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盧仁彬
(河南省周口市中醫院,466000)
竇性心動過緩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常出現心慌、頭暈、乏力、健忘等癥狀,嚴重情況下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2008年2月~2010年2月,我們采用補中益氣湯加桂枝甘草湯加減治療竇性心動過緩34例,收到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組34例竇性心動過緩患者均來自我院門診和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16例,男9例,女7例;年齡36~72歲,平均53.45±5.36歲。治療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齡40~75歲,平均54.75±5.26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危險因素、臨床癥狀及心電圖檢查結果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給予阿托品、生脈口服液、654-2等。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補中益氣湯合桂枝甘草湯:黨參10g,黃芪10g,炙甘草6g,白術10g,升麻9g,陳皮6g,當歸10g,柴胡6g,桂枝10g。水煎服,早晚各1次,療程為1個月。
療效標準:治愈:癥狀及心律失常消失,心電圖等檢查恢復正常。好轉:癥狀減輕或發病間歇時間延長,實驗室檢查有改善。未愈:癥狀、心律失常無變化。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18例,治愈9例,好轉8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94.4%。對照組16例,治愈6例,好轉5例,未愈5例,總有效率68.8%。兩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較對照組為優。
筆者在治療中運用補中益氣湯加桂枝甘草湯治療竇性心動過緩療效顯著。補中益氣湯主要功效益氣升陽,調補脾胃。竇性心動過緩屬于中醫“心悸”范疇,本證虛證居多,氣血虧損,心神失養,心失滋養,搏動紊亂,可見心慌、頭暈、乏力、健忘等癥狀。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治大氣下陷方”下所描述癥狀為:“氣短不足以息……其脈象沉遲微弱,關前尤甚。其劇者,或六脈不全,或三五不調”,“有呼吸短氣者,有心中怔忡者,有淋漓大汗者,有神昏健忘者”。這些癥狀其實就是心律不齊的表現。補中益氣湯調補脾胃,益氣升陽。黃芪為主藥,即善補氣,又善升氣;佐以黨參,培元之本;白術健脾氣;升麻配黃芪,益氣升陽,既治氣虛之本,又可提升下陷之清陽,標本兼顧,中氣得升,心悸可復。桂枝甘草湯辛甘入心助陽,甘草甘溫,益氣和中。兩方相伍,辛甘化陽,使心陽復,心悸可愈。臨證結合具體情況,隨癥加減,不可拘泥,使證藥相合,每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