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飛
(廣西柳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545006)
肱骨外上髁炎俗稱網球肘,是一種慢性勞損所致的疾病,常常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筆者運用火針加艾灸治療該病,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組46例,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齡最小29歲,最大67歲,平均46.51歲;病程最短0.5年,最長7年,平均3.2年。
診斷標準[1]:①肘關節外側疼痛,呈持續性發展,握拳、伸腕及關節旋前轉動時疼痛加重。嚴重者前臂乏力,甚至持物不穩。②肱骨外上髁部位有壓痛點,壓痛可向前臂外側放射。③前臂伸肌牽拉試驗(Mills征)陽性。
1.火針治療:①取穴:主要取阿是穴。患者坐位,患臂屈曲成約90°置于治療床上,取肱骨外上髁最敏感壓痛點1個及其前后左右各旁開0.5cm處,共5個阿是穴;前臂疼痛者加手三里、上廉、下廉,均取患側。②操作方法:穴位常規消毒,取0.30×25mm號不銹鋼針灸針在點燃的酒精燈上燒紅針尖和針體,然后對準穴位垂直快速刺入0.3~0.6寸,隨即出針,快進快出,不運針,也不留針。在操作過程中若針灸針發生彎曲變形的,要及時更換針灸針。
2.艾灸治療:做完火針治療后接著做艾灸治療。手持點燃的艾條1~2條懸灸肘關節及前臂約30min,重點灸疼痛部位,灸至局部潮紅、發熱(注意:不要燙傷皮膚)。可用木制或竹制的艾灸盒代替手持艾條。
治療后囑患者注意保持針刺部位的清潔,且12h內不要沾水,以防感染。
所有患者均隔天治療1次,10次(20天)為1個療程,所有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療效標準[1]:痊愈:局部疼痛和壓痛消失,肘關節屈、伸、旋前、旋后活動正常。顯效:局部疼痛和壓痛顯著減輕,肘關節屈、伸、旋前、旋后活動時有輕微疼痛,但活動基本正常。有效:局部疼痛和壓痛有所減輕,肘關節屈、伸、旋前、旋后活動有好轉。無效:局部疼痛和壓痛未見減輕,肘關節活動度無改善。
本組痊愈 32 例,占 69.57%;顯效 7 例,占15.22%;有效5例,占10.87%;無效2例,占4.35%;總有效率95.65%。
中醫學認為,肱骨外上髁炎屬“肘痛”、“痹證”范疇,是由于肘關節長期受力超負荷勞作,造成筋脈慢性勞損,筋脈失養,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或肘關節長期感受風寒濕之邪,以致筋脈攣縮、痹阻不通。西醫學認為,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主要是橈側伸腕肌在肱骨外上髁附著處受到牽拉性損傷,如跌仆挫傷,強力轉肘,腕部反復用力過猛,過久或較長時間提攜、拋擲重物等,引起肱骨外上髁部位發生缺血性病變,局部腫脹和炎癥細胞浸潤。嚴重者繼而發生肌肉中心性壞死,壞死肌肉可部分或全部吸收,逐漸由瘢痕組織所代替,因而失去彈性,發生痙攣,使關節出現僵滯、疼痛、功能障礙等癥狀[2]。
火針、艾灸均有祛寒逐濕、溫通經絡、通利關節、祛風止痛的功效。從治療效果看,火針和艾灸具有消腫、減少炎癥滲出及松解粘連的作用。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9.
[2]陳小凱.偶刺針法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療效觀察.上海針灸雜志,2009,28(11):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