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雷 徐 芳
(黑龍江省中醫醫院南崗分院,150001)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即妊高征,是產科的常見疾病之一,是以妊娠全身小血管痙攣及各系統、各臟器灌流減少,對母嬰造成危害,甚至致母嬰死亡為病理變化的特有疾病[1]。現對本病的護理措施進行綜述,以便于指導臨床實踐。
入院后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對妊高征患者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妊高征多數發生在妊娠20周與產后2周,多發于初產婦,由于對分娩了解不多,大多有恐懼和焦慮的不良情緒,如擔心宮縮疼痛難以忍受,血壓再次升高,而無法正常分娩;對疾病本身的恐懼;對自身及胎兒健康的憂慮;對分娩及藥物副作用的恐懼等,孕婦對治療往往失去信心。當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要熱情接待,仔細做好入院宣教,讓孕婦了解妊娠、分娩、產褥期的一般常識,多關心體貼患者,并詳細說明治療的安全性,說明保持樂觀的心態是治愈的關鍵。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難問題,滿足其合理要求,還應鼓勵孕婦及其家屬講出自己的感受,耐心聽取其提出的意見,指導孕婦消除恐懼及憂慮情緒,讓孕婦及家屬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并且讓家屬配合護理人員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重建治療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對于疾病不夠重視且不配合治療的患者應詳細說明疾病對母嬰的危害,說明治療的重要性。可根據醫囑適當應用鎮靜藥物,緩解其焦慮。
應盡量避免外界因素對產婦的影響,病室內光線以昏暗為宜,保持空氣流通,創造安靜、清潔的環境,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與休息時間,避免各種聲光刺激,良好的休息與睡眠對妊高征患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一般不少于每天10h,并減少探視。防止誘發子癇。一旦確診為妊高征,即應臥床休息,采取左側臥位,以改善子宮對主動脈及下腔靜脈的壓迫,有利于下腔靜脈的回流,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胎盤的血液循環,預防胎兒宮內缺氧,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從而消除水腫,必要時可采取右側臥位,但應避免平臥,床旁加護欄,床邊備急救用品,如壓舌板、開口器、拉舌鉗等,操作應輕柔。雙鼻導管氧氣吸入,氧流量3L/min,30min/次,每日2次,改善胎盤供氧;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隨時觀察和詢問孕婦有無頭暈、頭痛、目眩等先兆子癇癥狀[2];勤聽胎心并教會患者自數胎動,注意有無腹痛,防止發生胎盤早剝或胎死宮內;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合理搭配飲食,指導孕婦進食易消化且高蛋白、低脂、高鈣的食物,鼓勵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攝取豐富的維生素。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排便過度用力,誘發腦出血[3]。水腫明顯者應限制食鹽攝入,給予低鈉飲食,控制在3g/d左右,避免血壓升高。適當限制脂肪,限制熱量,防止過食。除了常規護理外,嚴密觀察血壓,若血壓≥160/110mmHg,孕婦出現頭痛、視力改變、上腹部不適等重度子癇前期癥狀時,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同時吸氧。
針對不同程度的水腫,采取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對輕度蛋白尿的妊高征患者,指導其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等。適當限制鈉的攝入,每周為其測量體重2次,注意其有無隱性水腫;對中度妊高征患者,指導其進行適當的活動,經常變換體位,預防體位性水腫;對重度妊高征患者,則加強監護,囑其絕對臥床休息,指導其休息及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坐或臥時抬高下肢,以增加靜脈回流,并按醫囑記錄24h出入量,留24h尿,監測尿量、尿蛋白定量及尿比重,遵醫囑用利尿劑。
全身小動脈痙攣是妊高征的基本病理變化。治療原則為解痙、鎮靜、降壓,必要時利尿,適時終止妊娠,控制和預防抽搐的發生。護士首先應掌握解痙、鎮靜、降壓、擴容、利尿等常規藥物的藥理作用、適應證、禁忌證、使用方法、配制要求和不良反應。嚴格執行正確的用藥方法及速度[4]。硫酸鎂注射液是治療妊高征的首選藥物,有預防和控制子癇發作的作用,用藥時應明確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硫酸鎂深部肌肉注射后,護士幫助其局部熱敷,加快藥物的吸收,避免藥物外滲,引起局部刺激和疼痛。②注意呼吸、尿量、膝反射等問題,如尿量為500ml/24h,可能為硫酸鎂的毒性反應,應通知醫生。為了減少其抑制呼吸和心率的毒性反應,嚴格控制滴速,以1g/h為宜,最快不超過2g/h;應控制滴速在15~30滴/min,不能隨意調快輸液速度,護士應30min巡視1次病房,隨時觀察輸液速度及用藥后反應。③嚴密心電監護,注意心律失常的發生。④嚴密監測胎心。⑤準備10%葡萄糖酸鈣以備鎂中毒急救用。⑥硫酸鎂注射液使用過程中能抑制宮縮導致產后大出血,應嚴密觀察。⑦長時間使用利尿劑、脫水劑,要注意有無乏力、腹脹、肌張力減弱等低血鉀、脫水的情況,發現上述癥狀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酌情采用相應的藥物治療,如硫酸鎂療效不明顯時,可采用冬眠合劑鎮靜、降壓,由于冬眠合劑的藥物對胎兒呼吸有抑制作用,應用時應慎重;應用甘露醇、呋塞米等利尿;靜脈滴注白蛋白、血漿等以擴充血容量等[5]。
通過詳細的病史、化驗、檢查等對全身情況作出較準確的判斷,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情況,注意患者神志是否清晰。控制血壓在一定水平是保證妊高征產婦安全度過圍生期的重要前提,應密切觀察血壓變化,重癥者每4h測量1次。密切注意胎兒變化,做好胎兒監護,胎兒監護包括孕婦胎動自我監護及非應激性試驗和宮縮應激試驗,注意胎心,監測胎動,每次1h,同時做好記錄,胎動減少或是消失、胎心變慢或加快,應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記錄出入量及測體重,每天1次,24h尿量不少于600ml,體重每周增加超過0.5kg應給予重視。備好急救用物,搶救車應有急用藥品,如25%硫酸鎂、10%葡萄糖酸鈣、杜冷丁(100mg)、地西泮、西地蘭、呋塞米、縮宮素、20%葡萄糖及降壓藥等。住院期間應注意口腔衛生,做好口腔護理。及早發現子癇征象,發現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及時解決。重癥患者入院24~48h病情未見好轉,應考慮終止妊娠。手術患者,術前做好充分準備:備皮、備血、留置導尿管、皮試,注意術區皮膚的清潔,減少術后感染。
妊高征孕婦的分娩方式應根據母嬰的情形決定,陰道分娩的患者由于分娩過程緊張、恐懼及宮縮腹壓增加等均可導致血壓上升,出現抽搐、昏迷,應嚴密觀察產程的進展情況。在第一產程中應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尿量、胎心及子宮收縮情況以及有無自覺癥狀,一旦有頭暈眼花或胸悶要準備好開口器、壓舌板、拉舌鉗等急救用品,并及時與醫師聯系。在第二產程中應盡量縮短產程,避免產婦用力,初產婦可行會陰側切術并用產鉗或胎吸助產。第三產程中要密切注意產后出血和軟產道損傷,預防產后出血,在胎兒娩出前肩后,立即靜脈推注催產素,禁用麥角新堿,及時娩出胎盤并按摩宮底,觀察血壓變化,重視患者的主訴。病情較重者,于分娩開始即開放靜脈。胎兒娩出后測血壓,在產前和產中,如果發現胎心率<120次/min,應行剖宮產術終止妊娠,同時防止胎盤早剝及胎兒宮內窒息等。應準備好搶救新生兒窒息的復蘇盤、氧氣濕化瓶、氧氣管等用物,以保證母嬰生命安全。密切監護剖宮產產婦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出血過多等,并做好記錄;胎兒娩出后注意新生兒有無畸形并進行評分,妊高征患者胎兒如已有慢性缺氧,隨著產程的進展可使缺氧加重,加上產前使用鎮靜劑,胎兒肌張力降低,體溫下降,娩出后應及時做好搶救保暖補液等護理。
子癇發作前1~3天往往有自覺癥狀: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視物不清等,其護理要點是:患者置單人暗室,避免聲光刺激,減少由刺激所致抽搐發作。患者取頭低仰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予低流量吸氧,備好吸引器。專人護理,以防患者從床上跌落。留置導尿管,詳細記錄出入量,以了解腎功能。硫酸鎂有預防和控制子癇發作的作用,因此應用硫酸鎂解痙。嚴密觀察產程進展和陰道出血情況,警惕有無胎盤早剝、早產征象。產后注意有無軟產道、會陰血腫,產后出血征象。對宮頸條件成熟者實施引產,嚴密觀察第一產程,盡量縮短第二產程,仔細觀察胎盤、胎膜是否完整,以防止產后出血。一旦發生子癇應迅速搶救,置床欄防墜床受傷,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給氧,口中置開口器或壓舌板防止舌唇咬傷或舌根后墜引起窒息,患者未完全清醒時禁止給予飲食和口服藥,防止誤入呼吸道而致吸入性肺炎。護理操作盡量輕柔,同時保持病房安靜,減少刺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1~2h測一次血壓、脈搏、呼吸、心電圖檢查,遵醫囑給藥,留置尿管,記錄尿量、尿比重、尿蛋白、查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水電解質,觀察用藥反應,嚴密觀察及監測胎兒的情況。注意宮縮情況,防胎盤早剝。在護理記錄單上詳細記錄觀察結果和治療經過,以便了解病情和處理過程。抽搐控制后根據患者情況決定終止妊娠方式。應嚴密觀察及時發現產兆,并做好母子搶救準備。如經治療病情得以控制仍未臨產者,應在孕婦清醒后24~48h內引產,或子癇患者經藥物控制后6~12h,需考慮終止妊娠。如為產后子癇,應按醫囑進行用藥治療,同時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對于子癇抽搐患者暫停喂奶,如有乳汁分泌時吸出奶汁,病情穩定后喂哺。
產后患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12h取半臥位,麻醉未清醒前禁食,6h后進流質飲食,肛門排氣后進半流質飲食,通便后進軟食,待患者清醒后及時向患者報告手術成功的消息并表示祝賀,給患者以安慰和鼓勵,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持續吸氧,預防產后子癇的發生;產后24~48h極易發生子宮收縮弛緩,重癥患者產后應繼續硫酸鎂治療1~2天。妊高征患者由于產前大量使用鎮靜、解痙藥物,產后易導致子宮收縮不良而出血,因此應繼續測血壓,觀察尿量,觀察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情況,防止子宮收縮乏力,產后大出血的發生。產后及時排空膀胱,避免膀胱充盈影響宮縮致產后出血;注意體溫及腹部傷口愈合情況,應用抗生素防止產后感染,按摩下肢,鼓勵患者早給嬰兒喂奶,早下床活動,促進身體的恢復,減少肺部感染,防止腸粘連,預防血栓形成。注意外陰的清潔,防止泌尿系感染。分娩后,多數產婦病情緩和并逐漸恢復正常。少數產婦在產后24h、48h及產后10天還有可能發生子癇,所以術后藥物應用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酌情使用劑量或停藥,避免造成鎂中毒或因治療量不足致抽搐發作。
妊高征的基本病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痙攣,易促發血栓形成,發生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嚴重時腦血管破裂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甚至發生腦疝死亡。治療的基本原則是鎮靜、解痙、降壓、利尿,適時終止妊娠。而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不僅與生物因素有關,而且與心理和社會因素也有密切的聯系。故及時有效地全方位護理,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1]樂杰.婦產科學 .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4.
[2]廖雪英.子癇前期孕產婦的護理.家庭護士,2008,6(8):2215.
[3]孫麗洲,陳炳蘭.子癇前期子癇并發腦血管意外的類型及處理.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7):492.
[4]趙淑香.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36例圍產期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7):91-92.
[5]楊雪嬌,沈瓊佳,劉燕娜.23例子癇患者的護理.河北醫學,2005,8(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