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蘭,文翕簫
(福永衛生監督所/預防保健所,廣東 深圳 518103)
持有有效衛生許可證和健康證是我國衛生法規對食品生產經營、公共場所的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是保證其產品和服務衛生安全的基本措施[1]。依法查處無證經營活動,是各級衛生監督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為了解深圳市某街道公共場所無衛生許可證經營的情況,本研究于2012年3月進行了調查,現將相關結果報告如下:
以深圳市某商貿較為集中的街道(路)為調查點,采取逐家檢查的方法,現場查看有效衛生許可證持有情況,以無衛生許可證(以下簡稱無證)卻正在營業的公共場所為調查對象,共抽查了50家。其中住宿業7家,文化娛樂3家,美容業17家,理發業18家,其他類型5家。
由衛生監督員對公共場所無證經營戶進行現場調查,并填寫預先設計的調查表,內容包括經營戶基本情況、衛生法律法規知曉情況、未辦理衛生許可證的原因等。
數據錄入和分析采用Excel軟件,采用描述性方法對不辦理衛生許可證的原因進行分析。
共調查無證經營戶50家,建筑規模在100m2以下的有34家,占68.0%,100m2以上的有16家,占32.0%;經營地址在中心區的(以街道政府所在地方圓1 km以內為中心區)有15家,占30.0%,在社區的有35家,占70.0%;投資規模在10萬元以下的有43家,10~50萬元有6家,50萬元以上的有1家;經營戶虧損范圍在2千元/月以下的占 50.0%,虧損范圍在 2千元~1萬元/月的占48.0%。
無證經營的原因中選擇最多的3項是“辦證手續繁瑣”(42.0%)、“不知道辦證程序”(30.0%)和“正在申請辦理之中”(22.0%),詳見表1。

表1 某街道公共場所不辦理衛生許可證的原因一覽表(多項)
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辦理是公共場所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條件進行。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80號)第二十三條規定:“公共場所經營者申請衛生許可證的,應當提交下列資料:①衛生許可證申請表;②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身份證明;③公共場所地址方位示意圖、平面圖和衛生設施平面布局圖;④公共場所衛生檢測或者評價報告;⑤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⑥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還應當提供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檢測或者評價報告。”此外,深圳市還要求提供從業人員須辦理公共場所健康證及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經營場所《房屋租賃合同書》、營業執照或《字號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這意味著從準備申請資料到申領到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正式營業,需要到多個行政部門進行審批。由于每個行政部門都有各自的辦事程序和條件,且都有“否決權”,導致行政許可環節多,審批時間長[2]。盡管各有關部門都依法積極辦理,但在一部分經營者看來,申請辦證仍然是一個繁瑣甚至漫長的過程。同時,在調查中還發現有一部分經營戶不清楚辦證程序,他們法律觀念淡薄,對依法經營沒有正確的認識,甚至認為主動去辦證是一件吃虧的事而不愿意去申請。
審批環節多,辦證周期相對較長,而勞動力成本、房租、水電費等不會因證照申辦可以暫緩給付,調查結果中顯示違法營業的經營戶中有48%虧損在2千元~1萬元,為減少經濟損失,部分經營戶在未正式領取許可證前索性先采取無證經營的辦法來減少損失。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小型公共場所在辦理衛生許可證時,基礎設施不符合衛生條件,整改所需費用較高,使他們產生了逃避辦證的心理,認為等衛生監督人員查到再補辦也無妨。同時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經營環境不斷惡化,中小企業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企業倒閉潮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像理發、小旅館等微小企業大多本小利微,在完全市場化的環境下,生存下來是他的首選,這無形中就成為無證經營的一個內因。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已于2011年2月14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在法律責任條款方面,對未依法取得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500元以上5000以下罰款。對比衛生部1991年頒布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對無證擅自營業的場所處以200~800元的罰款,力度提高不少。但由于新細則實 施時間不長,對于一些公共場所單位沒有威攝力,起到的懲戒作用暫時不大,使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營者們容易產生“有證不如無證”的思想[3]。同時對公共場所單位作出處罰后,如業主不按時交納罰款,根據《行政訴訟法》,3個月后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一些小理發店此時可能已經更換業主或已關店,導致無法收回罰款。于是,較低的違法成本也成為了無證經營的一個外因。
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工作,簡化辦證手續,縮短審批時間;完善行政許可網上申報和網上審批制度,實行集中辦證、一站式服務,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營造便利、高效的證照辦理服務環境。同時嚴格按規定收費,嚴禁亂收費、多收費,不擅自增加體檢項目和其他收費,減輕經營戶的經濟負擔。廣東省物價局2012年3月,再次對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進行清理,最新取消9項,僅保留52項是我國收費項目較少的省份之一,旨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以此減輕社會負擔,增加經營戶主動辦理證照的積極性。
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介,向群眾宣傳有關的衛生法律知識,增強全社會的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一方面引導消費者不到無衛生許可證或衛生許可條件不符合要求的公共場所進行消費,使這些經營單位失去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使經營者在法律及群眾的監督下,做到守法經營,以此形成一個領導重視、群眾監督的良好執法環境,幫助公共場所經營單位不斷完善和執行各項衛生管理規章制度,及時糾正不規范行為,變“要我衛生”為“我要衛生”。
當今衛生監督對象涉及面廣、情況復雜,服務內容的技術性、社會性、法律性愈來愈強[4]。因此,要加強監督員業務、政策理論和法律知識的學習,深化衛生監督網格化管理機制,加大日常衛生監督力度,提高監督效率,擴大覆蓋率,規范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及經營行為,以減少無證經營現象的存在。
[1] 石 云.勝利油田食品與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健康證持有情況調查[J].醫學動物防制,2005,21(11):835-836.
[2] 長治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前置審批影響企業登記注冊速度的成因及對策[EB/OL].(2004-11-22)[2012-08-15]. http://www.sx.xinhuanet.com/dfzx/gongshang/.
[3] 白云區無證照經營稅費征管綜合調研組.關于加強無證照經營稅費征管的調研報告[EB/OL].(2007-12-07)[2012-08-15].http://stats.by.gov.cn/tjfx/tjfx/201109/12838.html.
[4] 張艷春.淺談基層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1,18(3):2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