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文華 劉慧娟
根據衛生部要求,藥學部門要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管理模式,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參與臨床疾病診斷、治療、提供藥學技術服務,提高醫療質量。現將我院臨床藥師參與1例住院患者的藥物治療過程,對其用藥指導合理性加以相關分析討論。
1.1 一般資料 患者女,54歲。入院時間2012年2月17日。體格檢查:體溫36.2℃,脈搏12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壓110/80 mm Hg。輔助檢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電軸右偏,肺型P波。影像學檢查所見:胸椎曲度較大,胸闊呈桶狀,雙肺透光度增強。肺紋理結構紊亂,兩肺可見不規則片影,左中下肺可見蜂窩影。右下肺動脈增寬,肺門如“殘根狀”。心影呈二尖瓣狀向兩側增大,肺動脈段突出,以右心室增大為主。
1.2 主訴 反復咳嗽、咳痰10余年,心悸、氣短3年,加重2日。
1.3 現病史 患者于10余年前無誘因出現咳嗽、咳痰不適,病后于當地醫院診斷為“支氣管炎”,應用消炎藥治療后好轉,病情反復發作,漸年加重,近3年來出現心悸,活動后氣短不適,多次因“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部感染,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住院治療,近2日上述癥狀再次加重,咳黃痰,輕度浮腫,病后于診所應用藥物治療效果差,來醫院就診,入院治療。患者病后無咯血及聲嘶,無胸痛,進食可,夜眠差,平臥受限,二便正常。
1.4 過敏史,青霉素過敏
1.5 家族史無
1.6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5年。
1.7 入院診斷1、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部感染,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心功能Ⅳ級2、高血壓Ⅰ級。
2.1 抗炎治療
2.2 止咳平喘治療
2.3 擴冠治療
2.4 防治應激性潰瘍
2.5 改善循環治療
2.6 利尿糾正心衰
2.7 營養心肌治療
相關檢查:2月18日 WBC11.0×109/L。2月20日痰細菌學培養:大腸桿菌和大量白色假絲酵母菌;藥敏:頭孢西丁S、頭孢甲肟s、頭孢哌酮舒巴坦S、頭孢他啶s。2月29日痰細菌學培養:鮑曼不動桿菌,未培養出真菌。藥敏:頭孢哌酮舒巴坦S、阿米卡星s,患者咳嗽、咳痰活動后喘息患者胸片提示感染重。請臨床藥師會診,藥師依據病史和痰培養結果,考慮患者病史長,感染重,反復應用抗生素治療,現已有多種抗生素耐藥,依據目前結果同意繼續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消炎治療,并且建議聯合應用阿米卡星。醫生采納。2月17日至3月6日,頭孢哌酮舒巴坦4.0 g,2次/d靜脈點滴;2月20日至3月1日,氟康唑注射液100 ml靜脈點滴;3月1日至3月6日,阿米卡星注射液0.4 g,1次/d靜脈點滴;3月6日至3月12日,頭孢他啶2.0 g,2次/d靜脈點滴,甲硝唑注射液100 ml,1次/d靜脈點滴。
4.1 由于患者病史長,長期反復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效果差,不排除合并耐藥菌感染可能。故選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痰培養結果支持臨床用藥,加用氟康唑聯合消炎治療。
4.2 2月29日痰細菌學培養出鮑曼不動桿菌未培養出真菌。頭孢哌酮舒巴坦S、阿米卡星S,患者咳嗽、咳痰活動后喘息,患者胸片提示感染重。請臨床藥師會診,藥師依據病史和痰培養結果,考慮患者病史長,感染重,反復應用抗生素治療,現已有多種抗生素耐藥,依據目前結果同意繼續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消炎治療,并且建議聯合應用阿米卡星,停用氟康唑,醫生采納。
5.1 臨床醫師采納臨床藥師建議,聯合用藥。3月6日患者咳嗽,無明顯咳痰,活動后略有喘息,癥狀減輕,病情好轉。由于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時間較長,改為頭孢他啶和甲硝唑治療。
5.2 3月12日患者咳嗽明顯減輕,咳痰明顯減少,偶有少許白痰病情平穩,出院。
6.1 由于患者病史長,長期反復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效果差,不除外合并耐藥菌感染可能。故選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痰培養結果支持臨床用藥,根據痰培養結果加用氟康唑聯合消炎治療。
6.2 鮑曼不動桿菌為條件致病菌,其感染對象主要為免疫力低下的危重患者、老年人群、應用免役抑制劑者以及接受侵入性操作和應用廣譜抗菌藥物的患者,通常可用于治療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藥物包括含舒巴坦制劑、多黏菌素、替加環素和氨基糖苷類。該例患者痰培養結果為鮑曼不動桿菌,雖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未能控制感染,采用聯合用藥方案。因此選用頭孢哌酮舒巴坦與阿米卡星聯合用藥方案,用藥的同時監測患者腎功能。
6.3 用藥教育:指導患者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期間及用藥后1周,不能飲用含乙醇的飲品,避免出現雙硫侖樣反應;注意觀察體表是否出現皮膚搔癢、出血點及淤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