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煥霞 李瑞國 通訊作者:楊繼國
1. 山東中醫藥大學2009年級碩士研究生,濟南 250355 2.江蘇省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3.山東中醫藥大學
生姜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等功效。《本草綱目》載其:“生用發散,熟用和中。”生姜具有食療和藥用的雙重價值,在臨床多系統疾病中發揮顯著的防病治病作用。現將近10年來生姜外用的臨床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葉富英[1]采用生姜貼敷配合穴位按摩預防化療后嘔吐,觀察組總有效控制率達93.75%。熊瓊芳等[2]觀察生姜熱敷臍結合腹部按摩對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結果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較對照組顯著提前(P<0.05)。丁紅等[3]采用隔姜灸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結果顯效率為90.0%,總有效率為100%。鐘志剛等[4]用隔姜灸神闕穴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0.32%與70.00%。
《本草求真》記載:“姜皮辛涼,和脾利水,消腫行水。”陳慧君[5]選取痔瘡手術后發生尿潴留的患者,治療組采用神闕穴隔鹽隔姜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誘導排尿的護理方法,結果顯示觀察組排尿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或P<0.05)。薩仁[6]用隔生姜片灸氣海穴治療60例中老年女性應力性尿失禁,總有效率96.7%。劉慧林等[7]采用隔姜隔鹽灸神闕穴治療腦卒中患者恢復期排尿功能障礙,結果顯示隔姜隔鹽灸法在改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數、患者白天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數、護理者夜間平均被叫起次數、患者夜間尿失禁人次等排尿障礙癥狀方面及提高尿失禁等級方面均優于對照組,相關指標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林美珍等[8]將姜片切薄貼在內關、神闕穴,后將止痛膏貼于姜片上,對暈動病引起的惡心嘔吐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牛鳳景等[9]采用隔姜灸治療18例坐骨神經痛患者,總有效率達89%。鞠研紅等[10]用鮮姜汁配合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療面神經麻痹患者80例,其中1個療程痊愈32例,2個療程痊愈38例,3個療程痊愈8例,余2例為顯效。付蕾[11]用隔姜灸治療股外側皮神經炎42例,痊愈26例,顯效12例,有效4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
《本經逢原》記載:“生姜搗汁,則大走經絡。”生姜可逐風濕痹、發諸經寒氣。崇桂琴[12]用隔生姜泥督脈發泡灸(簡稱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000例,有效率96.7%,明顯緩解率64.3%。郝鋒等[13]用隔姜灸治療活動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結果隔姜灸對活動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肯定,能顯著控制并改善患者臨床體征和相關實驗室指標,并且隔姜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較長療程(60天)的療效明顯優于較短療程(30天)者。
王凡星等[14]用隔姜灸配合按摩治療增生性腰椎炎56例,總有效率達98.21%。劉俊良[15]采用隔姜灸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結果顯示,隔姜灸可以有效地控制或緩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徐盧勇[16]采用隔姜灸發泡治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總有效率為86.9%,顯愈率為78.3%;而單純封閉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2.7%,顯愈率為45.5%。兩組顯愈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趙澤芹等[17]選取生姜適量搗爛,加食鹽少許混勻,外敷患處,急性踝關節扭傷患者2~3次可治愈。
鄒敏[18]針刺配合隔姜灸治療心律失常,結果總有效率達97.4%。賈麗君等[19]研究發現,隔姜灸對高血脂狀態有良性調節作用,且不同壯數對于不同指標的調節效應不同,3壯組對于升高HDL-C占優勢,而9壯組對于降低TC和LDL-C占一定優勢。鄒敏等[20]采用隔姜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30例,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
陳企忠[21]采用電針結合隔姜灸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結果顯示,電針結合隔姜灸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單純電針組,在改善肥胖指標和血生化指標方面較單純電針療法具有更大的優勢。楊建華等[22]用姜醋水綜合治療糖尿病足,將糖尿病足潰瘍壞疽患者136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1.1%,對照組67.6%,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康曉利等[23]用皮膚針叩刺結合生姜外涂治療斑禿50例,結果痊愈45例,顯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盛晨怡等[24]觀察到生姜可以有效減輕水腫和血栓形成,對治療凍瘡有明顯的療效。丁仁明等[25]采用隔姜灸肺俞穴治療帶狀皰疹38例,總有效率達97.4%。
生姜在臨床多系統疾病的防治中發揮出顯著的療效。藥理研究證實,生姜有抗過敏、抗腫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活性、降低膽固醇及抗炎止痛等作用,而且生姜取材簡便、經濟、安全,有必要進一步加大臨床和實驗研究,使臨床應用前景更加廣闊。
[1]葉富英.生姜貼敷配合穴位按摩預防化療后嘔吐的效果觀察.護理與康復,2009,8(11):964-965.
[2]熊瓊芳,闕汀賢,肖承佐,等.生姜熱敷臍結合腹部按摩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內蒙古中醫藥,2009,8:58.
[3]丁紅,王紅,張田,等.隔姜灸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武警醫學院學報,2009,18(6):509-511.
[4]鐘志剛,劉毅華,孔燕瑩,等.隔姜灸神厥穴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成本-效果分析.內蒙古中醫藥,2008,6:3-4.
[5]陳慧君.神闕穴隔鹽隔姜灸治療痔瘡手術后尿潴留30例.浙江中醫雜志,2009,44(7):517.
[6]薩仁.溫灸氣海穴治療中老年女性應力性尿失禁60例臨床觀察.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23(10):944.
[7]劉慧林,王麟鵬.隔姜隔鹽灸治療中風后排尿功能障礙對照研究.中國針灸,2006,26(9):621-624.
[8]林美珍,丁志君,林江麗.生姜及止痛膏穴位外敷治暈動病.中國民間療法,2008,16(11):18.
[9]牛鳳景,韓寶生,郭同安.隔姜灸治療坐骨神經痛18例.上海針灸雜志,1998,3:36.
[10]鞠研紅,王勝果,蘭翠.鮮姜汁配合穴位按摩治療面神經麻痹.山東中醫雜志,2006,25(8):561.
[11]付蕾.隔姜灸治療股外側皮神經炎42例.河南中醫,2010,30(6):607.
[12]崇桂琴.神奇的督灸療法.中國民間療法,2008,16(3):3-4.
[13]郝鋒,胡玲,羅磊,等.隔姜灸對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療效的影響.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4:35-38.
[14]王凡星,朱宏錦,王廣思.隔姜灸配合按摩治療增生性腰椎炎56例.四川中醫,2009,27(5):118.
[15]劉俊良.隔姜灸與溫針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觀察[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
[16]徐盧勇.隔姜灸發泡治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療效觀察.中外醫療,2010,22:55.
[17]趙澤芹,李春秋,林妮妮.生姜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河北中醫,2004,26(3):169.
[18]鄒敏.針刺配合隔姜灸治療心律失常療效觀察.中國針灸,2009,29(11):876-878.
[19]賈麗君,王士超,王耀帥,等.隔姜灸不同灸量調節血脂的效應比較.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1,1:53-54.
[20]鄒敏,張應學,王平祥.隔姜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肺原性心臟病30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98,7:4-6.
[21]陳企忠.電針結合隔姜灸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
[22]楊建華,葉梅英.姜醋水綜合治療糖尿病足的護理.現代醫院,2009,9(5):107-108.
[23]康曉利,馮富中.皮膚針叩刺結合生姜外涂治療斑禿50例.上海針灸雜志,2010,29(1):24.
[24]盛晨怡,朱健萍,徐育,等.不同藥物對凍瘡治療的療效.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1):199-200.
[25]丁仁明,李謙.隔姜灸肺俞穴治療帶狀皰疹38例.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3,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