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新
(廣東省肇慶巿端州區和平路29號華佗醫院,526040)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帶狀皰疹較常見的并發癥,表現為急性帶狀皰疹臨床治愈后原皮損區神經痛超過1個月。筆者2006~2010年使用醋酸潑尼松龍+利多卡因神經阻滯聯合六神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74例患者為門診病人,全部患者均已接受過治療,帶狀皰疹皮損愈合后1~7個月遺留有明顯神經痛。VAS評分>4分,排除患者有消化性潰瘍、糖尿病、高血壓病;無合并心、肺、肝、腎功能不全。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齡45~68歲,平均56.3±3.5歲;病程1.5~7個月,平均3.6±0.3個月;受累神經:三叉神經3例,頸神經5例,肋間神經25例,臂叢神經5例,腰骶叢神經6例。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43~67歲,平均55.5±3.2歲;病程1.3~6.8個月,平均3.5±0.5個月;受累神經:三叉神經2例,頸神經2例,肋間神經16例,臂叢神經4例,腰骶叢神經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肌注甲鈷胺0.5mg/d;口服阿昔洛韋0.2g,每日5次;維生素B1片20mg,每日3次。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2%利多卡因4ml+醋酸潑尼松龍2ml。選擇疼痛部位相對應的神經根作阻滯治療。如神經根定位困難者,在疼痛最明顯部位皮下扇形注射,可適當增加藥量。每周1次,共用2次。同時口服六神丸(主要由牛黃、珍珠、麝香、蟾酥、雄黃、冰片提煉而成)10粒,每天3次。
兩組均連續用藥2周,治療結束時評價臨床療效,隨訪4周觀察疼痛復發情況。
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治療后疼痛基本消失;顯效:治療后疼痛明顯減輕;好轉:治療后疼痛稍有減輕;無效:治療后疼痛無改變或加重。
治療結果:治療組44例,痊愈32例,顯效8例,好轉4例,無效0例,愈顯率90.9%;對照組30例,痊愈13例,顯效7例,好轉6例,無效4例,愈顯率66.7%。兩組愈顯率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不良反應及隨訪結果:兩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未見不良反應。隨訪4周,治療組痊愈病例中有2例復發,但疼痛較輕,對照組有4例復發。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帶狀皰疹較常見并發癥,本病多發生于中老年患者。西醫學認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由于受累的神經節的炎癥甚至壞死所致,同時亦由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劇烈的炎癥所致[1]。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多因情志內傷,肝郁未解,余毒未清,正氣不足,病邪循經入絡,阻遏經絡,氣血瘀阻,經脈不通而致疼痛。
醋酸潑尼松龍是糖皮質激素類藥,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炎性細胞浸潤、抑制炎癥介質的產生及炎癥有關的細胞因子,穩定細胞膜,保護受累細胞免受破壞,緩解受累神經纖維炎癥反應,減少抗體產生[2],促進受損神經恢復正常,降低后遺神經痛的疼痛程度和持續時間。六神丸中的麝香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珍珠解毒生肌;牛黃、蟾酥、雄黃、冰片解毒消腫止痛。諸藥配伍,共起消腫止痛、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之功效。本研究顯示,在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用醋酸潑尼松龍加利多卡因對疼痛區進行神經阻滯治療,同時口服六神丸,兩者結合增強了抗炎及鎮痛作用,起效快,不良反應少,止痛效果理想,是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一種有效方法。
[1]李偉凡,郗海銘.中藥加芒針電刺激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35例臨床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8(5):317.
[2]楊寶峰.藥理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4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