當運用循證醫學的手段,進行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客觀地評價中醫藥的療效,并系統深入研究其作用機制,使得益氣活血湯在治療心絞痛病的研究更加深入。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6):409-412.
130021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