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芳 廖小鳳 金冬蘭 符軍蘭
(江西新余羅坊中心衛生院,江西 新余 338008)
中成藥具有體積小、用藥快捷以及服用方便的優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所以越來越受到患者的歡迎,并且其銷售量也在逐漸上升。但是在對中成藥的使用和方法上需要繼續進行探討和研究。目前只針對中成藥的性價比進行研究,現在本文對中成藥的性價比進行研究,合理的使用藥物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為中成藥的管理和使用提供更好的臨床依據。
對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藥房的中成藥的數量和金額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中不包含對外用藥和兒童藥的使用調查。對采集的信息經過審核之后輸入微機的FOXBASE數據庫,使用SAS統計軟件和excel對數據進行排序和處理。
確定限定日劑量DDD的值 所謂的DDD就是能夠達到對成人治愈目的的平均劑量。這個劑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所規定的劑量為準,如果在藥典中沒有規定,則以藥品的說明書為準。對藥物使用的頻度進行計算,對藥品頻度的計算可以使用藥品消耗的總量然后比上藥物的DDD的值,就可以得到DDDs。這就是用藥1d的人數。這就是用藥的頻度指標。這個數值越大就說明了該藥品的使用頻度越大。用該藥品的DDDs比上用藥的總時間(d),就可以得到藥物利用指數(DUI)。這個數值能夠衡量醫生對這種藥物劑量的合理程度。這個數值越接近1就說明使用越為合理。
在DDDs排序中的先后順序為,六味地黃丸、感冒清熱顆粒、諾迪康膠囊、復方丹參滴丸、熊膽膠囊、復方丹參片、仙靈骨葆膠囊、加味保和丸、香砂胃和丸、風濕骨痛膠囊、杞菊地黃丸膠囊、藿香正氣軟膠囊、偏癱復原丸、中風回春片、血脂康膠囊、腦立清膠囊、VC銀翹片、羚羊清心丸、雙黃連口服液、速效救心丸、腦血康滴丸、正柴胡飲顆粒、金匱腎氣丸、復方鮮竹瀝液、安神補心膠囊、護肝片和銀杏葉片等。其中銷售總金額和DDDs經過統計分別為534432.45元和48790.6元。其中對銷售金額前30位進行了統計為260010.00元。對DDDs經過統計在前30為的累積為46531.5。
對上述結果進行了分析前30位的中成藥的銷售量和銷售金額在總中成藥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六味地黃丸、復方丹參丸、熊膽膠囊、中風回春片、感冒清熱顆粒、仙靈骨葆膠囊及風濕骨痛膠囊的銷售金額和DDDs排序都在前15,所以說明其療效是相當的可觀,不良反應較小,價格合理。這也是受到廣大患者歡迎的藥物。在這些中成藥中,中風回春片和復方丹參滴丸都屬于心腦血管用藥。所以說明心腦血管病的患者和風濕骨痛的患者發病率較高,患者較多。在六味地黃丸、復方丹參片、感冒清熱顆粒、風濕骨痛膠囊、杞菊地黃膠囊的DDDs排序都比較靠前,但是銷售金額與DDDs的排序相比較為落后。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都是常用藥物,用藥的頻度比較高,但是價格比較低,所以銷售金額排序比較靠后。而復方丹參滴丸、偏癱復原丸、諾迪康膠囊和復方丹參片以及中風回春片都是中風偏癱康復科用藥,其DDDs排序都比較靠前,說明用藥的頻度較高。也說明這個科室在醫院中的比較具有優勢。
在對羚羊清肺丸和感冒清熱顆粒的DDDs排序中我們可以看到分別為18位和第2位。這可能是由于這個季節的流感病毒比較強烈,所以這兩種藥物的使用比較多。在結果的顯示中我們可以看到,中成藥大部分都是膠囊、滴丸和片劑。這些藥物的服用比較方便,而且使用的劑量比較容易控制。由于很多的藥品都屬于傳統的中藥,所以在很多的疾病治療中還是受到限制。這就說明,這種中成藥劑需要進行改進和提高。這樣才能使該藥品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才能夠推動中成藥的發展。
對藥物的日用金額情況進行了分析,大部分的藥品日常的使用金額在10元以下的和0~2元的有三個品種。復方丹參片、VC銀翹片和加味保和丸。日用金額最低的就是VC銀翹片。價格在2~5元的有加味逍遙丸和金匱腎氣丸。價格在5~10元的藥片主要包括血脂康膠囊、正心泰膠囊、感冒清熱顆粒、雙黃連口服液、諾迪康膠囊、正柴胡飲顆粒等在超過10元的藥片中包括中風回春丸、通心絡膠囊、牛黃清心丸和腦血康滴丸,熊膽膠囊等。其中日用的金額最高的就是熊膽膠囊。
對藥物的利用指數進行了分析,多數的中成藥品的DUI都等于或者接近1。所以這也說明了本院的醫生都是按照中國藥典進行治療劑量控制。其中VC銀翹片的DUI值小于1,而感冒清熱顆粒、藿香正氣軟膠囊的DUI都要大于1,對這種原因進行了分析,這兩種藥物可能是常用藥物,又都是非處方藥物。所以沒有嚴格根據中國藥典進行劑量的規定治療。
中成藥與西藥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中成藥的作用比較溫和,而且不良反應少,價格較低[1]。所以這種優勢,使得中成藥的使用頻度和銷售金額都在不斷的上升[2]。經過調查可以發現我們對中成藥物的使用比較合理。我們用藥也向著有效、安全和廉價的方向進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藥的情況。所以對一些藥品還需要進行嚴格的優化,遵守藥品進貨的原則[3]。在臨床上應該多考慮到中成藥的優點,多以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更好的應用于患者。
[1] 呂愛平.中醫證候分類理論對疾病治療思想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21(4):309-311.
[2] 周宜.從《內經》“有故無殞”思想看中藥毒性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9,13(5):342-343.
[3] 張立東.中藥的有毒與無毒探析[J].中醫藥學刊,2008,24(10):1946-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