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亞丹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在骨科疾病術后較為常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容易發生,如果患者還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疾病,血液更容易處于高凝狀態,髖部術后最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本文探討老年髖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間在我院實施髖部手術老年患者共93例,上述患者中男46例,女47例,年齡最小為60歲,最大為85歲,平均年齡為68.3±6.4歲;其中骨折前有高血壓病史患者9例,糖尿病患者10例,慢性呼吸性疾病8例,高脂血癥9例。上述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其中全髖關節置換術共4例,半髖關節置換術共2例。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均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后確診,上述患者出現下肢腫脹、疼痛、壓痛等癥狀。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①術前宣教:術前讓患者了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高危因素,如吸煙、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等,讓患者了解血栓形成相關機制、癥狀及結局,提高患者主動配合治療積極性,樹立戰勝疾病信心。②心理護理干預:由于髖部骨折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導致患者術后病情復雜,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要充分了解患者產生不良情緒原因,對患者進行心情舒緩,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消除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1]。
1.2.2術后護理 ①體位護理及病情觀察:對患肢適當抬高,利于靜脈回流,緩解下肢腫脹。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避免受壓部位出現褥瘡及墜積性肺炎發生。對患肢進行監測,觀察患肢腫脹程度及變化情況,注意患肢的膚色、溫度、淺靜脈充盈程度及感覺等,一旦發現異常及時上報臨床醫生。②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引流管阻塞和扭曲,避免血管周圍受壓而血流緩慢,導致感染機會增加。③疼痛護理:了解患者疼痛情況,如果發現患側肢體疼痛、腫脹發硬、脛后動脈搏動減弱等,要注意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④飲食指導:囑咐患者飲食清淡容易消化食物,維生素含量豐富、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保證營養充足及預防便秘發生。
1.2.3靜脈血栓形成后的護理 保持患肢制動,禁止擠壓、按摩、熱敷患肢,密切觀察患者全身、局部情況,特別是有無意識障礙及呼吸困難預防肺或腦栓塞,遵醫囑應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本組93例患者中4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均明確診斷,確診后給予抗凝處理及溶栓治療,應用藥物主要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肝素、腸溶阿司匹林等藥物,同時抬高患側肢體,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4例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得到緩解,4例患者在治療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均在出院后3個月內扶拐行走,且無腫脹疼痛等不適癥狀。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機制中,靜脈內血流緩慢、靜脈壁受損以及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時期主要原因,以上三因素可導致局部血栓形成。髖部骨折多發生于老年患者,此類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由于高脂血癥,老年患者血液多處于高凝狀態,再加上骨折后活動受限,患者血流處于滯緩狀態、血管壁受損,所以此類患者更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3]。所以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要做好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護理措施。在術前及術后做好護理,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做好相應護理干預。
本組93例患者中4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均明確診斷,確診后給予抗凝處理及溶栓治療。4例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得到緩解,4例患者在治療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均在出院后3個月內扶拐行走,且無腫脹疼痛等不適癥狀。說明做好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及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有助于減少血栓形成發生及促進患者術后康復,護理效果顯著。
[1]劉桂芝.老年髖部骨折253例術后深靜脈形成的預見性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8,14(4):21-22.
[2]王敏,張琳娜,劉巖,等.系統性健康教育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河北醫藥,2009,31:1273-1274.
[3]孫美芝,唐霖,王紅霞.下肢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與護理進展.齊魯護理雜志,201 1.1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