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本
江蘇省泰州市蘇陳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19
臨床腰痛發生側彎,多見于急性腰扭傷、急性腰椎關節突關節扭傷、慢性腰肌勞損急性發作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等患者,尤其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比較常發。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腰痛側彎,一旦治療不得力,少數患者就可能留下終生腰椎側彎后患。筆者自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采用阿是穴為主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腰痛側彎患者60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60例患者均經CT、MRI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痛側彎,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最大者52歲,最小者33歲,患腰椎間盤突出病程最短者1月,最長者4年,發生腰痛側彎病程最短1天,最長2月;左側腰椎間盤突出23例,右側腰椎間盤突出37例;發生左側彎25例,右側彎35例。
取穴:阿是穴、腎俞、大腸俞、腰宜、關元俞、白環俞、會陽、環跳、殷門、委中、陽陵泉,所有取穴均為腰痛一側。常規消毒,環跳、殷門取75mm毫針,阿是穴等其余穴位取50mm毫針針刺,捻轉、提插,力求得氣。阿是穴多在腰陽關一側水平線上,有時在會陽、白環俞一帶也有痛點。阿是穴可取1~3穴,如與經穴重疊可只取經穴。阿是穴針刺可以行較強刺激,如大幅度一側捻轉,直至滯針,再向反方向捻轉造成滯針,在滯針狀態下,再結合上下提插,加強刺激。在得氣狀態下行艾灸,剪取2cm長艾條,套在針柄上,在阿是穴、大腸俞、腰宜、關元俞、白環俞、會陽、環跳、委中、陽陵泉施灸,留針30min后取針。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再行下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統計療效。
治愈:腰痛側彎消失,陽性體征轉陰,直腿抬高70°以上,恢復正常工作與生活。
顯效:腰痛側彎基本消失,陽性體征偶有少許,直腿抬高70°以上,能夠正常工作與生活。
有效:腰痛側彎有所好轉,仍有陽性體征,直腿抬高50°~70°,有礙正常工作與生活。
無效:腰痛側彎等陽性體征無變化或不明顯減輕,直腿抬高30°以下,無法正常工作與生活。
60例患者中,治愈45例,顯效12例,有效3例,無效0例。治愈率75%,愈顯率95%,有效率100%。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學“腰痛”、“痹癥”范疇,臨床以腰部和下肢疼痛為主要癥狀,多沿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循行分布,也有一部分病人有沿足陽明胃經循行病痛癥狀,病因是長期勞累,勞動時體位不當和風寒濕侵襲,跌仆損傷以致脈絡閉阻,經氣不通,兼腎氣不足,腰膝不堅而引起。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腰痛側彎,都是病痛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或由延誤不治,或由負重堅持勞動,或由突然跌仆,或由突然受寒雨淋等誘發加重病情。至于腰痛側彎方向,這主要由髓核的突出的位置而定,因為神經根要躲避髓核壓迫以減輕疼痛癥狀,保護性地使腰部發生不同方向的側彎,多數患者彎向患側,少數彎向健側,據此分為腋下型和肩上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腰痛側彎,多是腰4~5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這是腰4椎體在側向運動上靈活度較大的緣故。
所以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發生腰痛側彎時,加強在痛點處阿是穴處針灸刺激量尤為必要,阿是穴取穴為反向側彎最痛處,以及腰4椎體病側大腸俞、腰宜,以消除突出處無菌性炎癥,祛除風濕,逐步減輕神經根水腫,促使突出物修復回納,再遠近配穴,同經取穴足太陽膀胱經,配合足少陽膽經等腧穴,共達溫經通絡,疏經活血,祛除風濕而解除痛疾。由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腰痛側彎,多病程長,病情重,故必須多取腧穴,以達到維持一定的刺激量,而且要堅持持久地治療,如2個療程沒有治愈或明顯效果,再堅持1~2個療程,多半會治愈這種病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