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鵬 張家銘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軍體部,黑龍江 大慶 163319)
東北地區城市老年人小群體體育運動影響因素
包大鵬 張家銘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軍體部,黑龍江 大慶 163319)
運動小群體;體育鍛煉
健康老齡化不僅關注老年人壽命延長的意義,更強調生命質量(QOL)提高的重要價值。當代老年人以體育運動為媒介聚集而成的老年體育鍛煉小群體較多,具有強烈的趨群意向。社會學研究表明,小規模群體比大規模群體有更大的凝聚力和較強的穩定性〔1,2〕。本研究旨在研究老年小群體體育運動方式對提高老年人QOL的意義。
采用立意抽樣原則在沈陽、長春、哈爾濱范圍內抽取24個社區活動點,以整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以小群體方式參與體育鍛煉的老年人2 000名,男903人,女1 097人,年齡60~76(平均65.9)歲。老年人運動小群體中女性占54.5%,男性占45.5%。老年干部小群體占26.6%、知識分子占35.8%、工人占34.2%、農民占3.4%。文化程度小學以下為5.8%,初中28.2%,高中38.2%,高中以上27.8%。
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運用SPSS13.0社會學統計軟件對采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對影響老年運動小群體體育鍛煉的調研數據采用方差最大旋轉進行R型因子分析,從20個原始變量中獲得4個主因子,為身體健康狀況主因、社會環境資源主因、體育態度經歷主因、社會動機需求主因。
意。65.6%經常感到身體疲勞;69.7%有精神疲勞感覺;49.5%因為健康問題影響日常生活;60.6%擔心自己會患慢性病。夫婦家庭與單身家庭老人參加體育鍛煉比例高于其他類型。85.1%老年人認為體育鍛煉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與個人體育鍛煉方式相比,87.6%老年人認為小群體對參與鍛煉的積極性有很大促進作用,89.7%認為對參與鍛煉的穩定性有很大促進作用,93.3%認為對參與鍛煉的持久性有很大促進作用。86.8%老年人在年輕時都有運動經歷。70.5%老人認為體育具有社交功能,59.1%認為體育具有排解孤獨感功能,76.8%認為體育具有娛樂功能。老年人參加小群體鍛煉的原因,認為調整情緒的占60.54%,與他人交流占56.19%。老年人參與小群體體育鍛煉除了健體之外的目的,92.65%老年人認為是改變精神面貌,82.24%為結交朋友,67.96%為改善生活狀態,32.57%為減輕失落感。
老年人大多對自己身體狀況、精神狀態表示不滿
與其他人群相比,老年人以小群體形式參加體育鍛煉人數較大,他們或以居住社區為中心,形成地域性小群體;或以俱樂部為依托,形成活動性小群體;或以同齡人結伴,結成伙伴性小群體。
唯物辯證法認為,一事物和他事物的相互聯系是該事物產生、發展及運動變化的外因條件。老年小群體體育鍛煉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產生和發展勢必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外部條件影響,這些條件對老年小群體體育鍛煉的影響以間接方式存在,即以政策法規形式表現出來。我國政府為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老年事業,1996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參與社會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1995年國務院正式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將老年人作為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對象之一。1999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老年人體育工作是我國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項老年人體育組織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團組織法》和國家有關法規開展工作。2000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老年人體育工作發展規劃》,指出2015年的目標和任務是:建立與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老年人體育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人體育健身體系。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決定事物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影響老年小群體體育鍛煉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老年人群的小群體特征及其內在聯系〔2〕。
2.2.1 對身體健康狀況主因的分析 對健康概念的深入認知,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健康內涵。對老年人來說健康的內涵不僅是有無疾病,更重要的是能精神愉快和積極幸福地生活〔3〕。老年人通過小群體方式參加體育鍛煉,不僅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而且通過小群體內人際交流,還可以減輕因社會角色轉變帶來的精神失落與緊張,這是促使老年人以小群體方式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動因。
2.2.2 對社會環境資源主因的分析 社會資源是指對社會生活有用的資源,反映人口社會經濟特征。老年人群所擁有的社會資源比較集中地指向年齡、性別、職業經歷、家庭類型及居住情況幾個指標。
2.2.2.1 年齡特征的影響 老年體育鍛煉小群體具有同質性特征,小群體成員由年齡相仿的同輩人組成的居多,因為他們有著大致相同社會歷史背景和經歷及近似的價值觀,易于形成“同期群中心”結群進行活動。
2.2.2.2 性別差異的影響 性別差異對老年人進行小群體體育鍛煉有一定影響,原因如下:①隨著社會觀念更新,許多老年婦女尋求新的次一級社會角色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更能感受到以小群體方式參加體育鍛煉所帶來的益處。②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出現性別比降低,反映在現實生活中通常是老年婦女逐漸多于男性。③較之女性多數喜歡參與小群體活動而言,老年男性更易選擇有一定競爭性、更能展示個人能力的項目。
2.2.2.3 家庭類型的影響 在夫婦家庭與單身家庭中,生活節奏更適合老年人特點。相比之下,主干家庭與聯合家庭中,人數較多,難免會有代際間矛盾,不適合老年人生活特點。另外,與同住人員關系的好壞,也是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當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得不到家庭成員支持時,會產生一種心理壓力與焦慮。而與同住人員關系融洽,就容易得到支持,會對參加體育鍛煉起到促進作用。
2.2.2.4 職業經歷影響 老年運動小群體因職業經歷不同,在選擇活動方式、鍛煉項目時也會有所不同。由于老年運動小群體是因某種共同目的而自發結合而成的,往往具有較高的心理相容性,加之具有相近的職業經歷,容易成為相互認同的紐帶,從而表現出較為一致的群體意識和行為。
2.2.3 體育態度主因的分析 運動經歷和社會心理因素對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會產生一定影響。從因子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該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運動經歷、體育態度及參加途徑。
2.2.3.1 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老年人參加小群體體育鍛煉與文化程度有密切關系。文化程度高的老年小群體,對體育鍛煉的價值具有較深的理性認識;而文化層次較低的老年小群體,對體育文化深層意義缺乏認識和體驗。
2.2.3.2 運動經歷及體育態度的影響 這種運動經歷所帶來的對體育的感性認識,對老年人以小群體方式參與體育鍛煉具有積極影響〔4〕。老年人對小群體鍛煉活動方式的正確態度是促使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之一,社會心理學認為,個體對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態度如果在認知上的看法與在情感上的體驗保持一致的話,則這種態度與行為就能保持較高的一致性。
2.2.4 社會動機需求主因的分析 社會心理學認為,需要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原動因和目的。根據脫離理論的觀點,隨著老年人從工作崗位退休,個人與社會的間隔增大,孤獨和自我封閉的傾向越來越嚴重。這些變化使老年人迫切需要一種新補償,而小群體體育鍛煉是承擔這種補償的理想載體,反映老年人內在需要。角色理論認為,老年人適應衰老的途徑之一就是積極參與社會。以小群體方式參與體育鍛煉,對老年人而言,是最有效參與社會的途徑之一,這可以使之在小群體互動中獲得心理支持,再次形成穩定的社會角色。
綜上,實證調查確定現階段影響老年人以小群體方式參加體育鍛煉的兩類影響因素:外在影響因索、內在影響因素。外在影響因素主要探討政策法規對老年運動小群體體育鍛煉的影響。在社會環境中,政策法規對老年運動小群體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是直接的,它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對老年運動小群體體育的發展起到了指導和約束的作用,在宏觀上對其產生影響。內在影響因素從身體健康狀況、社會環境資源、體育態度經歷和社會動機需求四個方面探討了老年運動小群體內部特征對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所產生的影響。內在影響因素是老年運動小群體內在的獨有特征,所以它是影響老年運動小群體參加體育鍛煉的根本動因。各級政府與體育部門應不斷完善與老年小群體體育有關的法規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經費投入機制,加強社區體育設施建設,開發適合老年人運動器材,為老年體育健康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遵循老年人群身心特點,舉辦健身講座等活動,選派體育指導員指導老年人科學健身,提高其鍛煉的積極性,引導更多的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
1 鄔滄萍,杜 鵬,姚 遠,等.社會老年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13.
2 曹繼紅.城市社區老年運動小群體的社會學剖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9;18(2):8-9.
3 王雪峰.廣州市城區老年人體育生活現狀及未來走向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4):59-61.
4 栗 鋒.沿海居民體育鍛煉的調查研究〔J〕.體育學刊,2005;16(4):60-2.
G852.11
A
1005-9202(2012)09-1939-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9.080
包大鵬(1973-),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體育教育訓練學方面研究。
〔2011-07-21收稿 2011-11-09修回〕
(編輯 袁左鳴/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