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號公告,百草枯未來走勢定調
五一節前夕,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1745號公告,決定對百草枯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此公告發布無疑為后期百草枯行業確定了基調,這種長期存在爭議的農藥產品或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早在去年,業內對于百草枯即將禁用的說法就塵囂日上。去年9月底,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農藥高層論壇上,農業部相關人員就表示,由于使用風險較大,或將對百草枯等農藥產品采取進一步的禁限用措施,希望農藥生產企業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10月下旬,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所長顧寶根在第十一屆全國農藥交流會主題大會上強調,要加強對百草枯的安全管理。據悉,由于百草枯的毒性較高,目前歐美等地區已經有20多個國家禁止或限制使用百草枯。此番發布的1745號公告也使中國即將步入禁用百草枯國家的行列。
據卓創了解,我國擁有百草枯登記證的生產廠家就達到300多家,擁有其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也達到200余家,1745號公告的發布,無疑將這些生產銷售企業推向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公告中明確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銷百草枯水劑登記和生產許可、停止生產,保留母藥生產企業水劑出口境外使用登記、允許專供出口生產,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自2013年1月1日起,未變更的農藥登記證和農藥生產批準文件不再保留,未使用重新核準標簽的產品不得上市,已在市場上流通的原標簽產品可以銷售至2013年12月31日。
拋開具體時間不談,1745號公告對后期百草枯的市場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據卓創統計,我國是百草枯原藥生產大國,全球產能約9萬噸,我國的產能為6.5萬噸左右,約占全球產能的70%,每年我國百草枯原藥的實際產量在4.5-5萬噸。同時出口也是百草枯近兩年飛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每年我國百草枯原藥約有50%出口至國外。卓創認為,對于后期百草枯行業在1745號公告的影響下將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企業數量將逐漸減少。政策的定調對不少小型的生產企業來說并不樂觀,產能小,銷售渠道少,加之近兩年價格的持續疲軟,小企業退出的速度或將加快。后期南京紅太陽、山東綠霸等公司將成為百草枯行業的龍頭企業,在百草枯退市前,大企業的的優勢或將逐漸增加,小企業的退出已成必然。
二是產量和價格的變化。由于公告中明確停止核準百草枯新增母藥生產、制劑加工廠點,后期百草枯的新增產能將不再擴大,而隨著小企業和生產許可證到期的企業的退出,其產量也必定會逐漸萎縮,其價格或將受貨源供應的影響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同時其良好的除草性能也是其他產品短期內難以替代的,這也從另一方面能支撐后期百草枯價格上漲。
三是加快百草枯相關新劑型的開發。眾所周知,由于百草枯水劑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以水劑的形態存在,很容易因為誤服等原因產生中毒,公告中明確指出撤銷百草枯水劑登記和生產許可、停止生產。后期廠家方面或將對新劑型的開發加大力度,例如去年先正達(北美)公司宣布,其百草枯新劑型Gramoxone SL(克蕪蹤可溶液劑)在美國獲得登記。這也是后期百草枯企業發展的新方向。
整體來看,百草枯行業后期將逐步走向集約化的道路,在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之前,百草枯的產量和價格或將有較為顯著的變化,但后期退市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作為全球用量的第二大的滅生性除草劑,百草枯目前尚未發現抗藥性,短期內還找不到像百草枯這樣成本合適、效率高、農民習慣使用的除草劑,在短時間內無優秀替代產品的同時,后期或將加大草甘膦的需求,從長期來看這對草甘膦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利好因素。1745號公告,無疑是對百草枯的未來確定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