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瑾
(浙江省紹興市中醫院,浙江 紹興 312000)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護理
徐 瑾
(浙江省紹興市中醫院,浙江 紹興 312000)
目的 探討中西藥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確診為急性腦梗死的63例患者進行治療分析,進而觀察其臨床療效。結果 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及合理的臨床護理的基礎上,基本痊愈15例,顯著進步31例,進步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65%。結論 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同時給予切實可行、規范的臨床護理手段,臨床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少。
急性腦梗死 中西醫結合 護理
腦梗死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生命,在臨床急性腦梗死已經成為急診中最常見的病癥之一。急性腦梗死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腦動脈血管狹窄或閉塞后,引起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而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1]。我院對收治的63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和合理的臨床護理,康復良好。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急性腦梗死患者63例均為我院住院病例,均符合《腦血管疾病分類診斷要點和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無腦出血或無顱內占位病變。排除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栓塞、無癥狀性腦梗死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精神病患者;病程超過72h者[3]。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3例,男性38例,女性 25例;年齡 62~79歲;既往有冠心病史11例,高血壓病史18例,糖尿病史13例,心臟病史8例。對照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60~77歲;既往有冠心病史10例,高血壓病史16例,糖尿病史15例,心臟病史4例。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藥物治療,20%甘露醇降低有意識障礙、頭痛、嘔吐患者顱內壓,尤其是觀察到患者瞳孔不等大時立即快速靜滴20%甘露醇,如未緩解應該立即通知臨床醫生。口服洛汀新控制高血壓,口服西格列汀控制血糖,右旋糖酐降低血黏度等。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靜滴1次,每周為1療程,共2個療程。
1.3 臨床護理 急性腦梗死患者容易并發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嚴密觀察,如出現高熱、昏迷,應積極采取物理降溫,補充水和電解質,加強護理。如發現患者有抽搐現象,立即通知醫生采取抗癲癇治療。若發現上消化道出血,應立即告知醫生采取抑酸措施,減少大出血發生。(1)心理護理:腦梗死患者的心理護理對于緩解病情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讓精神沮喪的患者積極接受治療、配合治療是臨床藥物治療的基礎,護士應當給予患者關心和鼓勵,指導患者正確面對疾病,避免刺激和損傷患者自尊的言行。同時征得患者家屬的理解與支持,互相配合,積極引導,以求讓患者自己認識到,只要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一定會有滿意的療效,樹立痊愈的心理對于病情的好轉有很大的幫助。(2)基礎護理:每日用生理鹽水擦洗患者口腔2次,防止口腔潰瘍;患者入院后要保證絕對臥床休息,尤其是在并發24~48h內盡量避免挪動患者;床頭升高適當角度,保身1次,防止褥瘡發生,翻身后要按摩受壓部位皮膚;防止患者墜床或跌倒,對躁動不安者要采取防護措施。(3)加強功能鍛煉:肢體運動和語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乃至家庭的社會生活狀況。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應及早進行癱瘓肢體功能鍛煉,促進肌力和關節活動度,幫助患者做關節伸展、內旋、外展等活動,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強直,肢體攣縮變形,促進康復。
1.4 療效標準 依據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4],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7%。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
治療組基本痊愈15例,顯著進步31例,進步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65%;對照組基本痊愈8例,顯著進步21例,進步16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75%。所有患者均無褥瘡發生,無死亡,其中病殘率為20.6%(13/63),肺部感染率為 4.8%(3/63),便秘發生率為 6.3%(4/63)。
急性腦梗死治療的關鍵是控制顱內壓,降低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促進病變腦組織功能恢復。可及時給予高滲脫水劑、利尿劑和腦保護等治療[5]。急性腦梗死急性期的護理干預關系到患者能否存活,康復期護理干預則影響著患者的后期生活質量[6]。因此掌握腦梗死的預防和腦梗死患者的護理規律,能達到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提高急性腦梗死的救治成功率,改善腦梗死患者的預后。
活血化瘀藥川芎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嗪,其化學結構為四甲基吡嗪(TMP),屬于酰胺類生物堿。有報道,川芎嗪具有擴張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及拮抗鈣離子等作用,作用機制比較復雜[7]。川芎嗪可以吸收入血,能夠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8],增加腦缺血后再灌注低灌注期腦血流量,且藥物吸收和消除迅速[9]。TMP通過增加血小板和血漿內CAMP含量,活化血小板膜上的鈣泵,降低血小板內Ca2+濃度,阻斷血小板激活。川芎嗪通過抑制自由基的生成,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對腦部損傷有保護作用。此外,有報道,川芎嗪可以改善血液流變學,提高紅細胞和血小板表面電荷,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從而改善微循環。升高血漿NO 含量,降低血栓素 A2(TXA2),調節 TXA2/PGI2失衡狀態,從而擴張血管和抗血栓形成。因此川芎嗪能有效抑制組織缺血時血小板聚集與激活,擴張血管,改善腦和微循環血流量,改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且副作用小,是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安全、有效的藥物。
在臨床護理方面,根據每個患者的病情,采取切實可行的治療的方案,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得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一定會有滿意的結果,這對于消除患者的恐懼情緒,樹立痊愈的信念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基礎護理,并努力使患者的生活有規律性,對于病情的緩解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基礎護理和心理疏導之后,對于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要實行康復鍛煉,早期的康復訓練能是患者心理狀態及運動機能恢復到最大限度,也能起到調動患者積極性的作用。在此護理基礎上,能使患者更好的回復生活自理能力,減輕殘障程度,為其日后提高生活質量打下基礎。
[1]Jan ice L,Hindley Lisa bowman,et al.Neuroprotection for ischemic stroke[J].Neursci Nurs,2003,35:114.
[2]中華神經科學會.腦血管疾病分類診斷要點和臨床療效評定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1):376-381.
[3]杜亮亮,程敏.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30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0,16(3):33-35.
[4]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7,17(5):313-314.
[5]居媛媛,許梅.急性閉塞性腦梗死行介入溶栓術的綜合護理[J].臨床護理雜志,2010,9(3):26-27.
[6]范新娟.急性腦出血患者49例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3):192.
[7]姚俊林.川芎嗪混合液經硬脊膜外腔注射治療腰腿疼100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6,16(3):175.
[8]Watanabe T,TnaKa M,WaTanabe K,et al.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as a neuorportectant [J].Ya Kuga Ku Zasshi,2004,124(3):99-111.
[9]馮悅,王錦玲,馬宏敏.川芎嗪在豚鼠血液、腦脊液和耳蝸外淋巴液中的分布[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4,12(2):101-103.
R248.1
B
1004-745X(2012)01-0167-02
201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