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花 寇 霞
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寧夏 石嘴山 753200
糖尿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降低,蛋白質、脂肪代謝異常所致,而2-型糖尿病患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的肥胖患者,由于病史長,病情反復發作及并發癥,均給患者身心健康、家庭經濟負擔帶來一定的影響,從而造成了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因此加強該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
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73例,其中男性429例,女性544例,平均年齡54歲。
2.1 焦慮、恐懼 由于此病是一種終身治療性疾病,目前尚無法根治,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慢性疾病并發癥的出現如周圍神經的病變、白內障、青光眼、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足、貧血等,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身體上的痛苦和心理壓力,從而使患者出現焦慮、煩躁不安、失眠,另外由于反復多次的治療、化驗血糖、注射胰島素又給患者造成了恐懼的心理。
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要及時與病人溝通,要用良好的服務態度,扎實的理論知識,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相關的理論知識,安慰和體貼病人,穩定其情緒,指導病人選擇糖尿病飲食,適當增加活動量 ,鼓勵病友之間介紹好的治療經驗,使他們建立起良好的病友關系,從而消除焦慮、恐懼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悲觀與失望 對于病情反復長期治療,病情較重而不穩定又出現多種并發癥的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和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從而失去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出現了情緒低落、精神不振、悲觀消極的情緒。
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同情心,熱情周到的服務,幫助病人建立糖尿病病種醫療保險,是他們了解和享受到國家對特種病治療的優惠政策,減輕他們對醫療費用的顧慮,用真誠的語言、豐富的醫學知識去說服病人,講解生活,飲食、日常用藥的注意事項,讓病人了解到只要積極配合治療,糖尿病及并發癥都是可以控制的,從而消除患者悲觀和失望的情緒。
2.3 知識的缺乏 對于病情較輕,無并發癥的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出現治療不配合心理,表現為;1.他們認為不需要長期胰島素治療,只要控制飲食即可,有時會認為被剝奪飲食自由而生氣,甚至與醫護人員及家人產生矛盾。2.甚至不在乎血糖增高時,控制飲食的重要性,認為多飲、多食不會給身體帶來多大的危害。3拒絕胰島素治療,認為一旦使用胰島素治療就得終身用藥。
護理措施:對于不配合治療的病人,護理人員不斷向其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及配合治療的重要性,指出病人對使用胰島素的錯誤認識,使其了解自身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注意飲食、加強運動及配合治療的好處,正確使用胰島素的益處,提高病人自我保護意識,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促進病體康復。
2.4 自責負疚的心理 由于患者長期反復的住院治療,對相關疾病的知識有所了解,認為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擔心給子女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加之長期的治療認為給家庭也增加了經濟負擔,從而出現了自責負疚的心理狀態。
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要配合家人耐心地與病人溝通交流,為其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使其感覺到家人的關懷和體貼,正因為他們是家人、是親人,不必產生內疚的心情,讓病人相信當今醫療水平及治療措施都在不斷提高,通過治療疾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鼓勵病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消除自責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不良的心理問題和消極情緒,都可導致糖尿病的加重,因而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礙,創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對糖尿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用豐富的醫學護理知識,與病人及時的交流與溝通,加強病人的心理護理,取得了病人的信任及積極配合治療,消除不良心理問題,使疾病能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