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凱 王瑤池 朱 麗
(安徽省合肥瑤海永興中西醫結合門診部,230011)
腳蹬拉手療法治療急性乳腺炎是筆者祖傳療法。2000~2010年,筆者運用此法治療急性乳腺炎1218例,方法簡便,效果較好,現總結報道如下。
共治療1218例,其中初產婦、產后未滿月的哺乳期婦女946例,產后1~3個月的哺乳期婦女238例,懷孕期婦女34例。
診斷標準:乳房腫脹,局部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或伴寒戰、高熱和白細胞升高,排除其他疾病。
讓患者坐在椅子上,術者用腳蹬在患者的患側胳肢窩內,繃緊大腿,一手握住患者患側手腕,另一手拉緊患側的手指,從拇指開始到小指止,將每個手指的關節拉響為度。拉時用力均勻,不能過猛,8~12h可重復1次。
療效標準:乳房疼痛消失,局部無壓痛,乳房內無硬結,全身癥狀消失為治愈,否則為不愈。
結果:共治愈1152例,其中1次治愈者689例,2次治愈者408例,3次治愈者55例,未愈者66例,總治愈率為94.58%。
患者,23歲,初產婦,2006年3月18日診。產后20天哺乳期體溫高達39.2℃,左側乳房腫大,內有硬結,壓痛(?)。化驗:白細胞15×109/L,中性0.87%,淋巴0.13%,診為急性乳腺炎。隨即用腳蹬拉手療法治療1次。6h后疼痛減輕,熱退,當天下午及翌日上午各治療1次,翌日下午諸癥消失而愈。
急性乳腺炎又稱乳癰,中醫學把哺乳期發生的急性乳腺炎稱之為“外吹乳癰”,懷孕期發生的稱之為“內吹乳癰”。此病系由肝氣郁結,胃熱壅滯,乳汁凝滯不通,邪熱壅滯而發,并有“傳囊”和“袋膿”之變。腳蹬拉手療法能起到舒通經絡、打通關節、舒氣理肝、活血化瘀之功,使凝滯的乳汁疏通,邪熱壅滯消散,患側軀體氣血流通,達到治愈的目的。此法適用于早期無傳囊、袋膿之變時較好,晚期療效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