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璐 梁 嬋 陳軍剛 陳繼華 趙堅祥 王中棟
(浙江省上虞市中醫院,浙江 上虞 312300)
近年來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100例經病理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 (肺癌43例、食道癌15例、胃癌9例、乳腺癌9例鼻咽癌6例大腸癌5例直腸癌8例卵巢癌5例)都經不同化療方案化療后,引起血液學毒性Ⅰ~Ⅳ度毒性反應(外周血小板低于80×109/L)。診斷標準按照WHO抗癌藥毒副反應的分度標準[1]。兩組患者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上,不伴有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化療方案包括泰素帝或紫杉醇聯合順鉑(或卡鉑)、紫杉醇或多西他賽聯合表阿霉素、長春瑞濱聯合順鉑(或卡鉑)、吉西他賓聯合順鉑(或卡鉑、奈達鉑)、奈達鉑聯合5-FU、奧沙利鉑聯合5-FU(或希羅達);KPS評分>60分;有或不伴有白細胞、血紅蛋白的下降。化療前血小板均正常。排除治療期間使用過白介素-11、促血小板生成素及輸血的血小板減少患者。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用利血生片 (江蘇潔貝爾藥業有限公司)40 mg,每日3次口服。治療組另用中藥,處方:生黃芪20 g,炒黨參 10 g,生地黃 15 g,仙鶴草 20 g,雞血藤 30 g,當歸 10 g,制黃精 20 g,枸杞子 15 g,女貞子 15 g,陳皮 10 g,淫羊藿 20 g,阿膠(烊化)9 g,鹿角膠(烊化)15 g,花生衣 30 g,水牛角粉 5 g(吞服)。水煎,每日1劑,分2次溫服。兩組療程均為14 d。所有病例均在開始服藥后第3日、第7日、第10日、第14日復查外周血血小板情況。
1.3 療效標準 顯效:1周內血小板升至100×109/L以上。有效:2周內血小板升至100×109/L以上或血小板已回升到2倍或以上但仍未至100×109/L以上。無效:達不到顯效及有效評定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應用SPSS13.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顯效17例,有效25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4.00%。對照組顯效 2例,有效11例,無效37例,總有效率26.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常出現骨髓抑制現象,此屬于中醫學“虛勞”范疇。中醫學認為,脾腎在氣血化生方面有重要作用。脾為后天之本,又主統血,若脾虛則氣血生化無源;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血為精所化,若腎虛則髓不得滿,血不能化。化療藥物為戕伐之品,具熱毒之性,可耗氣傷陰、損傷臟腑功能,致脾腎虧虛,先后天之源枯竭而出現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少氣懶言、頭暈、納呆等癥狀;脾不統血,氣虛不能攝血,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見皮下出血點等出血癥狀,故化療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多屬于“脾腎兩虛、氣血不足”范疇。治療應以扶正固本、益氣養血、滋補肝腎、健脾和胃為原則。自擬升血湯方中黃芪、黨參益氣;當歸、雞血藤、水牛角,仙鶴草補血生血、涼血活血;女貞子滋補肝腎;黃精、生地黃益氣養陰;淫羊藿溫補脾腎;花生衣、陳皮行氣調中;枸杞子、水牛角、女貞子和鹿角膠、阿膠滋陰益陽。研究表明,花生衣中含有花生素、花生苷、花生褐衣素,能增加血小板數量,改善血小板質量,對出血及出血引起的貧血有明顯療效;黨參、黃芪能促進骨髓的造血功能,提高血細胞數量;仙鶴草可增加外周血小板數目、提高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及促進其伸展偽足,加速血小板內促凝物質釋放[2-5]。
臨床觀察表明,中醫治療化療后血小板減少對提升血小板效果較明顯,與化療藥同時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患者化療順利完成。
[1]韓銳.腫瘤化學預防及藥物治療[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1:708.
[2]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與臨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4:693.
[3]文烈剛,朱清華.中華血神口服液對造血功能的影響[J].中成藥,1994,16(9):29.
[4]沈丕安.中藥藥理與臨床運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36-237.
[5]陳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