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洪濤
(湖北省通山縣人民醫院CT室,湖北 通山 437600)
腦出血又被稱為出血性腦卒中,是高血壓的一種常見并發癥,發病急,癥狀兇險,病死率和致殘率較高,是嚴重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一種常見疾病[1]。本文對對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CT檢查回顧分析,現將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以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2例?;颊吣挲g為21歲至76歲,患者平均年齡為(54.21±12.7)歲。所有患者均進行了頭部CT掃描診斷,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癱癥狀。
對104例患者在發病12 h內進行頭部CT檢查,采用NDMCT-C3000對患者進行CT平掃,采用120kV,300mA掃描,512×512采集矩陣,Fov為220mm,以SML為基線進行連續掃描,層厚為9mm,層距均為9mm。
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對患者給予水、電解質平衡糾正和相應的營養支持,給予依那普利等藥物穩定患者血壓,降低顱內壓,控制患者腦水腫情況,并給予腦保護劑[2]。
對患者出血部位、血腫形態以及入腦室情況進行認真閱片。通過多田法測量公式對患者出血量進行推算。
2.1.1 出血部位
其中59例為基底節出血,出血量為32~73mL,平均出血量為53.4mL;20例為丘腦出血,出血量為15~40mL,平均出血量為27.3mL;15例為腦葉出血,出血量為32~85mL,平均出血量為48.5mL;5例為小腦出血;5例為腦干出血。104例患者中,有31例血腫破入腦室;有37例出血中線結構移位,平均移位5.5mm。
2.1.2 血腫形態
有65例為近似球形血腫,有23例為腎形血腫,有17例為不規則形血腫。
104例患者中,有65例出現好轉,患者出現肢體障礙62例。死亡34例,其中發病2h內死亡18例,24~72h內死亡14例,3d~7d死亡11例,7d以上死亡1例。
高血壓性腦出血通常指由高血壓造成的腦血管破裂導致的出血壓迫患者腦組織出現的疾病。高血壓腦出血發病急、預后差,病死率可高達30%。CT技術具有無創傷、檢查迅速,定位、分型準確等特點,對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高血壓腦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血腫情況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預后均,密切相關[3]。其中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是最直接和最關鍵的因素,在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救治中,可根據患者出血量及出血部位選擇治療方式。因此,根據患者腦出血后的顱內高壓情況和CT檢查情況進行預后估計十分可靠。
本組研究發現,死亡病例中患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腦疝。其中5例腦干出血患者全部死亡,丘腦出血患者的生存狀況和預后情況較好。高血壓腦出血發病24~72h的急性期腦水腫是造成患者出現病情變化的一項高危因素[4]?;颊叨冗^急性期后,呼吸道感染成為威脅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所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度過急性期后,應全面加強抗感染治療,進一步減低患者病死率。
明確CT掃描是診斷高血壓腦出血的首選方法。該方法具有掃描時間短,診斷準確性高、成像速度快等諸多優點。對于高血壓腦出血臨床早期治療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對CT檢查圖進行認真分析研究,能夠為臨床醫師科學治療提供準確的依據,使臨床醫師能夠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臨床治療方法,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
早發現、早治療,日常有效地控制血壓是全面降低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率的關鍵,而在臨床治療中,正確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法,并全面加強患者的臨床護理,對患者原發疾病進行積極治療,并對患者血壓及顱內壓進行有效控制,盡早實施全面康復鍛煉[5]。高血壓腦出血發病急,病死率高,應結合CT檢查及時進行正確診斷,并實施科學的治療方法,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米玉俊.CT對腔隙性腦梗塞的診斷價值[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3):4209-4210.
[2]桑俊勇,趙小軍.12例非典型腦出血的影像診斷[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12):1503-1504.
[3]裴俊龍,嚴偉耀.早期腦梗塞的CT診斷[J].當代醫學(學術版),2008,(11):96-97.
[4]趙惠鵬.腦出血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5):86.
[5]周良學,游潮,羅林麗,等.超早期小骨窗微侵襲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6,11(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