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青
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骨傷科,湖北 武漢 430014
丹毒是皮膚淋巴管網的急性炎癥感染,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侵襲所致[1]。病原因經過皮膚粘膜的細微損傷侵入引起組織感染。鼻部炎癥、摳鼻、掏耳、足癬、慢性濕疹等因素常成為丹毒的誘因。好發于足背、小腿、面部等。我院于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護理丹毒4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5例中,足部丹毒10例、小腿丹毒30例、面部丹毒5例,男29例、女16例。按分期:急性期39例、慢性期5例、恢復期1例。癥證分型:濕熱化火40例 (小腿及足部丹毒);風熱化火5例 (面部丹毒)
1.2 治療與方法
1.2.1 急性期
1.2.1.1 靜脈給藥 0.9%NS250ml、PG800 萬 u
1.2.1.2 中西藥辯證換藥 患處皮膚以75%酒精消毒后,以無菌注射器吸取水皰內參液,用冰片枯礬懸液紗布濕敷水皰處,再以如意金黃散外敷患處,并予以包扎。
1.2.1.3 口服藥物 小腿及足部丹毒可采用黃蓮、黃苓、黃柏、梔子、赤芍、丹皮、當歸、紅藤、忍冬藤、云苓、澤瀉、陳皮、川牛膝、公英、虎杖、生甘草各10g每日一付分二劑,早晚各服一劑,每劑200ml。面部丹毒可采用黃蓮、黃苓、黃柏、桅子各10g服法同上。
1.2.2 慢性期
1.2.2.1 靜脈用 藥 0.9%NS250ml、復 方丹 參注 射液20ml。
1.2.2.2 中藥辯證換藥 水皰結痂處以康復欣紗布敷蓋,患處皮膚以如意金黃散摻少量沖和散外敷并包扎。
1.2.2.3 口服湯藥 小腿及足部丹毒可采用桃仁、紅花、川芎、雞血藤、川牛膝、云苓皮、白術、澤瀉、陳皮、紅藤、忍冬膝、赤芍、丹皮、二芽、灸甘草各10g。每日一付分二劑,早晚各服一劑,每劑200ml。面部丹毒可采用丹皮,赤芍、紅藤、連翹、歸尾、川芎各10g,服法同上。
1.2.2.4 口服成藥 邁之靈片每日3次,每次2片。
1.2.3 恢復期
1.2.3.1 靜脈用藥 杏芎氯化鈉注射液250ml。
1.2.3.2 口服藥物 邁之靈片每日3次,每次2片;逐瘀通脈膠囊每日3次,每次3粒。
2.1 濕熱化火 (小腿及足部丹毒)
2.1.1 抬高患肢,減少下床活動。
2.1.2 積極治療足癬。
2.1.3 換藥時,應將藥膏涂于無菌紗布上,再貼于皮損處。
2.1.4 保持室內涼爽通風,空氣新鮮。對發熱或虛熱的患者,應該注意情志調護,安心靜養。
2.1.5 飲食調護 以清淡涼潤,易消化為佳。如新鮮水果蔬菜等。高熱患者尚可給清涼飲料,必要時采用物理降溫或補液。
2.1.6 用藥護理 藥物宜涼服或微溫服,且中病即止,不可過服久服。
2.2 風熱化火 (面部丹毒)
2.2.1 臥床休息,抬高頭部,促進靜脈回流。
2.2.2 講究衛生,忌用手挖鼻、掏耳。
2.2.3 注意觀察T、P、R、BP的變化,觀察丹毒部位的消長。
2.2.4 注意對視力及聽力的影響。
2.2.5 病在唇頰部者,少咀嚼,用銀花甘草湯漱口。
2.2.6 忌辛熱溫燥等食物。
3.1 患者高熱期間每4h測T、P、R1次,并采取物理降溫措施,指導其多飲水、及時更換汗濕衣物,注意保暖,勿受涼。
3.2 足部及小腿丹毒應指導患者嚴格臥床休息,并抬高患肢,慢性期指導其適當下床活動,避免久立久行。恢復期可鼓勵患者由足趾到腿部循序漸進行動能鍛煉。
3.3 面部丹毒者應注意清潔口腔、鼻及外耳道。給漱口液、洗鼻劑及滴耳。
3.4 局部有大皰,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取皰液后再行藥物外敷。
3.5 換藥器械嚴格消毒,換下的敷料及時焚燒,病人所用的衣服、用具亦消毒外理。
3.6 心理護理 安撫患者緊張情緒,講解保持心情舒暢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3.7 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飲食清淡且富營養,多食水果和果汁等,以利于清熱消毒。
4.1 療效 痊愈:皮膚表面無水泡、潰瘍、皮膚無腫脹疼痛,皮色正常,下肢丹毒者行走自如;好轉:皮膚表面無水泡、潰瘍,皮膚仍紅腫疼痛,行走欠利;無效:皮膚表面仍有水泡,潰瘍,皮膚仍紅腫疼痛,行走不利。
4.2 治愈時間 觀察治愈時間。
45例患者均痊愈,治愈率100%。治愈時間≤5d的5例,~15d的29例,~25d的11例。
丹毒急性期皮膚重度腫脹,色如丹涂脂染,觸之灼熱,痛如火燎,邊界清楚,表面可出現水皰或破潰,為防止炎癥擴散,故采用抗炎靜脈給藥治療;此期因熱毒熾盛,故采用冰片枯帆懸液及如意金黃散外敷以清熱解毒散瘀;口服湯藥以清熱利濕、活血通絡。慢性期炎癥基本控制,紅熱減輕,疼痛緩解,膚色轉暗紫色,水皰結痂,但局部仍水腫明顯,難以清退,按之無凹陷,因此宜靜脈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以改善微循環,擴張血管;此期中藥辨證換藥以康復欣、如意金黃散、沖和散結合使用外敷,可達到活血散瘀消腫之效;口服邁之靈片以解除組織水腫;口服湯藥以活血通絡、利濕消腫。恢復期皮膚水腫大部消退,膚色轉為淡紫,無疼痛,水皰結痂基本脫落,新皮生長良好,此期可不用中藥辨證換藥,靜脈給予杏芎氯化鈉注射液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口服邁之靈及逐瘀通脈膠囊以進一步達到活血化瘀、消腫通絡之效。諸上述根據丹毒不同分期治療與護理,用于治療丹毒共奏控制感染、消腫止痛、活血利濕的作用,促進疾病的康復,治愈率達100%。因此筆者認為,對于丹毒患者,宜采取中西醫結合內外兼顧,以中西醫結合靜脈給藥、口服成為、口服湯藥辨證換藥及辨證施護相結合的方法,以最大限度的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療效。
[1]吳在德,吳肇汗.外科學[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