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杰 指導 高其芳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
患者徐某,女性,72歲,主因“右側肢體活動不利伴語言不利1 d”于2011年1月9日就診。患者家人晨起發現其昏迷,嘴唇呈櫻桃紅色,無嘔吐。就診于當地醫院,急查顱腦CT未見明顯出血及梗死,血氣分析示碳氧血紅蛋白2.2 g/L,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予藥物(具體不詳)靜滴后神志轉清。次日轉至我院予高壓氧治療后患者出現神智不清,呼之目睜,右側肢體活動不利,語言不利,右口角喎斜。急查顱腦MRI示:左基底節、左顳區腦梗死。既往有高血壓病,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雙膝關節骨質增生病史。神經系統檢查:右側鼻唇溝變淺,右側口角低垂。右側中樞性面癱,右側肌力上肢0級,下肢Ⅱ級,雙側巴賓斯基征陽性、雙側夏道克征陽性、雙側歐本海姆征陽性、雙側高登征陽性。多導心電圖示竇性心律伴房性早搏。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腦梗死。就診時患者神昏,呼之目睜,語言不利,面色晦暗,右側肢體活動不利,納少,寐安,二便調,舌暗,中有裂紋,苔薄黃膩,脈沉細。屬中醫學“痙證”范疇。中醫辨證為毒邪內攻,陰虛風動。毒邪內攻,心竅被蒙,血脈瘀滯,經絡受阻,毒熱內蘊,耗氣傷陰,肝失所養,陽亢生風,發為痙證。治以醒神開竅、息風通絡。取內關、水溝、風府、百會、四神聰、合谷、太沖、陽陵泉、三陰交。內關,直刺1.5寸,施捻轉提插復式瀉法1 min;水溝向鼻中隔方向斜刺5 min,采用雀啄瀉法,以眼球濕潤為度;風府低頭進針,針向喉結,用提插手法,至全身或一側肢體抖動為度,立即出針;百會、四神聰向后斜刺,施以平補平瀉法1 min;合谷、太沖、陽陵泉直刺1寸,施以捻轉瀉法1 min;三陰交與脛骨呈45°斜刺,提插補法至肢體抽動3次。住院期間患者癥狀加重,出現肺部感染,心衰等并發癥,予高壓氧及及時對癥治療后患者漸趨穩定。采用上述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好轉,1周后患者神志轉清,可回答簡單的問題,肢體運動功能較前好轉,肌力Ⅰ~Ⅱ級。兩周后語言及肢體情況較前明顯好轉,語言較流利,語速較前加快,肌力Ⅱ~Ⅲ級。4個月后,患者精神好,語言較清晰流利,回答問題準確,右側肢體較前有力,肌力Ⅳ級,可自主行走,行走平穩,生活基本能夠自理。
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腦梗死發病急,預后差,詳細機制尚不清楚。資料顯示本病以老年人為多,梗死面積大,病情嚴重,治療效果差,預后不良,死亡率高[1-2]。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中醫學認為“百病之始,皆本于神”,“凡刺之法,先醒其神”,故取心包經之絡穴內關、督脈之奇痛的水溝,有良好的醒神開竅作用。配用督脈陽維之會風府,共同起到通腦竅,醒元神,利機關,通經絡之效。取百會、四神聰以安神鎮靜。合谷、太沖為四關穴可開竅醒神鎮靜。陽陵泉可疏肝息風,舒筋健骨。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之要穴,是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具有補肝健脾益腎之功效,取之施以補法,能益腎、填精、生髓,髓海充則腦竅明。諸穴合用可達到醒神開竅,息風通絡之效。
[1]石學敏.實用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版社,2009:420-423.
[2]菅向東,隋宏,張玲,等.老年急性重度CO中毒并發腦梗死病例分析及文獻復習[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5,18(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