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華 王 艷 張 萍
吉林省臨江市醫院,吉林 臨江 1346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使相應心機持久而嚴重的缺血導致的心肌壞死。臨床表現為胸骨后劇烈疼痛,心肌酶增高,特異性的心肌缺血損害的心電圖改變。
選擇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男64例,女34例。年齡33~78歲,平均55歲,均經溶栓治療,治愈25例,好轉60例,無效死亡3例,總有效率97%。
2.1 休息 發病1~3天內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心機耗氧量。第4~6天臥床休息時可在床上坐位,上、下肢主動與被動運動。一周后可逐漸過渡到床邊活動,如坐在床邊或椅子上3~5次/日,20分/次,若出現胸悶、氣促、心悸、心律失常等應停止活動。
2.2 止痛 遵醫囑給予哌替啶或嗎啡止痛,定時給予硝酸甘油或硝酸異山梨酯,注意及時詢問病人疼痛的變化情況。
2.3 吸氧 給予2~4L/min持續氧氣吸入,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狀態,氧療可以提高血氧飽和度,緩解胸痛癥狀,改善患者情緒。
2.4 溶栓治療 心肌梗死發生不足6小時的病人,可遵醫囑給予溶栓治療。護士應做好以下工作[1]詢問病人是否有活動性出血,近期大手術或外傷史,消化性潰瘍,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溶栓禁忌癥。[2]準確、迅速配制并輸注溶栓藥物。[3]注意觀察用藥后有無寒戰、發熱、皮疹等過敏反應。[4]使用溶栓藥物后,定期描記心電圖,抽血查心肌酶,并詢問病人胸痛情況。
2.5 飲食護理 飲食上注意少食多餐,以減輕心臟負擔,以低鹽、低脂、低膽固醇、易消化的清淡飲食為宜,防止腹脹,保持大便通暢。
2.6 心電監護 行連續心電圖、血壓、呼吸、血氧監測3~5天。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輸出量減少,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見的并發癥。若發現頻發室早大于5個/分鐘,多源室早現象或嚴重房室傳導阻滯時應警惕室顫或心臟驟停發生,應立即通知醫生,并準備除顫器。
2.7 排便護理 囑病人排便時嚴禁用力以免增加心臟負擔。由于臥床期間活動減少,不習慣床上排便,進食減少等原因,病人易發生便秘,故心肌梗死急性期常規給予病人緩瀉劑。
2.8 心理護理 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恐懼和焦慮,所以我們為患者提供安全指導,加強監視,并給予心理上的支持,穩定患者情緒,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配合治療。
一般患者1~2周進入恢復期,如病情穩定后可以出院,出院后仍繼續按冠心病治療。戒煙、避免攝入過多的膽固醇、適當鍛煉、避免飽餐、防止便秘。調整和改變以往不良的生活方式,堅持服藥,定期門診復查,有可疑病情變化及時去醫院。
[1]田新蘭,鄭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3(11):1731.
[2]王書箱,孔令恩,徐桂詢等.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108例臨床觀察[J].華北國防醫藥,2007.19(4)35-36.
[3]張君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絕對臥床期間的護理體會[J].華北國防醫藥,2009.21(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