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芒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七礦職工醫院,467092)
二陷湯加減治療過早搏動96例
李光芒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七礦職工醫院,467092)
筆者自2006年以來運用二陷湯加減治療過早搏動,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96例患者均為我院門診及住院病人,其中男性56例,女性40例;年齡最小34歲,最大72歲,平均52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23年,平均9年;冠心病者4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者20例,肺心病者10例,風心病者2例,病毒性心肌炎者6例,單純性心律失常16例。心律失常類型:房早32例,室早36例,竇性心動過速及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11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8例,心房顫動9例。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79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制訂的標準[1],以心電圖及24h動態心電圖為依據。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關于心悸的診斷標準擬定。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重度高血壓、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精神病及其他嚴重疾患。
96例患者均采用益氣活血、滋陰清火、解郁祛痰的治法。運用二陷湯(升陷湯合小陷胸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黃芪30g,當歸15g,麥門冬15個,知母10g,黃連8g,瓜蔞10g,制半夏12g。陽虛者加制附子10g,桂枝8g;心前區疼痛者加炒元胡15g,甘松15g;失眠多夢者加夜交藤15g,合歡皮15g;膽怯恐懼者加珍珠母30g,龍骨30g。每日1劑,水煎取汁600ml,早晚分服。4周為1個療程。
療效標準[1]: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心電圖復查正常,心律失常消失或偶發;有效:主要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心律失常減少>50%;無效:癥狀與治療前基本相同或加重,治療前后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本組顯效54例,占56%;有效35例,占36%;無效7例,占7%;總有效率為93%。
過早搏動按其臨床表現屬中醫學“心悸”范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膏粱厚味在食品中的比重不斷加大,此類食品食之則助濕生痰。再加上人們生活工作節奏加快,易饑飽失常,導致脾胃損傷,則運化失司,化源不足。氣虛則血運無力,致脈道阻滯,氣虛不能自護則心悸動而不寧,心脈瘀阻則胸悶、胸痛。脾胃虛弱又食膏粱厚味,則痰濕內生,痰濕上蒙心陽,心陽不展,閉塞心脈則心悸。再者,由于壓力過重,情志不舒,肝郁化火,灼津凝痰,痰火擾心,則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內火熾盛,易傷陰血,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血虛則心脈失養,出現心中悸動,不能自主。總之,心悸以虛為本,火、瘀、痰、郁互結為標,導致心失所養,氣血紊亂,脈律失常。誠如《張氏醫通·悸》所云:“悸之證狀不齊,總不外于心傷而火動,火郁而生涎也。”故采用益氣活血、滋陰清火、解郁祛痰之法,運用二陷湯(升陷湯合小陷胸湯去桔梗、升麻加當歸、麥門冬)治療。
方中黃芪味甘、微溫,益心脾,補宗氣,宗氣乃積于胸中之大氣,具“貫心脈以行氣血之功”,為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當歸味甘辛而性溫,有養血行血之功,行補兼具,善和血分。黃芪、當歸合用,益氣活血,補行結合,心脈得充,心神得養,心絡得通。瓜蔞甘寒微苦,清熱化痰,利氣開郁,寬中散結。黃連味苦性寒入心經,清熱瀉火,寧神安脈。知母味苦性甘寒,滋陰降火。麥門冬養陰生津,清心除煩。三者同用,清心火,滋心陰,降陰火,杜生痰之源。半夏辛開散結,化痰消痞,與瓜蔞同用,清熱滌痰散結,痰熱散,脈絡自通。諸藥合用,益氣活血、滋陰清火、解郁祛痰,通補兼施,心寧脈復。現代藥理研究表明[3]:黃芪有強心和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當歸有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及降脂的作用。瓜蔞有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對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黃連能拮抗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可顯著降低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也有顯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知母能抑制交感神經-腎上腺素系統,使心率減慢。麥門冬能增加冠脈流量,對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半夏對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期前收縮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心肌缺血、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諸藥合用,可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恢復心肌功能,從而防止和控制早搏的發生。
[1]1979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修訂.常見心律失常病因、嚴重程度及療效參考標準.醫學研究通訊,1979,8(12):18-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2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5:95-97.
[3]沈丕安.中藥藥理與臨床運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
2012-02-22)
·穴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