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英軍
吉林省東豐縣醫院胸外普外科,吉林 東豐 136300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女性乳房癌手術患者276例,其中有49例行掃蕩術,其余則根據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70~75歲6例;60~69歲17例;50~59歲30例;40~49歲59例;30~39歲92例;20~29歲58例;14~19歲14例。乳房手術給女性生理和心理都造成嚴重創傷。通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術后隨訪均獲得滿意效果。
乳房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低齡化,已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位。成為導致女性死亡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乳房癌的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可明顯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由于大部分患者缺乏乳房保健知識,發現時基本都是中晚期。這個階段的治療幾乎要切除患側乳房,更甚者要行掃蕩術。對于一個女性來說,切除乳房會導致女性性征的不完美,不但要承受軀體上的傷痛,還要經受住心理、精神上的傷痛。給生理、心理都造成巨大傷害。有的患者寧死也不愿切除乳房,表現非常絕望,拒絕治療。針對這些心理特點做好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其次是健康教育。
1.1 做好心理護理 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多了解和關心病人,向病人和家屬耐心解釋手術的必要性,鼓勵病人表達手術創傷對自己今后角色的影響,介紹病人與曾接受過此類手術且已痊愈的婦女聯系,通過成功者的現身說法幫助病人渡過心理調試期,使其相信切除 (一側)乳房不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告知患者今后行乳房重建的可能,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和治療。
1.2 取得其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對已婚患者,要同時對其丈夫進行心理輔導,鼓勵夫妻雙方坦誠相待,讓丈夫也認識到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手術對病人的影響,取得丈夫的理解、關心和支持,并能夠接受妻子手術后身體形象的改變。
1.3 提供病人改善自我形象的方法 介紹假體的作用和應用。出院時暫時佩帶無重量的義乳 (有重量的義乳在治愈后佩帶)。乳房碩大者,為保持體態勻稱,待傷口一期愈合后即可佩帶有重量的義乳。避免衣著過度緊身。根治術后3個月可行乳房再造術。但有腫瘤轉移或乳腺炎者,嚴禁假體植入。
2.1 活動 術后近期避免用患側上肢搬動提取重物,繼續行功能鍛煉。
2.1.1 勿在患側上肢測血壓、抽血、做靜脈或皮注射等。
2.1.2 指導患者保護上肢:平臥位時,患肢下方墊枕,抬高10~15°,肘關節輕度屈曲;半臥位時,屈肘90°放于胸腹部;下床活動時用吊帶托或用健側手將患肢抬高于胸前,需他人扶持時只能扶健側,以防腋窩皮瓣滑動而影響愈合;避免患肢下垂過久。
2.1.3 按摩患側上肢或進行握拳、屈肘、伸肘運動以促進淋巴回流;局部感染者,應及時應用抗菌藥物治療。
2.1.4 指導病人作患側肢體功能鍛煉。
2.2 避孕 對有生育要求者,術后5年內應避免妊娠,以免促使乳房癌復發。
2.3 放療或化療 放療期間應注意保護皮膚,出現放射性皮炎時及時就診。化療期間應定時檢查肝、腎功能。每次化療前1天或當天查血白細胞計數,化療后5~7日復查血細胞計數,若白細胞數低,需及時就診。放療、化療期間因抵抗力低,應少到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機會;加強營養,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低脂肪的食物,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脫發者可佩帶假發,以增強自信心。
2.4 乳房自我檢查 乳房癌術后病人每年行鉬靶X線攝片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乳房癌或乳房癌復發征象。乳房癌病人的姐妹和女兒屬發生乳房癌的高危人群,更要高度警惕。
2.4.1 視診 站在鏡前以各種姿勢 (兩臂放松垂于身體兩側,向前彎腰或雙手上舉置于頭后),觀察雙側乳房的大小和外形是否對稱;有無局限性隆起凹陷或皮膚橘皮樣改變;有無乳頭回縮或抬高。
2.4.2 觸診 仰臥位,肩下墊軟薄枕,被查側的手臂枕于頭下,是乳房完全平鋪于胸壁。對側手指并攏平放于乳房,從乳房外上象限開始檢查,一次為外上、外下、內下、內上象限,然后檢查乳頭、乳暈,最后檢查腋窩,注意有無腫塊,乳頭有無溢液。若發現腫塊和乳頭溢液,應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總之,通過有效地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正確認知疾病,對治療和康復都有積極作用。
《承德醫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乳腺癌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外科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