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
尿石癥是泌尿外科常見病,尿石癥患者的年齡構成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狀況的改變發生了明顯變化,以青壯年增多,體外沖擊波碎石是治療尿石癥的一種安全、有效、無痛苦的方法。選取臨床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術的圍手術期護理的臨床體會分析如上。
本組12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治療,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齡15~70歲,平均38歲;其中腎結石62例,輸尿管結石58例(中上段38例,末端20例),結石長徑0.3~2.5 cm。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是近年來發展的一項新技術,患者對治療的原理缺乏了解,對治療的過程及治療效果存在各種疑慮。在術前積極與患者溝通,讓患者主動傾訴其擔心和焦慮,適當、有計劃地介紹治療的適應證、方法和優點,使患者了解治療的全過程、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及可能的預后,最終使患者消除了顧慮,以一個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
2.1.2術前準備 檢查凝血象,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生化、血糖、血壓、心電圖、胸片等。有泌尿系感染患者術前給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高血壓及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術前服用有效的降血壓及抗心律失常藥,術前6 h內禁食、禁水。會陰部備皮,洗澡清潔皮膚以利沖擊波進入。術前3 d忌進易產氣食物,術前1 d口服緩瀉劑,術晨禁食水。
2.2術后護理
2.2.1體位 若患者無全身反應及明顯疼痛者,適當活動、經常變換體位,可增加輸尿管蠕動、促進碎石排出。腎下盞結石可采用頭低位,并叩擊背部加速排石。巨大腎結石碎石后因短時間內大量碎石突然充填輸尿管而發生堵塞,可引起“石街”和繼發感染,嚴重者引起腎功能改變。
2.2.2碎石術后6 h內適當臥床休息,6 h后多飲水、多運動,促進結石排出,適當應用抗感染、利尿、解痙藥物。口服排石藥物,如金錢草、腎石通、排石顆粒。部分患者因碎石排出引起術后絞痛,可給予山莨菪堿、阿托品、哌替啶鎮痛。
2.2.3飲食 若患者無藥物反應,如頭暈、惡心、嘔吐等可正常進食。多飲水可增加尿量,促進結石排出。
2.2.4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和記錄碎石后排尿及排石情況。淡紅色血尿一般可自行消失;用紗布過濾尿液,收集結石碎渣做結石成分分析;定時攝腹部平片觀察結石排出情況。若需再次治療,間隔時間不少于7 d[1]。應注意血尿的顏色、消失時間,鼓勵患者多飲水、勤排尿,必要時靜脈輸液,增加血容量,通過多排尿達到自我沖洗的目的。對留置尿管的患者要觀察尿袋內尿液顏色、量及結石排出多少。
2.3并發癥護理
2.3.1血尿 ESWL治療后,1~2 d血尿可自行消失。出血較嚴重時可出現腎周圍血腫,特別是有凝血障礙者和未能控制好的高血壓者,更易出現較嚴重的出血。如嚴重血尿,按腎臟損傷處理。帶腎造瘺管碎石的患者,注意腎造瘺管引流尿液的顏色,防止小血塊及碎石阻塞管腔[2]。其次,可見便血和嘔血,這是由于治療時胃腸內積氣過多,沖擊波對消化道黏膜損傷之故。治療前告知患者不宜空腹和進食過飽,必要時進行腸道準備,減少積氣。
2.3.2輸尿管內碎石堆積 治療后1~7 d攝KUB,以觀察結石粉碎及排出情況。如出現輸尿管內碎石堆積,應積極處理,可再行ESWL或輸尿管碎石,防止因碎石阻塞而影響腎臟功能。
2.3.3發熱 由于碎石堆積尿路或感染未控制而引起發熱,應積極采取措施解除梗阻,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
體外震波碎石術是目前最被廣泛使用于尿路結石的治療方式。但是仍有少數特例需要排除體外震波的治療。雖然體外震波碎石術對結石的治療效果良好,副作用低。ESWL治療前應先控制感染。為提高療效,減少并發癥,除正確定位外,應選用低能量和限制每次沖擊次數,如需再次治療,間隔時間不少于7 d。治療后注意觀察排尿情況、尿色、質、量以判斷。腎受損情況,及時了解碎石后有無尿道梗阻及急性尿潴留(血尿嚴重者可用止血藥)。注意觀察排石過程中有無腎絞痛、發熱及心肺功能損害。觀察排尿情況,將每次尿液留于玻璃瓶內,仔細觀察有無碎石排出,必要時可用紗布過濾尿液。鼓勵多飲水,有利于碎石的排出,每日飲水達3000 ml以上,適當活動,配合體位排石。定期復查尿路平片,了解碎石排出情況。
[1]劉善美,姜璐.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泌尿系結石4162例圍術期護理.山東醫藥,2008,12(23):44-45.
[2]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