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娟,練象平,苑紅凱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天津市 300457)
色彩規劃是近年來國內許多城市,特別是歷史文化名城所關注的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在超高速發展及擴容過程中,由于對城市色彩缺乏重視,忽略或者盲目地照搬其它地方的色彩設計,既失去鮮明的個性,又切斷了歷史文脈,造成了嚴重的視覺污染,影響市民的身心健康。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開始引起城市決策者以及市民的廣泛關注。本文也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展開了色彩規劃在濱海旅游區景觀設施中的應用研究。
濱海旅游區是天津市開發區九大功能區里比較重要的一個片區,規劃面積有100 km2,規劃遠景是力圖打造成為我國北方知名的國內及國際旅游休閑區。該區規劃為“一心四區”的結構,如圖1所示。“一心”:濱海旅游區未來城市的交通樞紐和商務中心;“四區”:國際級歡樂創意中心的主題公園區,以休閑度假為功能的休閑總部區,產業研發基地、客運碼頭的產業南區,北方旅游產品集散地的產業區。

(1)在濱海旅游區的規劃定位里提出了5個關鍵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希望建立一套別具特色的濱海旅游區市政設施景觀導則,用于指導以后園區的整體建設。
(2)據統計,人們獲取的外界信息當中87%是通過視覺來完成的,在一般情況下,最先引起我們視覺注意的是物體的色彩,其次才是形狀、質感等其它要素。
(3)近幾年來,國內對于色彩規劃越來越重視,陸續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天津于2000年初步確定了城市的4種主色調,分別是點亮城市未來發展的亮灰色、引領城市環境提升的暖黃色、保護歷史文脈延續的磚紅色和磚灰色。
(4)市政景觀設施雖然不像建筑那樣以主色調的姿態去影響城市的色彩,但它作為城市的輔助色及點綴色作用同樣不可忽視,若處理不好,會造成視覺污染。
(1)色彩的三大屬性:色度,明度,純度。
色相是顏色的基本面貌,如紅、橙、黃等顏色,顏色的名稱即色相,色相是用來區別色彩種類的。明度指色彩明暗的程度,明度越高色彩越亮,明度越低色彩越暗,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彩度又稱為純度、飽和度,是指色彩的飽和、鮮艷程度。完全不含有黑、白、灰的色彩,即純色,彩度是最高的。
(2)色彩的物理性心理錯覺:膨脹感、收縮感、后退感、前進感等。
色彩的物質性心理錯覺色彩的直接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的生理發生的直接影響。心理學家對此曾做過許多實驗,他們發現,在紅色環境中,人的脈搏會加快,血壓有所升高,情緒興奮沖動;而處在藍色環境中,脈搏會減緩,情緒也較沉靜。
(3)綜合運用色彩規律。
充分發揮色彩對空間的美化作用,建筑色彩的配制必須符合空間構圖原則,正確處理好協調與對比、統一與變化、主景與背景的關系。如研究表明,公路單一的灰、黑色混凝土路面正是導致駕駛員昏昏欲睡,從而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把危險地段的路面涂上鮮艷的顏色,如紅色和黃色,采用這種措施后,可使某些特別危險路段的交通肇事減少85%~90%。
按照景觀的要求并結合各區的特點,將濱海旅游區“一心四區”的功能區域進行重新分區,歸納為商業區,工業區,旅游區,生活區。另外考慮到施工的需求,還加入了臨時區。如表1所示。
不同的功能區塊具有不同的空間氛圍,在其內部也應制定相應的色調,使色彩與區塊功能、性質相對應。經過道路景觀專業之間的溝通以及與旅游區業主之間的溝通,最后作出了這樣的色彩取向,如表2所示。

表1 景觀分區表

表2 色彩取向表
市政景觀設施設計涉及的內容有很多,如人行道、側石、緣石、井蓋、排水篦子、護樹板、路障牌等,燈桿、燈具、指路牌、垃圾桶、座椅等,這里僅選擇濱海旅游區的人行道鋪裝及路障設施來闡述色彩規劃的應用。
市政道路的人行道鋪裝是步行道上最引人注目的視覺因素。結合不同色彩的視覺特性,天津市區主體色調的規劃以及旅游區本身的的特點,初步定出人行道鋪裝的方案。
(1)工業區
工業區人行道鋪裝以淺色調為主,造型簡潔大方,它集歷史、文化及科技于一體,與美麗的渤海交相輝映,以展示工業為主題。中等明度、中低純度的中性色調是較合適的顏色,亮灰、米黃中間加以黃色和深灰色分隔,統一與變化相結合,兼具功能與美觀,如圖2所示。這里采用主色調加點綴色的配色方式,此方法比較普遍,統一又不至于呆板。
(2)商業區
商業區的人行道鋪裝應體現現代、大氣的風格,同時烘托濃重的商業氣氛。以中等明度、中等純度的暖性色為主色調,分別選以紅褐色和橘色為鋪裝背景,淺灰色和暖黃色為分割圖案,采用同種材質以及主色調+點綴色的配色方式,如圖3所示。


(3)旅游區
濱海旅游區與美麗的渤海相鄰,在旅游區人行鋪裝上體現出海的特色,同時,為宣傳旅游區文化,一方面可考慮將旅游區Logo與人行道鋪裝相結合,另一方面也可將有海洋特色的魚,蝦元素融入其中,如圖4所示。選用灰藍色為鋪裝背景,圖案為深淺不同的深藍色和淺藍色,鋪裝穿插漸變,兩種顏色自然的區分步行道和人行道的空間范圍,選用同種材質以及主色調加點綴色的配色方式。
(4)生活區
生活區以令人感到寧靜、性情舒暢、輕松愉快的色調為主,色調體現出天津濱海的宜居性,可采用特色鋪裝,增加鋪裝的趣味性。使用淺色調作為基準,避免多種顏色混雜給居住環境帶來的視覺污染。對于較寬的人行道,可通過圖案的間隔、線條的劃分降低尺度感,吸引更多的人駐足。構形多采用重復形式,給步行賦予一種節奏感,如圖5所示。


另外,生活區可以設置供自行車使用的專用車道,提高人們的業余生活文化品質,在道路上可以利用廢舊自行車做成雕塑小品。這里采用兩種不同的鋪裝材質,將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自然分開,用磚紅色來強調專門的自行車道,如圖6所示,采用1∶1的面積使色彩的沖突達到頂峰,不建議大面積使用,但這里通過鋪裝的材質將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自然分開,減弱了人行道的鋪裝色彩,一強一弱,給人帶來明快、持久、和諧的舒適感。

(5)臨時區
根據臨時區臨時施工的特點,為適應臨時區人行道使用周期短的特點,人行道在選樣上應更注重簡單、大方而又不失功能性。 同時,臨時區的人行道鋪裝也可加入簡單的花飾設計元素,但建議應盡量符合臨時區的特點,如圖7所示。

談論色彩的重要性,并不是說其它因子就不重要了,只是建議在滿足功能性的同時兼具考慮其景觀功能,功能與景觀并行,以色彩為指導來考慮材料、尺寸、圖案的選擇。路障的基本功能是實現路面的阻攔阻隔作用,而路障也需要根據不同的景觀區來進行選擇。
工業區的路障設施在考慮使用功能的同時,可以采用新材料、新形式,打破傳統路障千篇一律的造型,使路障在使用上單純而不單調,如圖8(a)所示;商業區主要以人流為主,一般不可進機動車輛,為防止機動車進入,一般多設置固定防撞欄桿,從材料上可選擇石材或金屬材質,同時考慮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造型上可考慮設置異形路障,如圖8(b)所示;旅游區路障設置可考慮路障與其他設施相結合,如路障可與座椅相結合,功能優先的同時,還可以供游人休息之用,增加了旅游區的環境氣氛,如圖8(c)所示;由于生活區人流量和車流量都比較大,因此,生活區路障設置應以防撞性路障為主,同時可以將居住區與小區道路路障性質不同分開進行考慮,如圖8(d)所示;臨時區的路障設置應該更注重功能性,同時根據臨時區使用的特點,可考慮采用可循環使用的路障,以便節約成本,如圖8(e)所示。
道路景觀設施雖然不像城市建筑那樣作為一個主色調的姿態影響城市色彩,但它作為城市的點綴色和輔助色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在追求精細化設計的今天,我們很有必要首先對于道路景觀設施色彩做一個總體的定位,然后針對不同的功能分區進行不同的色彩規劃,注意功能區內色彩的統一,這并不是強調色彩一定要在色彩各個要素上全都一致,但在色彩搭配時,注意做到色相上盡量統一,明度、純度則要相近,這樣才會有和諧統一之感,否則區內色彩的搭配會讓人覺得雜亂無章。也就是說不同的功能區,色彩的設計需要服從不同區域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功能區可有不同的色調,以表達不同的氣氛,以體現不同的功能。

[1]張小開,尚金凱.城市景觀的色彩特征研究——以天津市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 2008(5):128-129.
[2]楊維祥,熊向寧,黃生輝.武漢城市色彩規劃探討[J].規劃師,2003(9):66-69.
[3]廖宇.城市色彩規劃研究——以成都市色彩景觀規劃為例[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07.
[4]楊艷紅.城市色彩規劃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5]郝永剛.城市色彩規劃理論與實踐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