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咸敏
廣西桂林市婦女兒童醫院骨科,廣西 桂林 541000
DHS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53例療效分析
唐咸敏
廣西桂林市婦女兒童醫院骨科,廣西 桂林 541000
目的:探討DHS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了53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全部采用DHS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分析。結果:術后優良率達96.2%,無1例患者出現螺釘脫出或螺釘鋼板斷裂等嚴重并發癥。結論:DHS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滿意,操作簡單,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DHS;內固定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髖部骨折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骨折類型,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股骨粗隆間骨折常因患者的年齡、一般情況、骨折類型、骨質情況及治療方法不同,其預后也差異較大[2]。近年來我院骨科共對53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DHS內固定術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了53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71.5歲。骨折發生原因:車禍傷5例,高空墜落傷12例,滑倒摔傷36例。患者受傷至入院時間:2小時~2.5天,平均12.5小時。患者從發生骨折至手術的時間為3~8天,平均5.5天。骨折按Boyd-Griffin分類法判斷骨折類型,其中Ⅰ型骨折8例,II型骨折10例,Ⅲ型骨折30例,Ⅳ型骨折5例。同時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例。部分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內科基礎疾病:合并高血壓20例,糖尿病5例,慢性肺部疾病5例,骨質疏松癥32例,其他疾病12例。術前所有患者均拍攝X片,詳細了解患者的骨折類型和骨折移位情況。伴有內科合并癥的患者均請內科醫師會診,積極控制各種合并癥。
術前準備:術前均給牽引治療,無明顯移位或輕度移位者采用皮牽引,明顯移位者采用脛骨結節牽引。所有患者均行詳細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全面評估手術風險,均排除手術禁忌癥;高血壓患者將血壓控制在140~160/80~100mmHg,糖尿病患者將空腹血糖控制在低于8mmol/L,貧血的患者糾正貧血,術前加強營養支持治療。手術方法: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常規消毒后鋪蓋無菌巾,患者取平臥位,患臀墊枕適當抬高,同時骨盆向健側略微傾斜,讓患者盡量內旋轉,充分突出大粗隆部位。骨科牽引床上行骨折牽引復位滿意后,股骨上端經大轉子外側做直切口,于股外側肌間隙進入后充分顯露股骨上段外側,確認復位骨折滿意后,經股骨大粗隆向股骨頸內打入1枚克氏針臨時固定。另通過角度導向器于大粗隆下2~3cm處向股骨頭打入1枚導針。術中C臂X線透視,位置滿意后沿導針擴孔擰入長度適當的主釘,安裝接骨板,擰緊螺釘,最后安裝主釘釘帽,使其固定牢靠。C臂機透視確認骨折復位好,內固定位置好,生理鹽水沖洗切口,放置引流管,保證術野無出血,逐層關閉切口。術后處理:術后常規抗凝抗炎治療,術后24~48 h拔出引流管,術后2天開始行肌肉舒縮鍛煉,術后3~4 d腫脹開始消退后行不負重屈髖屈膝鍛煉,術后2周可扶拐不負重下地行走活動,循序漸進加強負重練習。對不穩定骨折患者,可適當延遲負重活動時間。復查X片顯示骨折愈合后即可進行完全負重練習。
參照方萬舜的評價標準進行療效評價[3]。髖部無疼痛,走路無跛行,關節活動恢復到傷前狀況為優;髖部無疼痛或偶有疼痛,輕度跛行,骨關節活動基本恢復到傷前狀況為良;髖部有時疼痛,有輕度髖內翻,骨關節活動受限為可;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走路跛行或行走困難,髖部明顯疼痛為差。
本組53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1年零2個月,平均隨訪時間1年零1個月。本組53例患者的手術時間為65分鐘~2.9小時,平均手術時間120分鐘 (25.8±3.2)d。術后住院時間13~45d,平均住院時間23.5d。臨床療效:優23例,良 28例,可 2例,差 0例,優良率為96.2%。隨訪觀察結果顯示:52例患者的內固定位置與手術時復位結果相同,折斷部位和置入釘板均未發生位移。無1例患者發生螺釘脫出或螺釘鋼板斷裂;1例患者因骨質疏松癥,骨折折斷部位有輕度嵌插。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常見病,多發于老年人。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延長和老年骨質疏松癥發病率的明顯增加,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生率也明顯上升。傳統的股骨粗隆間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療,但保守治療的缺點較多,如患者骨折處疼痛較重,痛苦重,對心血管不利,且長時間臥床患者十分容易并發肺炎,褥瘡,髖內翻畸形,下肢外旋畸形,短縮畸形及血管栓塞等并發癥,因此目前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愈來愈多的傾向于積極采用手術內固定治療。相關報道顯示,采用手術治療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遠遠高于保守治療[4]。因此,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無手術禁忌證的情況下,均應積極進行手術治療,使患者能早日離床活動,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5]。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型的內固定材料也是多種多樣,而這些內固定材料用于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時都各有優點和缺點。選擇何種內固定物,醫師需綜合考慮患者的骨折類型及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等。目前DHS廣泛應用于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DHS的特點是:使用了較強的套筒鋼板連接結構,把持力強,結構穩固,能確保股骨頸部與股骨干部構成一個整體,維持正常的頸干角;可以實現軸向加壓,具有動力性靜力性加壓作用的特點;可早期活動和負重,促進了骨的愈合及塑形,設計上符合股骨上端生物力學的特點[6]。本組術后優良率達96.2%,無1例患者出現螺釘脫出或螺釘鋼板斷裂等嚴重并發癥。這說明運用DHS內固定對股骨粗隆間骨折進行治療,具有臨床療效好,操作簡單及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偉.DHS內固定治療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求醫問藥,2011,9(9):91.
[2]袁永集.DHS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 [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3):116.
[3]方萬舜.DHS內固定治療35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4):2237.
[4]鄭道明,朱福良,景成偉.髖關節鋼板螺釘系統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16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2):295.
[5]符蓉,張方林,尤濤等.DHS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求醫問藥,2011,9(6):52.
[6]姜保國,傅忠國,張殿英等.DHS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評價[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0,4:195.
R681.8
A
1007-8517(2012)15-0102-02
201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