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華 趙明先
1.沾益縣盤江鎮衛生院,云南 沾益 655336;2.云南省陸良縣中醫醫院,云南 陸良 6556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Knee Osteoarthristis,K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難治性、進行性、慢性關節炎。臨床癥狀以“疼痛、膝關節活動受限”為主,好發于中老年及肥胖人群,使其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社會人口的老齡化,本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筆者自2003年至2008年期間,用三棱針刺絡配合拔火罐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86例,療效較為滿意,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86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齡45~72歲,病程6月至1年13例,1~2年21例,2~3年27例,3年以上25例,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20例,右膝關節炎骨性關節炎22例,雙膝關節骨性關節炎44例。臨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沉重,活動時磨擦痛關節僵硬不靈活,多關節受累,活動時有聲響,尤以上下臺階、蹲和起困難。疼痛的程度與X線表現不一致,個體差異較大。
1.2 診斷標準 ①膝關節疼痛、運動受限、活動時有聲響;②膝關節周圍壓痛,積液時浮髕試驗陽性,關節變形;③X線片顯示膝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骨刺形成、骨端變形、關節面不平等;并除外其它疾病后即可診斷。
選穴:阿是穴
方法:施針前首先在局部皮膚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然后用三棱針對阿是穴進行散刺 (即在阿是穴周圍上下左右多次點刺),使之出血,再用火罐拔吸出血,一般火罐拔吸10~15分鐘。每周二次。
①痊愈:患者膝關節活動時疼痛消失,隨防1年無復發。②好轉:臨床癥狀改善,膝關節活動時疼痛減輕。③無效:癥狀無改善。
本組86例患者經5~10次治療,并隨訪1~2年。顯效54例 (62.8%),有效24例 (27.9%),無效8例 (9.3%),總有效率90.7%。
劉某,女性,70歲,農民。于2007年9月來初診。主述:雙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反復發作5年。癥見:雙膝關節疼痛,蹲、起困難,尤以上下臺階雙膝關節疼痛加重。眠差,納可,二便可。查:形體肥胖,雙膝關節未見紅腫熱。可見膝關節骨性粗大,活動時可聞及摩擦音。舌質紫暗,苔薄,脈弦澀。X片示:雙膝關節骨刺形成,關節間隙變窄。診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脈絡瘀阻)。經上述方法治療一次后,雙膝關節疼痛明顯減輕,蹲、起困難明顯好轉,6次治療后痊愈。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從軟骨退化開始的病變,以負重部位的不規則軟骨喪失、軟骨下骨硬化、囊性變、邊緣骨贅、干gou端血流增加,以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為病理特點。研究發現OA與衰老、肥胖、內分泌紊亂、關節磨損等因素導致膝關節的退變有關。骨關節炎屬中醫“骨痹”范圍,中醫認為,本病為人過中年,肝腎精血漸虧,氣血生化不足,筋骨失養,復因膝骨長久負重,積勞損傷,氣滯血瘀,津液輸布失常,聚而為痰所致;或因風寒濕邪侵襲,纏綿日久津液失化,結聚成痰,痰阻脈道,氣血阻滯,滯而為瘀,痰瘀互結而致脈絡不通,則筋骨失濡,故見膝關節疼痛、腫脹等臨床表現。在治療上我們遵循“通則不痛”的原則,通過刺絡拔罐,疏泄瘀滯,調理氣血,暢通經脈,活血化瘀,淤去新生,達到疏經止痛的目的。筆者認為該法簡單易行,療效顯著,遠期效果較好,尤其適用于老年患者,值得臨床大力推廣。但應注意刺絡拔罐前、后應嚴格無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