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馥蘭
手部濕疹患者斑貼試驗檢測結果分析
臧馥蘭
目的探討手部濕疹的常見致敏原及斑貼試驗的臨床應用,為預防疾病發生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采用“瑞敏”變應原檢測試劑盒對門診確診185例手部濕疹患者進行斑貼試驗檢,結果185例試驗者中151例出現陽性反應,陽性率為81.62%,檢測抗原陽性率前5位依次是:重鉻酸鉀、硫酸鎳、芳香混合物、甲醛、氯化鈷。硫酸鎳陽性患者中男性居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斑貼試驗有效檢測出手部濕疹的外源性致敏原因,提高臨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手部濕疹;斑貼試驗;致敏原
手部濕疹是皮膚科常見疾病,其病因復雜,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給治療和預防帶來很大困難。斑貼試驗的主要目的是尋找致敏原,確定其與臨床的相關性,指導治療與預防。我科對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的185例手部濕疹患者進行斑貼試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85例患者均來自我科門診,符合手部濕疹診斷[1],185例患者中,男83例,女102例,男:女比例為1∶1.24。年齡17~63歲,平均年齡28.6歲。病程3~35個月,平均9.2個月,職業:工人67(建筑、室內外裝修、機械維修等),美容美發師39例,家庭主婦15例,餐飲服務業20例,教師、學生13例,醫務工作者19例,公務員12例。
1.2 入選標準 發生于手部的濕疹患者或先發于手部,后波及其他部位者,皮損表現為紅斑,斑塊,脫屑,水皰,皸裂等,其中紅斑水皰者例,干燥脫屑者例,角化皸裂例。
1.3 剔除標準 ①排除急性發作者;②斑貼試驗前2周內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者,3 d內系統使用抗組胺藥物者;③斑貼試驗前4周內背部暴曬;④不能遵醫囑完成試驗者。

表1 185例手部濕疹患者斑貼試驗陽性結果(例,%)

表2 男女致敏原陽性反應率比較(例)
1.4 實驗材料 采用“瑞敏”變應原檢測試劑盒(北京元康醫學實用有限公司提供)。共20種檢測抗原,配套斑貼測試芯室。
1.5 實驗方法 將20種檢測抗原依次擠入芯室中,使用75%酒精棉球清潔患者背部脊柱兩側皮膚,將加有抗原的斑貼測試器平整貼敷于脊柱兩側皮膚,并做好標記。試驗期間勿沐浴,勿劇烈運動,避免搔抓,避免測試部位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不服用抗組胺藥物。囑咐患者48 h后自行揭掉貼敷斑貼測試器,72 h后來院復診,由專人判讀試驗結果。
1.6 判定標準 依據國際接觸性皮炎研究組制定的標準判定結果.1.陰性反應(-)無反應。2.可疑陽性反應(+-):輕度紅斑3.弱陽性反應(+):浸潤性紅斑,可有小丘疹;4.強陽性反應(++)浸潤性紅斑、丘疹、小水皰;5.極強陽性反應(+++):浸潤性紅斑,丘疹、水皰、大皰。陽性結果不包括可疑陽性反應。
2.1 斑貼試驗結果 見表1,185例試驗者中151例出現陽性反應,陽性率為81.62%,其中一項檢測抗原陽性者59例,31.89%的陽性率,二項檢測抗原陽性者78例,42.16%的陽性率,三項及三項以上檢測抗原陽性者48例,25.95%的陽性率.檢測抗原陽性率前5位依次是:重鉻酸鉀、硫酸鎳、芳香混合物、甲醛、氯化鈷,隨后是對苯二胺基質、Cl+Me-異噻唑(卡松CG)、松香。
針對抗原陽性率前5位的抗原進行性別比較見表2,硫酸鎳反應陽性患者中男性居多(χ2=4.85,P=0.0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重鉻酸鉀、芳香混合物、甲醛、氯化鈷反應陽性患者中男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隨著社會工業化進程,手部濕疹患病率逐年增加,每年手部濕疹的患病率估計可達10%[2],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質量影響很大,Duarte[3]等對250例手部濕疹的回顧性研究發現危險因素包括女性和潮濕工作,對金屬、橡膠過敏。本研究185例試驗者中,女性患者患病率及就診率均高于男性,151例出現陽性反應,陽性率為81.62%,斑貼試驗陽性患者中工人,家庭主婦、餐飲服務業等職業集中。檢測抗原陽性率前5位依次是:重鉻酸鉀、硫酸鎳、芳香混合物、甲醛、氯化鈷,與張愛梅[4]等報道的前兩位抗原完全相同,與曾楚若[5]等報道抗原一致,只是順序不同。對重鉻酸鉀、硫酸鎳、甲醛呈陽性反應的工人較多,可能與建筑、室內外裝修、機械維修等工種經常接觸水泥、油漆、建材,皮革、橡膠、膠水等材料有關。芳香混合物主要存在于香料、化妝品、香水等中,家庭主婦、餐飲服務人員對此陽性率較高。針對抗原陽性率前5位的抗原進行性別比較,硫酸鎳陽性患者中男性居多,與曾楚若等報道[5]的男性患者中對苯二胺基質和秋蘭姆混合物的斑貼試驗檢出率顯著增高不同。鎳作為一種合金成分,廣泛存在于日用品和工農業用品中。河南省是勞務輸出大省,男性從事建筑維修工農業生產者較多,故對此出現陽性較高。
手部濕疹多呈慢性病程,日常工作生活中各種致敏原的慢性刺激是引起該病的常見原因。斑貼試驗是一項安全、有效的輔助診斷方法,可以簡便易行的檢測出手部濕疹的外源性致敏原因,指導患者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避免接觸有相同或類似結構的物質,從而避免濕疹的復發和惡化,提高臨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0-102.
[2] 王秋楓,夏汝山,楊維玲.慢性手部濕疹研究進展.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6):2608-2610.
[3] Duarte I,Terumi Nakano J,Lazzarini R.Hand eczema;evaluation of 250 patients.Am J Contact Dermat Demat,1998,9:216-223.
[4] 張愛梅,張紅艷.125例手、面部濕疹患者臨床調查及斑貼試驗結果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20):2534-2535.
[5] 曾楚若,楊健,楊文林等.110例手部濕疹斑貼試驗臨床分析.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9,16(4):239-2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2.11.117
475002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