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孫 凱 王英迪 *
(吉林省腫瘤醫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鼻咽癌是臨床常見的鼻咽部惡性腫瘤,確診時已達中晚期的比例約占70%~80%,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中晚期鼻咽癌對單純放射治療效果欠佳,多數病患會出現放射治療后局部復發及遠處轉移。放射治療只是一種局部治療方法,不能預防遠處轉移。目前國內外學者多主張放療聯合同步化療治療鼻咽癌,較以往單純放射治療大大提高生存率,也是近年來較為肯定的治療方式。本研究分別采用同步放化療與單純放射治療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比較二者近期療效,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間我院初治的確診為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112例,隨機分為同步放化組及單放組,每組56例患者,年齡26~73歲,中位年齡56歲,其中男性61例,女性51例。依據1992年福州分期標準[1],其中Ⅲ期患者65例,Ⅳa期患者47例,病理分型中低分化鱗癌90例、未分化癌15例、腺癌7例。全部患者Karnofsky評分均在70分以上,肝功能、腎功能正常,無嚴重心腦血管系統疾患,無放療及化療禁忌證。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分期等有可比性,統計學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1 放射治療
入選患者全部接受根治性外照射治療,鼻咽和上頸部全程采用IMRT放療技術進行照射治療,下頸部和鎖骨上區靶區采用常規頸前半野技術照射。患者取仰臥體位,采用面罩固定頭頸部,兩組均用6MV-X線,SAD常規劑量分割。然后操作CT模擬定位機從頭頂向下螺旋平掃和增強掃描至鎖骨頭下1cm,層厚5mm。結合MR顯示的病變范圍勾畫靶體積,為鼻咽大體腫瘤體積(GTVnx)與頸部轉移淋巴結(GTVnd)。臨床靶區1(CTV1)的范圍確定為GTVnx的邊界外擴5-10mm,臨床靶區2(CTV2)的范圍是CTV1外擴5-10mm和GTVnd以及其需預防照射的淋巴結引流區。臨床靶區在接近重要器官如腦干和脊髓的地方勾畫時應為GTVnx和CTV1的界限外2~3mm,勾畫腦干、脊髓、垂體、視交叉、視神經等,以避免對重要器官的放射損傷。靶體積處方劑量CTV1、CTV2、GTVnx、GTVnd分別為60Gy、54Gy、68Gy、60~66Gy,每周5次,共30次照射。重要器官根據其與原發腫瘤之間的距離,參照其最小耐受劑量設定。靶區的劑量要求95%的靶區體積的劑量大于等于處方劑量,治療計劃的最大劑量應在靶區范圍內。
1.2.2 化療
同步放化組在放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DDP30mg/m2,靜脈滴入,d1~3,5-Fu 500mg/m2,靜脈滴入,d1、8,Pingyangmycin 8mg/次,肌內注射,d1、3、5、7。化療時注意水化,及時復查肝腎功能及血常規。
在治療過程中、療程結束時及結束后3個月,進行檢查,包括體格檢查、鼻咽鏡以及鼻咽部的CT和MR,觀察病灶及鄰近淋巴結變化。臨床療效評價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實體瘤客觀指標治療療效評價標準(RECIST)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病灶穩定(SD)及疾病進展(PD)。
應用SPSS12.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為0.05,若P<0.05,則認為有顯著性差異。
原發病灶變化:同步放化組在治療結束時的CR、PR分別為41例(73.2%)、17例(30.4%),而單放組的CR、PR分別為35例(62.5%)、21例(37.5%)。療程結束后3個月同步放化組的CR、PR分別為53例(94.6%)、6例(10.7%),而單放組分別為42例(75.0%)、12例(21.4%)。同步放化組與單放組療程結時的CR相比較,統計學差異有顯著性(P<0.05)。頸部病變淋巴結變化:同步放化組在治療結束時的CR、PR分別為30例(53.6%)、12例(21.4%),而單放組分別為25例(44.6%)、29例(51.8%)。療程結束后3個月同步放化組的CR、PR分別為50例(89.3%)、6例(10.7%),而單放組分別為39例(69.6%)、16例(28.6%)。同步放化組與單放組療程結束后3個月的CR相比較,統計學差異有顯著性(P<0.05)。
盡管近年來放療設備不斷更新,計算機模擬技術及影像學技術的進步,放射治療技術日趨成熟,照射技術不斷完善,但晚期鼻咽癌患者(Ⅲ、Ⅳa期)單純放療5年生存率約只有50%~60%。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2]。近10余年來,為了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國內外腫瘤學者不斷的研究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案。同步放療聯合化療的綜合治療的方法已經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其療效的確切性也已得到認可。化療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可以提高局部病變區域的控制率,并降低遠處轉移率,從而提高總生存率和無瘤生存率[3]。本研究病例中療程結束時同步放化組的CR為53例,而單放組只有42例,2組比較統計學差異有顯著性(P<0.05)。療程結束后3個月同步放化組的CR為50例,單放組為39例,2組比較統計學差異有顯著性(P<0.05)。該結果顯示了同步放化治療晚期鼻咽癌較單純放射治療的方法有優勢,增加了患者的CR率。
放射治療雖然是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單純放射治療只對局部的癌腫有治療作用,中晚期鼻咽癌往往伴有臨近區域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鼻咽癌癌腫的解剖位置上毗鄰多為重要器官,給放射治療帶來制約。而化療作為全身治療,即對原發灶有作用,還能夠殺滅遠處轉移病變,同時又具有放射治療的增敏作用。同步放化療可以降低鼻咽癌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的概率,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總生存率和無瘤生存率,值得臨床推廣。
[1]殷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4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455-456.
[2]馬珺,曹遠東,湯銳明,等. 中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療與序貫放化療療效比較[J]. 江蘇醫藥,2010,36:(9):1027-1029.
[3]孔飛,蔡白振,陳顯釗,等.放療聯合同步化療治療鼻咽癌研究進展[J].中國熱帶醫學,2011,11:(12):1044-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