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芹 尹文琴
上尿路結石屬本地區常見病、多發病.本人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排石湯加減辨證施治。兩組對照觀察,現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180例為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年齡18~65歲,平均35歲,男126例,女54例,病程1 d~8年。大多為急性疼痛發作期,部分為體檢發現。腎結石86例(雙腎多發57例),輸尿管結石152例(腎及輸尿管結石112例),結石直徑最小者0.4 cm,最大者3.6 cm;伴腎輕度積水者119例,除外嚴重血液、心肺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及腎臟重度積水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90例和對照組90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癥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診斷標準 根據裘法祖等主編的《外科學》有關上尿路結石統一診斷標準(臨床有疼痛、血尿、尿檢鏡下血尿,B超檢查腎、輸尿管有強光團和聲影,X線檢查平片有結石影等)確診[1]。
1.3治療方法
1.3.1碎石 采用BYS型B超定位體外沖擊波碎石機,體位一般多采用仰臥位或俯臥位,平均治療沖擊次數500~1500次,與下一次治療間隔時間為15~20 d。
1.3.2對照組 于碎石術后囑大量飲水,對腎下盞結石患者增加倒立或跳躍活動,對正在疼痛發作的患者,西醫給予解痙止痛,654-2,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靜脈滴注或者給予平痛新等暫時止痛。有發熱、血象明顯升高,有感染跡象時加頭孢曲松鈉、氧氟沙星等靜脈滴注抗感染,根據病情給予補液、止血、利尿等治療。治療組:在碎石術后除上述西藥對癥治療外加服中藥(自擬排石湯)金錢草30 g、海金沙30 g、雞內金10 g、石韋10 g車前子10 g、木通10 g、懷牛膝10 g、萹蓄 10 g、瞿麥 10 g、滑石 15 g、冬葵子 12 g、甘草 9 g 諸藥組成(清熱利濕,通淋排石),1劑/d,水煎分早晚溫服,于碎石術后連服3~7 d。腰腹絞痛者,加元胡12 g、川楝子12 g、芍藥20 g;血尿者,加小薊15 g,生地15 g,藕節15 g;發燒者加蒲公英15 g,黃柏12 g,大黃10g。一個療程后根據患者個體情況辯證施治,中藥酌情加減。中藥服用3~5個療程,1個月后復查統計治療結果。隨訪一年。
2.1療效標準 治愈:結石全部排出,臨床癥狀消失,B超檢查腎、輸尿管、膀胱無強光團及聲影或X線平片結石陰影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消失,腎結石個數較前減少或輸尿管結石下移,腎積水消失。無效:結石未能排出,臨床癥狀存在,B超檢查或X線平片顯示結石仍在。
2.2治療結果 治療組79例治愈,有效9例,無效2例,碎石1次治愈者74例,碎石2次治愈者5例,總有效率98%。對照組治愈51例,有效15例,無效24例,其中碎石1次治愈者43例,碎石2次治愈者8例,總有效率73%。兩組療效相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統稱為上尿路結石,而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則稱為下尿路結石。這種區分不僅是由于結石發生部位的不同,可以看做是結石的兩種類型[2]。本人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排石湯后明顯提高了療效,縮短了療程,只有2例因結石過大,且1例輸尿管上段先天狹窄,最后采取了手術治療,其余88例在3個月內全部治愈,隨訪一年無復發。據觀察,服用排石湯后,可使患者尿量增多,尿液的沖力使結石下移而排出體外。本病屬于祖國醫學“血淋”“石淋”“腰痛”等范疇,所以采用“活血化瘀,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方藥治療上尿路結石取得滿意效果。金錢草、海金沙清熱利濕,通淋排石,雞內金健脾導滯,消石化石為治療“石淋”之要藥;石韋、車前子、木通清熱利濕,化石通淋,消腫止痛,利尿止血;牛膝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利尿通淋,引藥下行;萹蓄、瞿麥、滑石利水通淋清熱除濕;冬葵子能增強輸尿管動力,以助結石排出;甘草緩急止痛,擴張尿管,利于排石[3]。諸藥合用能奏益氣固腎,結合西藥抗炎止血,為上尿路結石排出創造條件,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裘法祖.外科學.第 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644-648.
[2]范思行,龐國明.結石病診療全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292-364.
[3]王本祥.新編中藥學辭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22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