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明 宋成君
經口鼻內鏡下鼻竇鉆切除腺樣體187例療效分析
李麗明 宋成君
目的 探討經口700鼻內鏡下鼻竇鉆切除腺樣體的療效。方法 對187例腺樣體肥大病兒術前進行圍手術期處理,采用鼻內鏡技術。結果 術后隨訪6~9個月,治愈率為100%。結論 經口鼻竇鉆切除腺樣體具有直觀、準確、手術徹底、并發癥少的優點。
鼻內鏡;腺樣體切除術;鼻竇鉆
傳統經口腺樣體刮除術盡管能使大多數患兒癥狀得到緩解,但因是在無麻醉及非直視下操作,加之腺樣體刮匙的局限性、患者配合程度不同及手術醫生經驗因素致術后腺樣體殘留率較高,術后部分患者臨床癥狀短期內復發或術后癥狀無明顯緩解[1]。隨著鼻內鏡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的腺樣體刮除術已逐漸被棄用,經鼻鼻內鏡直視下腺樣體切除術患者鼻腔黏膜存在不同程度損傷,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經口鼻內鏡下鼻竇鉆切除腺樣體,取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本文回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經口鼻內鏡下鼻竇鉆切除腺樣體并隨訪6個月以上的187例患者進行療效綜合評估,報道如下。
187例小兒患者,男102例,女85例;年齡2.8~11歲,平均5.6歲;病史4月~7年不等;患兒主要表現睡眠打鼾、憋氣、張口呼吸、鼻塞、聽力下降等。所有患者均經鼻咽鏡檢查或鼻咽側位X線片或鼻CT檢查證實腺樣體不同程度肥大,其中伴有扁桃體Ⅱ-Ⅲ0肥大136例,伴有鼻炎52例,伴有鼻炎并鼻竇炎16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32例。
所有患者均經口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下手術,開口器牽拉固定,扁桃體Ⅲ0肥大或Ⅱ0肥大反復炎癥發作者先行低溫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經雙側鼻腔導入細導尿管,經口腔引出,口外打結,將軟腭對稱性拉起,然后于700鼻內鏡下觀察鼻咽腔腺樣體增生情況及與咽鼓管、后鼻孔之間的關系,準確識別上述解剖關系后,以450鼻竇鉆將腺樣體徹底切除,棉球壓迫創面、充分止血,分泌性中耳炎病兒同期行鼓膜穿刺術并鼓室內注入地塞米松治療。
術后所有患者來院復診或電話隨訪6~9個月,全部患兒睡眠打鼾、憋氣、張口呼吸、鼻塞消失,聽力下降消失或明顯改善,32例分泌性中耳炎中2例3耳術后2周內出現聽力下降,再次行鼓膜穿刺并鼓室內注入地塞米松后治愈。所有患者術后無鼻出血、鼻腔粘連、鼻咽腔狹窄或閉鎖、鼻咽關閉不全、發音改變等并發癥。
傳統的腺樣體切除術在無麻醉及非直視下操作,病兒痛苦大、術后腺樣體殘留率高,部分術后病兒癥狀無改善或于短期內癥狀再發,傳統腺樣體刮除術后行鼻內鏡檢查發現所有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腺樣體殘留,殘留部位多數在后鼻孔區及單側或雙側咽鼓管周圍[1]。因上述因素傳統腺樣體刮除術已漸被棄用,多采用鼻內鏡直視下鼻竇鉆腺樣體切除術或低溫等離子腺樣體切除術,經鼻腔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因術中反復進出鼻內鏡及手術器械造成鼻腔黏膜不同程度損傷,術后存在發生鼻腔粘連的可能[2-3]。低溫等離子行腺樣體切除術術后存在創面偽膜較厚,病兒鼻腔內異味及繼發性出血的可能。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經口鼻內鏡下鼻竇鉆切除腺樣體187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00鼻內鏡經口導入后可清晰、準確觀察鼻咽腔腺樣體的增生情況及其與后鼻孔和咽鼓管之間的關系,利用450鼻竇鉆切除腺樣體可準確、徹底切除咽鼓管圓枕周圍及突入到后鼻孔內的腺樣體組織。本手術方法具有直觀、準確、手術徹底、快捷、并發癥少的優點。
[1]李樹華,石洪金,董衛東,等.傳統腺樣體切除術后腺樣體殘留情況調查.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2):138-139.
[2]孫文海,孫彥,孫煒.鼻內鏡直視下腺樣體切除術.中國耳鼻咽喉鼎底外科雜志,1999,5(3):180-181.
[3]蘇躍,顧興華.間接喉鏡下吸割器行腺樣體切除術.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8,14(4):312-313.
132001 吉林市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術后抗炎治療24~72 h出院,分泌性中耳炎患兒術后口服黏液促排劑2周,合并慢性鼻竇炎病兒術后鼻腔應用類固醇藥物治療1月同時口服黏液促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