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杰
中西醫結合治療36例耳帶狀皰疹的臨床研究
高士杰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耳帶狀皰疹的療效。方法將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耳鼻喉科門診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36例耳帶狀皰疹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采用西醫治療的耳帶狀皰疹患者中隨機抽取36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χ2=7.89,P=0.019;治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t=4.35,P<0.001。結論在傳統西藥治療基礎上,添加龍膽瀉肝湯中藥成分,能夠提高耳帶狀皰疹的治療效果,縮短治療療程。
中西醫結合;耳帶狀皰疹;臨床效果
耳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面部神經引起的周圍性面癱伴耳部皰疹,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患者以Ramsay-Hunt綜合征即耳痛、面癱、耳周皰疹為主要臨床表現。藥物治療當前治療耳帶狀皰疹的常用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耳鼻喉科門診就診的72例耳帶狀皰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單耳發病。所有患者均有耳帶狀皰疹的典型癥狀,符合耳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1],且經過CT或MRI檢查排除頭顱其他疾病。年齡22~67歲,平均為(46.2±14.3)歲。其中,男30例,女42例。患者病程在2~16d之間,平均為(4.5±2.1)d。左耳38例,右耳34例。其中,面癱38例,耳蝸癥狀明顯者20例,前庭癥狀明顯者14例。
1.2 研究分組 72例患者中,觀察組為36例采用中西醫結和方法治療的患者,另外從同期門診患者中隨機選擇36例采用單純西藥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3.8±16.2)歲,平均病程為(4.3±2.5)d,男17例,女19例。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7.3±13.1)歲,平均病程為(4.9±1.8)d,男13例,女2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和性別比的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純西藥治療。給予患者0.2g維生素B6、200mg維生素 C、0.2g阿昔洛韋片,1mg地塞米松治療,3次/d,3d后地塞米松劑量降至5mg繼續連續服用3d,后停用地塞米松繼續治療至5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中藥龍膽瀉肝湯治療。藥物組成:15g金銀花、10g連翹,15g柴胡,8g薄荷,15g梔子,6g生甘草,6g龍膽草,10g澤瀉,20g板藍根,10g當歸,10g黃芩。中藥每日1劑,水煎后分早晚兩次服用。面癱者加4g全蝎、6g僵蠶;耳蝸癥狀明顯者加20g地龍、15g川芎;前庭癥狀明顯者加6g天麻、10g白術、10g半夏。連續治療5周。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5周后的臨床效果、平均治愈時間有無區別。其中,臨床療效分為治愈、好轉、無效三個等級。治愈:患者治療后疼痛、耳鳴消失,皰疹脫痂痊愈,面癱消失;好轉:患者治療后疼痛明顯緩解,耳鳴減輕,皰疹脫痂面積超過30%,面癱減輕;無效:患者治療后疼痛、耳鳴無明顯緩解,皰疹脫痂面積低于30%,面癱沒有減輕。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描述,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用率描述,用檢驗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愈16例(44.4%),好轉18例(50.0%),無效2例(5.6%),平均治愈時間為(7.5±2.3)d;對照組治愈10例(27.8%),好轉15例(41.7%),無效11例(30.6%),平均治愈時間為(10.3±3.1)d。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χ2=7.89,P=0.019<0.05;兩組治愈時間比較,t=4.35,P<0.001。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通常潛伏于人體的神經根部,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會發作進展為耳帶狀皰疹,臨床多單耳發病,影響了患者的聽力,甚至引起面癱。中醫上稱其為“風赤瘡痍”、“抱頭火丹”[2]。中醫認為,該病多由濕熱壅盛或風熱邪毒引起[3],循肝經而上,在位聽神經、三叉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頸叢神經等處發生皰疹。因此,解決濕熱和肝郁是中醫治療該病的核心。
龍膽瀉肝湯應用數味清瀉肝膽、解毒利濕的中藥,能夠達到顯著的清熱解毒、泄肝利水、升清降濁的效果[4]。
本研究對單純西藥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而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這說明在傳統西藥治療基礎上,添加龍膽瀉肝湯中藥成分,能夠提高耳帶狀皰疹的治療效果,縮短治療療程,有顯著的效果。
[1]黃選兆,汪潔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950.
[2]李凡成.實用眼耳鼻喉口腔科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73.
[3]鄒愛玲.加味龍膽瀉肝湯治療帶狀皰疹64例療效觀察.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2(5):438-439.
[4]趙迎喜.龍膽瀉肝湯在臨床上的應用.陜西中醫,2002:364-365.
476200河南省柘城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