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良 王海成 劉國霞
(山東省安丘市中醫院,262100)
中醫治療中風后假性球麻痹36例
王福良 王海成 劉國霞
(山東省安丘市中醫院,262100)
假性球麻痹是中風病人常見的一組癥候群,主要特征為言語障礙、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強哭強笑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營養吸收與身體的康復,而目前國內外尚無公認有效的方法[1]。自2008年12月以來,我們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中藥、針灸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入選標準的中風后假性球麻痹患者72例,采用隨機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治療組各36例。觀察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46~81歲,平均64.1歲。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45~80歲,平均62.2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療指南》[2]:①查顱腦CT或MRI確診證實為腦梗死或腦出血。②吞咽困難、飲水嗆咳、語言障礙、情感障礙(強哭強笑或反應遲鈍)。③排除真性球麻痹患者。
兩組均予以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即營養神經、腦保護劑、控制血糖血壓、降脂治療。腦梗死者加用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藥物。腦出血者加用脫水劑。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地黃引子加減。組方:熟地黃15g,巴戟天、肉蓯蓉、山茱萸、石斛、麥門冬各10g,五味子、石菖蒲、遠志、桂枝各6g,乳香、沒藥、川芎、白術各10g。痰熱加膽南星、川貝母各10g;心煩加梔子、黃芩各10g;失眠加酸棗仁、夜交藤各30g。日1劑,濃煎100ml分2次服。飲水嗆咳明顯者可鼻飼,10天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針灸用醒腦開竅法。選穴:人中、內關、三陰交、廉泉、風池、金津、玉液。每次約30min,10天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
療效標準:臨床治愈:吞咽困難恢復正常,言語清楚,精神正常。顯效:吞咽功能基本恢復,偶有飲食嗆咳,言語較清楚,強哭強笑發作時能迅速控制。好轉:吞咽功能較前改善但不能正常進行,言語單字發音,強哭強笑得到控制。無效:上述癥狀治療后無變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36例,臨床治愈20例,顯效12例,好轉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44%;對照組36例,臨床治愈11例,顯效8例,好轉11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3.33%。觀察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假性球麻痹又稱核上性延髓麻痹。中醫學稱為“音痱”、“舌喑”等。本病為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痰濁瘀血閉阻脈絡,關竅閉塞所致。故中藥選擇地黃飲子加減以滋補肝腎,活血通絡。方中熟地黃、肉蓯蓉共為君藥,兩味藥專補下元,使陰平陽秘;山茱萸、五味子、巴戟天共為臣藥,以滋陰涵木熄風;石斛、麥門冬滋養肺胃陰津,使津液上承。石菖蒲、遠志交通心腎,化痰開竅,共為佐藥;桂枝、乳香、沒藥化瘀熄風通絡,共為使藥。諸藥合用則陰血充,痰瘀祛,腦絡通。有研究顯示[3],地黃飲子可以提高組織細胞的耐缺氧和抗應激能力,減輕大鼠腦缺血和再灌注損傷后神經功能障礙,減輕腦水腫,有利于神經功能恢復和改善。針灸治療以滋陰活絡、通關利竅為主,采用醒腦開竅法以調神導氣、滋補三陰、通關利竅。人中穴為督脈與手足陽明經交會穴,督脈起于胞中,上行入腦達巔頂,故瀉人中調督脈,開竅啟閉。內關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屬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可養心安神、疏通氣血。三陰交穴系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少陰腎經之交會穴,可補腎滋陰生髓。廉泉穴為陰維、任脈之會,居于咽部,可調節陰經之氣,以滋陰健腦,通利關竅。風池穴為治風之要穴,為足少陽與陰維之會,位居頭頂,可調陽經之氣,潛陽熄風,活血化瘀,清頭利竅。諸穴合用,可滋陰活絡、通關利竅。
本組結果顯示,中藥配合針灸治療中風后假性球麻痹療效顯著。在治療的同時早期配合吞咽、語言等康復訓練往往能收到滿意療效。
[1]王延紅,應盛國 .針灸治療中風后假性球麻痹療效觀察 .上海針灸雜志,2006,25(6):15.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3]何華,王桂香.地黃飲子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山東醫藥,2006,46(4):29.
20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