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保 陶雙友
(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 廣州510405)
放療和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常用方法,但放化療后可出現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內臟毒性、神經毒性、皮膚損害等不良反應,其中消化道反應最常見。放化療后消化道反應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不少患者因此不愿接受而中斷或放棄治療。現代醫學常用氨磷汀、還原型谷胱甘肽、帕洛諾司瓊等藥物來治療這些放化療所致消化道反應,這些藥物雖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良反應明顯,且價格昂貴。筆者根據臨證經驗,應用加味麥門冬湯治療腫瘤放化療后消化道反應患者,收到了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38例患者均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病人,全部病人均經臨床診斷并經病理檢查證實為惡性腫瘤并接受放化療治療。放化療前無消化道癥狀。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齡最大71歲,最小19歲;病程最長3年,最短3個月;肺癌5例,乳腺癌4例,食管癌5例,胃癌7例,肝癌8例,胰頭癌3例,惡性淋巴瘤2例,骨轉移癌1例,鼻咽癌3例。
診斷標準:依據《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1]擬定:①經醫院臨床和細胞病理學確診為惡性腫瘤,有明確的化療病史;②應用放化療后出現厭食、惡心等消化道癥狀;③心肝腎功能正常,預計生存3個月以上者;④年齡19~72歲;⑤自愿參加臨床觀察,依從性好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腦血管、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或/和功能衰竭;②造血系統嚴重原發性疾病者;③精神病患者;④依從性差不能按臨床試驗方案用藥和接受觀察者;⑤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者。
全部患者應用加味麥門冬湯加減治療。基本方:麥門冬15g,姜半夏10g,人參10g,大棗10g,炙甘草10g,石斛10g,薏苡仁30g,茯苓15g,麥芽30g。加減:神疲乏力者加黃芪、黨參各30g;納呆乏味者,加神曲15g,山楂30g;便秘腹脹者加厚樸15g,萊菔子30g;噯氣明顯者,加陳皮5g,柿蒂20g。上方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ml,分2次服用。治療期間,囑其調飲食,暢情志,避風寒,防感冒,避免過勞。
療效標準:參照 WHO抗癌藥物急性和亞急性毒性表現和分級標準制定:Ⅰ度(+):輕度反應,不需要治療;Ⅱ度(?):中度反應,需要治療;Ⅲ(?):重度反應,威脅生命,但可恢復;Ⅳ度():嚴重反應,直接致死或促進死亡。顯效:服藥后進行放化療只出現0度、Ⅰ度消化道副反應的為顯效。有效:服藥后進行放化療只出現Ⅱ度消化道反應的為有效。無效:服藥后進行放化療出現Ⅲ、Ⅳ度消化道反應的為無效。
臨床療效:38例患者中顯效27例,有效8例,無效3例(其中2例為化療后血象明顯下降和1例嚴重消化道反應),總有效率為92.11%。
消化道反應療效:食欲改善者28例,無改善者10例;惡心嘔吐改善者30例,無改善者8例;腹脹腹瀉改善者35例,無改善者3例。
放療是當今治療某些惡性腫瘤如鼻咽癌、上段食道癌、縱隔淋巴瘤、喉癌、未分化型肺癌、腦瘤、宮頸癌、頸胸部的淋巴轉移灶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在抑制或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同樣有毒害作用;化療作為現代腫瘤治療的另一種重要手段,化療藥物除直接刺激局部胃腸外,還可作用于延腦嘔吐中樞或刺激第四腦室底的化學感受器觸發帶。腫瘤放化療后消化道反應,是專指與腫瘤放化療治療有關而產生的口干咽燥、吞咽困難、咽喉疼痛、胸骨后疼痛及梗塞感,惡心嘔吐、胃痞嘈雜、納呆腹脹、腹瀉(或便秘)、腹痛等的一組消化道綜合征,常伴有白細胞計數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全身癥狀。不少患者常常因為嚴重的消化道反應,導致放棄放化療,從而影響療效。中醫學根據其癥狀表現,常將腫瘤放化療后消化道反應歸屬于“胃痞”、“嘔吐”、“泄瀉”等范疇。
腫瘤作為一種惡性消耗性疾病,大多病程較長,久則極易耗氣傷陰,容易出現氣陰兩虛之證。放療作為一種熱毒之邪,具有溫熱毒性,患者接受放射治療之后,機體被輻射之熱邪灼傷,造成體內熱毒之邪過盛,進一步傷陰耗氣,損傷機體津液,損害脾胃之功能,影響氣血生化之源,造成氣陰兩虛、脾胃失調等證[2]。而化療則是一種化學毒,每易直中中焦脾胃,影響脾胃氣機升降,脾失健運,導致水谷精微輸布吸收失常,再加上惡性腫瘤本身的高消耗性,更加耗氣傷陰,化源更加不足,化療后消化道反應可加重病情,導致脾胃失調、氣陰兩虛之證更加嚴重。按照放化療全程治療,如此循環往復,則患者消化道反應病情不易好轉。
防治腫瘤放化療后消化道反應應針對其氣陰兩虛、脾胃失調的病機特點,采用益氣養陰、健脾和胃之治則,始終以“脾胃為后天之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養正則疾自消”為宗旨,在扶正補虛培元的過程中,始終注意健運脾胃,脾胃不衰,則水谷精微吸收輸布正常、氣血津液生化有源,才有抗病驅邪的基礎,加速體力和臟腑功能的恢復,使機體對腫瘤放化療的毒性損傷減少,從而提高對腫瘤的療效。
加味麥門冬湯處方源自漢朝張仲景《金匱要略》中“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篇中麥門冬湯,本方將其加以發揮應用。方中麥門冬甘寒清潤,既養肺胃之陰,又清肺胃虛熱;人參大補元氣、益氣養陰生津,兩者共為君藥。研究發現,麥門冬及其有效成分沿階草皂苷、麥冬皂苷C能增加耐缺氧能力,具有抗放射作用,并在大劑量(6.8g/kg)時,具有抗誘變作用[3,4];人參的抗腫瘤作用近十幾年來報道較多,主要是通過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抑制或殺傷腫瘤細胞的目的,其抗腫瘤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參多糖和人參皂苷[5]。姜半夏、茯苓健脾和胃,降逆止嘔,且姜半夏與麥門冬、人參配伍,則其燥性減而降逆之用存,且能開胃行津以潤肺,又使麥門冬、人參滋而不膩,相反相成,用為臣藥。石斛、薏苡仁協助君藥、臣藥養陰、健脾和胃,為佐藥。甘草、大棗益氣養胃、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恰中腫瘤放化療后氣陰兩虛、脾胃失和的病機,故可獲良效。有研究表明,加味麥門冬湯可提高實驗動物血清IL-2含量,增強機體抗瘤能力和下調腫瘤組織中NF-k Bp65的表達,促進瘤細胞凋亡,可能為其對環磷酰胺增效作用的機制之一[6]。觀察表明,筆者以加味麥門冬湯辨證加減治療腫瘤放化療后消化道反應,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0:83.
[2]張代釗.中西醫結合治療放化療毒副反應.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71.
[3]劉冰,武廣恒.麥冬的抗誘變研究.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1999,25(2):129.
[4]余伯陽,殷霞,榮祖元,等.短葶山麥冬皂苷C的藥理活性研究.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4,25(5):286.
[5]高峰.人參與人參皂苷Rh2——惡性腫瘤治療的新視點.人參研究,2001,13(4):24.
[6]趙雯紅,鄭小偉.加味麥門冬湯對腫瘤化療藥物環磷酰胺增效作用的實驗研究.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5):10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