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美蓮
(山西省渾源縣人民醫院,037400)
筆者2006年7月~2011年8月運用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貼配合微創埋線療法防治慢性氣管炎146例,介紹如下。
本組病例共146例,均來自我院針灸科門診患者,其中男74例,年齡最小14歲,最大81歲,平均55.3歲;女72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80歲,平均53.8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40年。慢性氣管炎單純型的78例,慢性氣管炎喘息型的68例,并發肺氣腫的16例,肺心病的2例。所選病例均為虛寒體質,以肺脾氣虛、脾腎陽虛型為主。
診斷標準:咳嗽咯痰或伴喘息,每年發病持續3個月,連續2年或以上者,可作診斷;每年發病不足3個月,而有明確的客觀檢查依據者(如X線、呼吸功能測定等),亦可診斷。排除其他心肺疾患者,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心臟病等。
1.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貼。藥物組成:炙白芥子21g,元胡21g,甘遂12g,細辛12g。將上藥共研細末,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每次取22g藥面加生姜汁調成糊膏狀,貼在患者肺俞、心俞、膈俞6個穴位上。先用75%酒精棉球局部消毒,將藥物弄成球狀,直接貼在上述穴位,醫用透氣膠布覆蓋藥物,醫用脫敏膠布固定。貼敷時間4~6h。如局部燒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取下。如貼后局部發癢、發熱、有舒適感,可多貼幾小時。藥物取下后,局部出現潮紅、微癢、輕微紅腫、輕微水皰,屬于穴位貼敷的正常現象。如水皰較大時,用無菌針刺破水皰,放出滲液,反復多次用龍膽紫藥水涂擦,1~3次即可。初伏、中伏、末伏各敷貼1次,或從頭伏開始,每隔10天敷貼1次,1年3次,3年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患者可繼續貼敷,以鞏固和提高療效。本組病例均堅持貼敷1個療程,或連續4~5年。
2.微創埋線療法:取穴:依據辨證論治:選取肺俞、定喘、膻中、足三里。腎氣虧虛取腎俞,痰多加豐隆,血瘀加膈俞,脾氣虛弱加中脘、脾俞,急性發作時加用列缺、合谷。上述穴位交替運用,每次刺8針左右。
操作:用無菌可吸收外科縫線(即膠原蛋白線),執行標準YY1116-2002;一次性埋線針,產品標準號YZB蘇0313-2007。運用北京任曉艷埋線醫學研究中心之方法。選用患者舒適、醫者易于操作的體位,碘伏消毒液穴位局部常規消毒,無菌眼科鑷將此埋線1.5~2.0cm放入埋線針前端,左手固定穴位,右手將針垂直快速刺入皮內,再進針達針刺深度,施以適當的提插捻轉手法,出現針感后,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線體埋植在穴位內。出針后立即用干棉棒壓迫針孔,避免出血,敷醫用膠貼即可。病情急性發作時半月埋線1次,慢性遷延期及緩解期1個月埋線1次,3次為1個療程。本組患者埋線次數為1~3個療程。
慢性氣管炎急性發作期行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痙平喘等治療。
臨床痊愈:咳嗽、咯痰、喘息及全身癥狀消失,即使偶有輕度發作,不需藥物即緩解,計62例,占42.47%。顯效:咳嗽、咯痰、喘息及全身癥狀明顯減輕,發作次數減少,發作時間縮短,計69例,占47.26%。有效:咳嗽減輕,咯痰減少,喘息有所減輕,發作次數減少,計13例,占8.90%。無效:諸癥與治療前無明顯變化,計2例,占1.37%。總有效率達98.63%。
患者,女,43歲。2006年7月頭伏初診。慢性氣管炎5年,秋冬季節受涼及感冒后咳嗽,咯痰伴喘息,晨起加重,咳稀白痰,易咯出,畏寒怕冷,反復發作,遷延難愈,舌淡胖,苔白膩,脈濡滑。辨證:肺脾氣虛,腎陽不足。在我科行冬病夏治三伏貼,每年3次,連續敷貼2年,療效滿意。2007年10月,由于患重度流行感冒,病情發作,在當地進行了多種治療,50多天仍無好轉。患者恐怕病情進展,又前來我科接受微創埋線治療。取穴:肺俞、定喘、腎俞、膻中、列缺、合谷,宣肺散邪,止咳平喘。半月后行第2次埋線,病情好轉。又半月后行第3次埋線,去列缺、合谷,加用脾俞、足三里,健脾化痰。所有癥狀全部消失。又接受了2年穴位三伏貼。隨訪,該患者病情無明顯復發,獲得臨床痊愈。
慢性氣管炎屬于中醫的“咳嗽”、“喘證”、“痰飲”等范疇。病位在肺。肺為嬌臟,清肅而居高位,外邪侵襲,首先犯肺,肺氣不利,咳嗽氣促,久之肺脾腎三臟功能俱虛,肺氣虛損,失其宣降;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濕壅肺,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腎陽虛損,不能制水,水液上泛;腎氣虧虛,攝納無權,腎不納氣。每遇風寒外襲,新感引動伏邪,清肅受制而急性發作。病情反復,日久不愈,逐年加劇。而致痰阻、血瘀、氣逆。正虛邪戀,虛實夾雜,本虛標實。治宜扶正祛邪,宣暢氣機。
冬病夏治三伏貼是依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不治已病治未病,在夏季三伏酷暑火熱之際,天人合一,自然界陽氣最為旺盛,機體陽氣最為充足,腠理疏松開泄,營衛通達,機體陽虛有欲動趨于好轉之勢,體內陰寒宿疾處于易解之時。此時,運用辛溫發散的藥物,貼敷在特定的穴位,使藥物由表及里,迅速滲透吸收,深達臟腑經絡失調之所,乘勢施治,因時制宜,損有余,補不足,振奮激發陽氣,驅除頑痰寒積。同時,又可儲備陽氣,則秋冬不易被嚴寒所傷。張仲景《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癥并治》有:“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選用藥物白芥子辛溫發散,豁痰利氣,祛皮里膜外之痰;元胡辛苦溫,活血,祛瘀,行氣;甘遂泄水逐飲,適用于痰飲積聚,氣逆喘咳;細辛辛溫,祛風散寒,溫肺化飲;生姜汁辛散開痰。諸藥合用,溫肺散寒,化痰利氣,逐瘀通絡。《素問·咳論》篇曰:“治臟者治其俞。”臟病為陰,陰病行陽,當從陽引陰,背為陽,背俞穴又為五臟六腑之氣輸注之處,故取雙側背俞穴肺俞、心俞、膈俞。此亦為虛寒性咳喘病在背部的反應點所在,張仲景《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癥并治》曰:“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在臨床上前來行冬病夏治三伏貼的患者當中,有很多人此部位常年寒涼怕冷。背俞穴又為足太陽膀胱經穴位,而太陽經統攝營衛,主一身之表,固護于外,為六經之藩籬,風寒之邪侵襲人體,太陽經首當其沖。正所謂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的匯集點,也是外界邪氣的侵入點,疾病的反應點,因而成為內病外治的治療點。肺俞為肺臟之氣輸注之處,可宣通肺氣,有較好的止咳平喘作用;心俞因心主血,肺朝百脈,取之有理血活營、寬胸降氣、止咳平喘、祛瘀化痰的作用;膈俞為八會穴之一,即“血會膈俞”,可理血調氣,升清降濁。每年初伏、中伏、末伏各敷貼1次,使整個伏天得到持續不斷的治療。又堅持3年為1個療程或更長些,以取得最佳療效。此療法將經穴、藥物、時間有機地結合,以藥物貼敷產生的藥力和熱力,反復多次刺激穴位,激發經氣,溫通經絡,扶正祛邪。提高了機體的抗病能力,達到了防病治病的目的。
微創埋線療法是應用微創技術將生物可降解線體埋入人體特定經絡穴位,通過線體長期刺激經穴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由于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貼時間固定,為了彌補其不足,又增加其協同作用,故配合微創埋線治療,正如《靈樞·終始》篇曰:“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內而久留之,間日而復刺之”。取穴肺俞,宣肺理肺;定喘為經外奇穴,止咳定喘;膻中為氣之海,即“氣會膻中”,取之調理人體氣機,寬胸理氣,活血通絡;腎俞益腎助陽,納氣利水;足三里健脾化痰,升降氣機,為強壯穴,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中脘、脾俞增加脾胃運化功能,健脾利濕化痰;列缺、合谷宣肺散邪,清熱解表。上述穴位依據辨證,靈活使用,宣肺理氣,健脾益腎,化痰祛瘀。此療法無創傷,無過敏,取穴靈活,操作簡便,安全,治療次數少,慢性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慢性遷延期、臨床緩解期均可進行。既有顯著的近期療效,又有確切的遠期效果。
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貼配合微創埋線治療,相得益彰,互相補充,大大提高了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了高敏反應,使本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顯著提高,值得進一步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