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亞 傅曉東
鼻敏方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中長期療效觀察
施曉亞 傅曉東
目的觀察鼻敏方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中長期療效。方法 聯合使用鼻敏方、氯雷他定片與單獨使用氯雷他定片相對照治療過敏性鼻炎,使用鼻敏方的組別為觀察組,單獨使用氯雷他定片的組別為對照組。對兩組進行隨訪觀察,分別在停藥后1月,3月,6月予以評分。結果在各觀察時間點觀察組的復發較對照組少,癥狀較對照組輕。結論鼻敏方在預防復發、延長緩減期、毒副作用小等方面較西藥有明顯的優勢。
過敏性鼻炎,鼻敏方
過敏性鼻炎是目前臨床上呈高發趨勢的常見病。我科使用中藥協定處方鼻敏方觀察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就診于我院耳鼻喉科門診的過敏性鼻炎患者300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150例,對照組150例。觀察組男71例,女79例;年齡10~65歲,平均39.2歲;病程2~20年,平均5年4個月。對照組男76例,女74例;年齡8~71歲,平均38.8歲;病程2~19年,平均4年10個月。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年蘭州標準,且除外其他全身性疾病。
1.2 診斷標準 參照2004年蘭州標準:①具有鼻癢、噴嚏、鼻分泌物和鼻塞4大癥狀中至少2項,癥狀持續0.5~1 h以上,每周4 d以上。②查體見鼻黏膜呈水腫、蒼白、暗紅色或淺藍等改變。③變應原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至少1種為(++)或(++)以上。最好補充一條參考文獻。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為中醫中藥組,對照組為西藥組。觀察組采用鼻敏方(250 ml/瓶)。制作:將中藥黃芪、白術、防風、白芍、桂枝、蟬衣、茜草、辛夷、白芷、地龍、細辛、徐長卿等,按一定比例,由制劑室代煎為250 ml瓶裝。每次服用50 ml,2 次/d,連續服用 15 d。以后改為 1 次/d,每服 75m l,再服15 d。發病初期配合使用氯雷他定片(規格:10 mg*6#)。每次10 mg,1次/d,睡前半小時口服,連服1周。對照組采用氯雷他定片(規格:10 mg*6#)。每次10 mg,1次/d,睡前半小時口服,連續服用1月。分別進行隨訪并在停藥后1月后、3月后、6月后予以評分。
1.3.1 評分標準 中華醫學會制定的常年性變應性鼻炎的病藥物的情況下,采用維生素K靜脈緩慢注射,療效滿意。方法:維生素K1或K3加入莫菲氏管或加入10%葡萄糖液10 ml靜脈緩慢滴入,2次/d,其劑量為每公斤體重每日1~2 mg,用藥時間視病情而定,一般在大便成形后停藥,結果大便成形率為93.6%。維生素K治療小兒腹瀉的作用機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據報道,維生素K有對抗乙酰膽堿、組織胺作用,還有類激素作用,延續皮質激素在肝內分解。應用維生素K后,致腸道平滑肌松弛,可抑制腸道平滑肌劇烈蠕動或痙攣,抑制腸道分泌,改善腸道血液循環,降低腸道毛細血管通透性,有利于腸道炎癥的恢復。因而維生素K對縮短腹瀉時間,減少大便次數,減少大便含水量及改善大便性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小兒腹瀉時多伴有腹痛,所以維生素K既可以治療小兒腹瀉,又可以治療因腹瀉而伴發的腹痛。
近年發現維生素K有舒張平滑肌及有解除胃腸道平滑肌痙攣、支氣管痙攣的作用,故在消化系統疾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應用較廣泛。臨床使用本品過程中,發現在沒有胃腸痙攣、氣管痙攣的患兒中,亦有較好療效。故考慮維生素K本身對某些細菌有一定的作用。實驗研究證實:維生素K本身對某些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對綠膿桿菌等作用隨其濃度增加而增大;維生素K與某些抗生素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臨床病例說明維生素K對增加抗生素作用、縮短療程有顯著效果,至今未發現有何副作用。故在治療氣管炎、肺炎時可選用維生素K為常規藥物與抗生素聯合應用。臨床常與維生素K與抗生素類藥物如先鋒霉素Ⅴ、先鋒霉素Ⅵ、青霉素鈉、白霉素、小諾霉素等聯合應用,均無配伍禁忌,從而起到了協同作用。
維生素K廣泛存在在自然界,由苜蓿所得者,稱為維生素K1(甲萘醌),現能人工合成。亞硫酸氫鈉甲萘醌稱維生素K3,也是人工合成的結構簡單的萘醌類。維生素K1是脂溶性的,維生素K3是水溶性的。維生素K1作用迅速,維持時間較長,副作用少;維生素K3作用慢,大劑量時可引起蛋白尿,少數特異質患者可引起溶血、高膽紅素血癥及肝細胞的損害。維生素K1迅速靜脈注射時,少數患者可出現面部潮紅、出汗、胸悶等癥狀,所以注射速度宜緩慢。
226001 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