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舉
(云南省富源縣富村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 曲靖 655504)
軟腐病是魔芋的主要病害,其發病癥狀各地報道略有不同。云南省富源縣種植魔芋歷史悠久,是全國魔芋種植重點縣之一。開展對富源縣魔芋軟腐病癥狀和病害傳播途徑的研究對控制軟腐病的發生和指導當地魔芋無公害生產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和現實意義。
2003年7~8月,在富源縣主要魔芋種植區(老廠鄉和富村鎮)進行調查時發現很多病株發病與種球腐爛有關。進行系統調查、統計后,結果表明:89.1%的魔芋植株發生軟腐病與種球腐爛呈正相關。
富源縣魔芋軟腐病在大田中有三種癥狀類型。
1.2.1 整株感染變軟腐爛型
種芋部份腐爛,整個種球、地上部莖桿和葉脈變軟,葉片黃化、卷曲。
1.2.2 植株一側感染腐爛型
大部份由種芋部份腐爛引起,少部份由根莖部腐爛引起。無論種芋或根莖部引起的腐爛,病斑向上沿與其同側的維管束擴展,且地上部與之同側的葉片表現黃化、枝停止生長。
被侵染的球莖,最先出現不定形水浸狀、暗褐色的病斑,逐漸向球莖內部擴展,使白色組織變成灰白色至黃褐色濕腐狀,有大量菌液流出,惡臭味,最后球莖變成黑色干腐的海綿狀物。
與莖桿腐爛處相連的維管束,從表面看,上、下都正常,但順發病部繼續挑開莖桿表皮,可看到內部已開始腐爛,若順延至枝,則分枝的主莖外側發?。òl病初期在莖桿內部,中、后期外皮層也腐爛,在莖桿上形成一條凹溝)。無論是種芋或莖桿發病,與發病部位同側的枝葉也停止生長,且葉變黃。
1.2.3 莖桿橫向腐爛型
根莖部腐爛后,病斑不向上或向下與之同側的維管束擴展,而向莖桿切面方向擴展,致使植株莖桿折斷而引起死亡。
種傳是魔芋軟腐病病原遠距離傳播的主要形式,其證據有三個方面。
2.1.1 在云南農業大學溫室種植的魔芋。用新購塑料盆裝生土,種植來自富源縣魔芋種植區的芋種,不施任何肥料,僅用自來水澆水。至7月下旬,部份植株因軟腐病發生而死亡。
2.1.2 富源縣植保站在房頂上種植的魔芋。用新購塑料盆裝生土,種植來自富源縣魔芋種植區的芋種,不施任何肥料,僅用自來水澆水。至7月下旬~8月上旬,60%植株因軟腐病發生而死亡。
2.1.3 富源縣老百姓在大田種植的魔芋。每年種魔芋的地都是以前從沒種過魔芋的新植地或新開墾地。他們種植自己繁殖的種芋,但每年的發病率都不低于30%。
由此可以推斷出種球帶菌是魔芋軟腐病病原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
2.2.1 雨水飛濺傳播
此傳播途徑在魔芋發病后期才會發生。原因:魔芋株冠接受雨水能力非常強,需等其下垂,病部暴露于外,雨水才會直接擊中病部,使病原隨雨水飛濺。
2.2.2 地下水傳播
89.1 %的魔芋軟腐病是由于種球發病而引起,雨水浸入地下后病原會隨其流動方向運動。富源縣老廠鄉黑克村一位多年種植魔芋的老者證明了這一點,其觀察到的現象是:一塊地若頭一年種魔芋且有軟腐病而發生,緊接其下的一塊地若下一年種魔芋,則這塊地緊靠上一塊地的地方(約1~2米),發病比同一塊地的其它地方嚴重。
2.2.3 田間病殘體傳播
田間病殘體,未挖完的小子芋和土壤帶菌等都可能是近距離傳播的方式之一。
2.2.4 傷口傳播
摩擦、機械損傷、農事操作等也是近距離傳播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