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張志峰 任愛花
山西省汾陽醫院,山西 汾陽 032200
經皮內鏡下胃造瘺術圍手術期的護理
張麗娟 張志峰 任愛花
山西省汾陽醫院,山西 汾陽 032200
經皮胃鏡下胃造瘺術;護理;腸內營養
經皮胃鏡下胃造瘺術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1981年由ponsky首次報道并開始應用于臨床的一種新的內鏡介入技術及管飼方法。是一項無需外科手術和全身麻醉的造瘺技術,僅在胃鏡室或床邊局麻下即可進行。與傳統腸內營養方式相比,PEG具有簡單易行,創傷性小,經濟實惠、安全快捷等優點,可留置較長時間。目前該方法在臨床上已廣泛使用,然而PEG圍手術期及術后腸內營養的護理對造瘺管的長期維護也至關重要,現將其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進行的經皮胃鏡下胃造瘺術腸內營養病人12例,男9例,女3例,年齡55~79歲,平均年齡 (61.5歲)。其中4例系食道入口腫物,1例系舌功能障礙導致進食困難,2例系食道癌術后復發,2例因腦血管意外昏迷,3例系食道癌放療后并發食道氣管瘺。
1.2 方法 患者取左側臥位,進鏡后轉為仰臥位,頭向左側偏斜,進鏡后常規檢查,選擇胃體中部前壁為穿刺點,注氣使胃腔充分擴張,胃皺襞變平,使胃前壁與腹壁最貼近,選擇內鏡在前腹壁左中上腹最明顯透光點用手指壓迫該處腹壁,在內鏡下可見胃前壁壓跡,確定為造瘺位置(通常在左上腹肋緣下中線外3~5cm處)。常規上腹部皮膚消毒鋪巾,局麻下切開皮膚約0.5~1.0cm,由此穿刺針進入胃腔,固定穿刺針外套管,拔出金屬針芯,將長150cm的粗絲線或導絲經穿刺針外套管插入胃腔,圈套器套緊粗絲線或導絲后,連同胃鏡退出口腔外。使粗絲線或導絲一端在腹壁處,一端在口腔外。將口端粗絲線或導絲線與造瘺管尾部扎緊,造瘺管外涂潤滑油,緩慢牽拉腹壁外粗絲線或導絲,將造瘺管經口、咽喉、食管、胃腔直至拉出腹壁,保持一定的張力,使造瘺管的蕈狀頭緊貼胃壁,再次插入胃鏡,觀察造瘺管蕈狀頭與胃壁的接觸情況,有無滲血、松緊適度,在腹壁外將墊盤鎖扭牢固定,并于造瘺管距腹壁留出適當長度 (20cm~30cm)處剪斷,按上“Y”形管,局部消毒,方紗布覆蓋術野周圍,術畢。
1.3 結果 12例病人均在局麻下一次穿刺造瘺成功,造瘺管通暢。僅有1例病人造瘺口周圍皮膚發生感染,有少量膿液,經局部加強換藥,短期抗感染治療,1周后好轉。12例患者均順利實施腸內營養。
2.1.1 心理護理 詳細講解造瘺術的過程,時間和局部麻醉方式及手術的目的,取得病人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
2.1.2 術前準備
完善的術前準備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1)遵醫囑完善相關實驗室檢查并留置靜脈留置針。
(2)術前禁食8小時以上。
(3)皮膚準備 行PEG術的患者大部存在營養不良,且原發疾病導致患者抵抗力低,易發生術后感染或切口愈合不良。應重視皮膚護理,常規的腹部備皮,保持腹部皮膚清潔。
(4)睡眠與休息 術前晚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鎮靜劑。
(5)術前30 min肌肉注射山莨菪堿10 mg,地西泮5~10 mg,以起到鎮靜、松弛平滑肌及減少腺體分泌作用。
2.2.1 天氣寒冷時,注意給病人保暖。
2.2.2 根據操作要求,協助患者采取相應體位,一般開始時采用左側臥位,進鏡后轉為平臥位,為減少誤吸可頭偏左側。
2.2.3 患者年齡偏大,存在基礎病,如腦A硬化及冠心病,術中隨時都有窒息及心跳驟停等意外的發生,嚴密進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BP、P、R、PO2的變化,并詳細記錄。同時積極做好搶救的準備工作。
2.3.1 常規護理
(1)病人術后回到病房,護士應做好病人生命體征監測,并及時記錄造瘺管置管長度及局部滲液情況。
(2)每天用2%碘伏消毒造瘺管周圍皮膚,更換敷料1~2次,直至造瘺口形成。
(3)換藥時觀察造瘺口周圍的情況,注意有無紅、腫、熱、痛及胃內容物滲漏,保持造瘺口周圍皮膚干燥、清潔,防止感染。
(4)造瘺管固定松緊要適宜,過緊會導致胃壁和腹壁的缺血壞死或造瘺管脫出;過松會引起管旁外滲致傷口感染。
(5)做好造瘺管每日的檢查和記錄。教會病人及家屬防止造瘺管意外脫出的具體方法。
2.3.2 腸內營養及護理
(1)術后禁食24h。24h后可給予少量低濃度腸內營養液造瘺管注入,病人若無不適,可50ml、100ml及200ml逐漸增加腸內營養液的濃度及劑量,每次注食量最多不超過200ml。
(2)管飼時飲食溫度應保持在37℃ ~40℃,過高的溫度易使造瘺管過早老化。
(3)注食過程中應盡可能抬高病人床頭,使病人處于半臥位或坐位;注食后保持此姿勢30~60min,以減少胃食管反流。條件允許時可以用腸內營養泵控制,勻速滴入。
(4)病人有腹脹、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時,可根據情況適當減少腸內營養液的用量。此外營養液可適當加溫,同時輔助應用促進消化或增強胃腸動力的藥物。
(5)每餐喂食結束后需給予30~50ml溫水沖洗造瘺管,以防造瘺管堵塞。
PEG作為一種微創技術,主要適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吞咽困難,需行胃腸內營養的患者[1]。通常進行胃造瘺或空腸造瘺,患者耐受較好。傳統外科開腹胃造瘺術手術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手術風險,且費用高。PEG優點是操作簡便,可在床邊進行,不需開腹及全身麻醉,術后并發癥少,PEG管留置時間長,最長超過4年[2];而且有報道顯示 PEG的并發癥小于10%,嚴重并發癥僅為3%,死亡率為1%~2%,遠遠低于外科開腹胃造瘺術6%~75%和5%~37%。目前已在臨床廣泛使用,并逐漸替代了外科開腹胃造瘺術[3]。最常見的并發癥是造瘺口周圍皮膚感染。本組1例患者出現造瘺口周圍感染,造瘺口周圍出現紅腫、疼痛或有膿性分泌物。先用2%過氧化氫清洗,再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后涂氧化鋅軟膏保護。或給予10%氯化鈉溶液局部濕敷。必要時按醫囑使用消炎藥抗感染治療。該例患者經處理后痊愈。因此加強造瘺管的護理,掌握科學的腸內營養喂飼的方法和并發癥的及時處理是降低并發癥,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關鍵。也可顯著減輕患者痛苦及降低醫療費用。PEG是一種為患者提供腸內營養的合適選擇。
[1]王啟僅.內鏡下經皮胃造瘺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1997,3(5):4445.
[2]姚時春,姚禮慶,張軼群,等.結皮內鏡胃造瘺和小腸造瘺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3,9(5):7-10.9(2):96.
[3] Ponsky JL,Aszodi A.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J].Am J Gastroenterol,1984,79(2):113.
R473.5
A
1007-8517(2012)15-0144-02
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