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蘭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多發病,屬蒙醫“下肢白脈病”范疇[1]。在現代醫學中是一種纖維環破裂后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以腰腿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風、寒、濕、跌打損傷等是其主要的發病誘因。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群體龐大,尤其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日益增多[2-4]。外科手術治療的危險性和術后可能出現并發癥使越來越多的患者難以接受[5],保守治療,對于解除腰椎間盤突出癥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有比較明顯的優勢[6]。蒙醫護理學強調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同時還要注意精神的調養,減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過度的情感變動,保持心胸舒暢和樂觀愉快,減少疾病的發生。因此從以下四點來討論腰間盤突出的護理。
心理障礙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在如今這個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年代心理障礙也相當普遍。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康復過程中,對治療時護理措施的理解和對疾病的認識及醫護人員用和藹的語言引導患者消除心理障礙,使患者保持平衡情緒是疾病治療中的關鍵所在。
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跟患者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是心理護理的基礎。醫護人員應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生活方面給予照顧,尊重患者人格,調整患者情緒,以解除患者的各種壓力。比如讓患者了解蒙醫傳統療法中的放血、銀針療法和中醫及現代醫學的針灸、推拿、牽引等特色療效及注意事項。從而能讓患者更加默契的配合醫護人員的診治,并達到早日戰勝病魔的目的。
以合理的飲食,補養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調理三根內在之發病因素,叫飲食護理[7]。蒙醫飲食護理的特點是根據辨證配餐的原則先調整胃火的情況下,采取因人而異,同時制定護理計劃,按年齡、體質、地理環境及患病情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調整方法。根據“寒則熱之,熱則寒之,實則治之,虛則補之”的基本原則調理飲食。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給予營養易消化飲食為宜,忌用酸、辛、熱、銳性的飲食。尤其病程久者,身體虛弱,飲食以補養肝腎食品為宜,多吃些有營養、易消化吸收的飲食。食物是保持體內三根七素平衡的物質基礎,換句話說就是人活著的物質基礎。所以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合理搭配飲食可以給治療疾病帶來輔助治療的作用,也是延年益壽的必備法寶。
長期積累性損傷是促成椎間盤退變的因素,也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主要誘因。約1/3的患者發病時無明顯外傷史,即使有外傷史,往往也是積累勞損基礎上的最后一次外力所致[8]。因此治療后應配戴腰圍,是非常有必要的,尺碼大小要合適,以支撐固定腰部,避免過度彎曲,引起復發。平日應保持正確坐姿,不可站、坐姿過久。潮濕或寒冷均可使體內的三根七素平衡失調,是腰間盤突出的另外誘因。因而注意保暖是防止病情再次復發。另外注意休息,避免連續疲勞工作,也不可做暴發性用力強的工作。出院后3個月內避免彎腰或扭腰,保持上身挺直,不要坐過低的椅子,不要提重物。圍腰佩戴3個月,堅持進行腰背肌訓練。
掌握自然界氣候特點,適應四季變化,避免外邪的侵襲,是預防疾病的一項重要護理措施[7]。自然界氣候的變化除對身、語、意的行為及人的體內有一定影響外對病理變化也有一定的影響,蒙醫把四季變化分為六個時季來解釋,并結合時季變化進行辨證護理以此來調整體內三根七素的平衡。
腰間盤突出是一種常見多發病。并且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在該病的治療過程中給病人傳達正確的護理理念能讓患者減少和避免該病帶來的種種困擾和病情的復發。從而大大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在蓬勃發展的當今社會,蒙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結合是傳統醫學不落后于醫學主流的必經之路。上述是筆者在多年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所總結出的心得。
[1]伊希巴拉珠爾.甘露四部〔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2:219-220.
[2]趙輝.倪才方.唐天駟.腰椎間盤突出癥微創治療進展[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07.7(7):641-642.
[3]馬杰.宮鴻飛.王瑩.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護理的對比觀察[J].傷殘醫學雜志.2005.13(4):49-50.
[4]王健.單天明.中外合辦護理專業教育環境的調查[J].中國康復.2005.20(6):55.
[5]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16-217.
[6劉偉明.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43例報告[J].中醫正骨,2004,16(8):32-33.
[7]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白清云主編.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86:173.
[8]侯麗萍.150種關節病診斷與治療[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