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祿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中醫院,廣西 欽州 450000)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糖尿病已經成為全球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本研究旨在通過某地區糖尿病的患病率情況及其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為進一步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提供依據。
隨機選取欽州市某社區年滿18周歲成年人為調查對象,共計412名,有效數據為400名,其中男性212例(53%),女性188例(47%)。
調查人員由我院內分泌科的醫護人員和社區干部組成。采用統一制定的調查表,通過問卷調查、體格檢查等,面對面逐項詢問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1.2.1 問卷調查內容
①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身高、體質量、婚姻狀況等基本情況;②生活方式:包括飲食、吸煙、飲酒、體力活動等;③糖尿病及其他疾病家族史(糖尿病一級親屬家族史)、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的既往史和現病史。
1.2.2 體格檢查
①身高、體質量的測量:受試者空腹,穿單衣、褲,用金屬立柱式身高計測量身高(精確到0.01m),采用雙標尺杠桿體質量稱測量體質量(精確到0.1kg)。②腰圍(cm)、臀圍(cm)的測量:取立位,兩則取肋弓下緣與髂骨脊之中點水平,腹側取劍突與臍之中點,用沒有彈性的軟皮尺測量水平周徑測量腰圍;將皮尺繞過恥髂聯合上緣和臀部最隆起點水平測量臀圍。腰臀圍測量兩次,取其平均值(精確到0.1cm)。
1.2.3 血壓(mmHg)測量
每一位調查對象血壓測量時,至少安坐5min,排空膀胱,至少15min不吸煙,然后采用標準汞柱式血壓計由專人連續測量3次,每次間隔30s,取平均值。
1.2.4 生物化學指標
調查對象要求空腹8~12h后,在次日清晨6:00~8:00空腹采血,以測腎功能、血脂、肝功能、血糖、血常規及尿常規情況。
①調查人員:調查人員由我院內分泌科的醫護人員、社區管理人員組成,為了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專業性,此次調查采用統一的標準和調查方法,且所有的調查人員都經過正規的培訓。②正式調查前,印發了專門的填表說明,為了得到調查對象的全力支持,調查前需向調查對象介紹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③資料整理錄入:為了保證終端數據的準確可靠性,數據錄入后需要專人進行核查糾錯。
2010美國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化血紅蛋白A1c≥6.5%;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定義為至少8h內無熱量攝入;口服糖耐量試驗時2h血糖≥11.1mmol/l;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癥狀的患者,隨機血糖≥11.1mmol/l;在無明確高血糖時,應通過重復檢測來證實標準前3項。
全部數據使用SPSS10.0進行統計分析,χ2檢驗,利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糖尿病危險因素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412人,實際完成調查為400人,應答率為97.09%。查出糖尿病患者73例,人群患病率為18.25%。其中,男性38例,患病率為17.92%,女性35例,患病率為18.61%。由此可見,不同性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數據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漸上升現象,18~25歲年齡組糖尿病患病率為0,26~40歲年齡組糖尿病患病率為0.2%,41~50歲年齡組糖尿病患病率為1.25%,51~60歲年齡組糖尿病患病率為3.1%,61~70歲年齡組糖尿病患病率為5.4%,70歲以上年齡組糖尿病患病率為8.3%。
通過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表明,糖尿病與年齡、飲食、體力活動、體質量指數、高血壓等有關,而糖尿病家族史、高年齡、經常飲酒、體質量超標和高脂飲食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經常運動、多吃蔬菜則是糖尿病的保護因素。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超過9000萬人,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例,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且患者低齡化趨勢嚴重。糖尿病已經成為全球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本研究僅對欽州某社區400名居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糖尿病患病率為18.25%,明顯高于2002年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2.6%)。因此,加強糖尿病相關因素的研究,以及糖尿病的防治迫在眉睫。
糖尿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受多種因數影響。本研究利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與年齡、吸煙飲酒、體力活動、體質量指數、高血壓等有關,而糖尿病家族史、高年齡、經常吸煙飲酒、高脂飲食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經常運動、多吃蔬菜則是糖尿病的保護因素。
通過本研究顯示,本地區糖尿病的發病與遺傳以及自身的生活方式、行為等多因素有關。因此,為了預防和減少該地區糖尿病的發生,應加強糖尿病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戒酒,平衡膳食,減少攝入高脂肪食物,堅持體育運動,控制體質量。尤其是40歲以上人群,應定期監測血壓、血脂、OGTY,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從而控制糖尿病的流行。
參考資料
[1]姚安,彭育歡,陳強文,等.廣西賀州市糖尿病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廣西醫學,2011,40(10):1243-1246.
[2]邵永強.社區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險因素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2):3-6.
[3]我國糖尿病流行病學特點[J].社區衛生保健,2011,10(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