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敏 李 泳
1、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2;2、徐州醫學院附屬市立醫院麻醉學教研室,江蘇 徐州 221002
術后疼痛是人體對手術傷害性刺激后的一種反應,它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變能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導致呼吸、泌尿及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因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病人自控鎮痛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在病人感到疼痛時可以自行按壓PCA裝置的給藥鍵,按設定的劑量注入鎮痛藥物,從而達到鎮痛效果,彌補了傳統鎮痛方法存在的鎮痛不足和忽視病人的個體差異,以及難以維持血藥濃度穩定等問題[1]。PCA按給藥途徑分為病人自控靜脈鎮痛 (PCI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鎮痛 (PCEA)。研究表明[2],用于剖宮產術后鎮痛兩種方式均可獲得安全和理想的鎮痛效果,而且PCIA尿潴留發生率較PCEA明顯低,且可避免PCEA潛在的一些嚴重并發癥發生,且較PCEA好管理,總體PCIA較PCEA鎮痛質量好。PCA的護理對于保證術后鎮痛的安全實施,促進產婦的快速康復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產科剖宮產術后采用PCIA的10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總結護理經驗。
1.1 一般資料 2011年01月至2011年07月,在我院產科剖宮產,術后采用PCIA的2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3~33歲,孕周38~41周,產婦無心、肺、肝、腎、神經等其它系統合并癥,麻醉前檢診ASA(美國麻醉醫師協會術前安全評估分級)Ⅰ~Ⅱ級。麻醉手術過程順利,無母乳喂養禁忌癥與新生兒窒息等情況。應患者和家屬要求經同意,術后由麻醉科醫師實施PCIA。
1.2 鎮痛方法 所有產婦均在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下實施子宮下段剖宮產手術,術后經靜脈套管針連接PCA鎮痛泵。泵內鎮痛液配制:芬太尼1mg+地佐辛10mg+托烷司瓊10mg+生理鹽水=100ml,以2ml/h速率泵入,單次給藥劑量0.5ml,鎖定時間15分鐘,鎮痛時間約48小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WHO疼痛分級標準[3],將術后疼痛分為4級,0級 (無痛);I級 (輕度疼痛),平臥時無疼痛,翻身或咳嗽時輕度疼痛,能忍受,睡眠不受影響;Ⅱ級 (中度疼痛),靜臥時疼痛,翻身或咳嗽時切口疼痛加重,睡眠受到干擾,要求用鎮痛藥:Ⅲ級 (重度),靜臥時持續的劇烈疼痛,睡眠受到嚴重的干擾,不能忍受,需要用鎮痛藥。0級為顯效,I級為有效,Ⅱ級~Ⅲ級為無效。觀察術后24 h患者疼痛程度并作記錄。
本組100例PCIA產婦,顯效45例,有效51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 (45+51)/100×100%=96%。惡心、嘔吐2例,未見呼吸抑制低血壓等嚴重并發癥。100例鎮痛產婦母乳喂養均成功。
3.3.1 基礎護理 生命體征的變化是護士觀察病情及評估疼痛的重要依據,術后應嚴密監測產婦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每30分鐘測量一次并記錄,同時應觀察局部手術切口的情況,肌肉的緊張度、面部表情、掌心出汗等間接評估疼痛的程度,并及時記錄。加強巡視,了解鎮痛泵的使用情況及鎮痛效果,穿衣及活動時應注意保護導管,避免發生扭曲、堵塞等情況,若發現異常時,應及時查找原因,進行處理,并在護理中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紅腫等情況。
3.3.2 心理護理 首先術前應全面了解產婦的情況,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針對不同情況給予心理支持,消除術前焦慮狀態,在術前就做好圍手術期病人的教育,讓病人對術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對疼痛的恐懼、焦慮和無助感;同時有很多產婦過分依賴鎮痛,認為鎮痛就是無痛,護士應該給予產婦正確的信息,術后的鎮痛是對手術切口的鎮痛,而對于子宮的收縮痛作用不明顯,而且有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讓產婦的心理有預見,降低產婦的應激反應,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睡眠,從而讓產婦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新生兒的喂養和護理中去,保證母乳喂養的成功,與此同時,轉移產婦的注意力,降低疼痛的敏感性,達到更好的鎮痛效果。研究證明,非藥物方法能減輕術后的疼痛,減少術后鎮痛藥的用量,減輕圍手術期的焦慮,改善病人的痛閾,因此,術后根據產婦的情況給予相應的冷、熱療、按摩、運動、術后放松、生物反饋及音樂療法等綜合措施[4],成為術后鎮痛的組成部分,使產婦達到心理的穩定狀態,更好的恢復。
3.3.3 生活護理 研究表明[5],產后劇烈的疼痛可引起機體明顯的應激反應,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和兒茶酚胺大量釋放,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導致乳汁分泌不足,好的鎮痛效果有利于睡眠,使產婦情緒穩定,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新生兒護理中,愉快地接受母乳喂養指導。新生兒對乳頭強有力的吸吮,產生泌乳反射,刺激垂體釋放催乳索,促進乳汁的分泌,使母乳喂養容易成功。產科護士應協助產婦早下床活動,早進食,早吸吮,以促進子宮的收縮及乳汁的分泌,促進產婦的恢復。術后需保持皮膚清潔,加強口腔護理、會陰護理等生活護理,預防感染。
3.3.4 不良反應的護理 PCIA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惡心、嘔吐,其可以增加腹壓,引起出血,加劇疼痛,影響產婦的食欲。產婦回室后應平臥位頭偏向一側,當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是應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對于嘔吐頻繁的產婦可暫時關閉PCIA泵,或根據醫囑給予藥物對癥治療;尿儲留也是常見的不良反應,因此尿管拔除前可間斷放尿,拔除尿管后,應鼓勵產婦多飲水,盡早自行排尿,出現尿儲留可采用按摩、熱敷、針灸等方法誘導排尿,一般均可緩解;PCIA最嚴重、最危險的不良反應是呼吸抑制,應密切觀察產婦的呼吸頻率、呼吸運動,產婦若出現呼吸減慢或不規則,氧分壓低于90%,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急救措施。
PCA較好地克服了傳統的肌肉注射方法所存在的鎮痛效果不穩定、不持續、不及時和需要依賴醫護人員的處方與給藥等缺點,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按需給藥”,因而成為術后鎮痛的主要方法[6]。剖宮產術后采用PCIA臨床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副作用小,但要求護理人員全面掌握PCIA泵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圍手術期產婦的健康宣教,才能更有效的緩解手術后患者的疼痛,在護理過程中及時發現潛在或已經存在的問題和并發癥,并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產婦的術后康復和母乳喂養的成功。
[1]吳再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25-126.
[2]金抒蕙,袁智敏,李娜.靜脈與硬膜外鎮痛在剖宮產術后鎮痛的應用效果對比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0:16(5):62-63.
[3]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52-53.
[4]周郁秋.護理心理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1-123
[5]桓中雪,張麗.剖宮產術后鎮痛對母乳喂養影響的研究[J].華西醫學,2008,23(4):821-822.
[6]曾因明.麻醉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