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梅 (東營市勝利油田機關醫院內科,山東 東營 257100)
肥胖和人口老齡化加劇導致與其相關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代謝綜合征(MS)等在我國人群中發病率顯著上升。MS是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和高血壓等聚集而成的臨床綜合征,與2型糖尿病(T2DM)、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1〕。NAFLD是臨床常見的慢性肝臟系統病變,其發病多與酒精相關,常伴隨肝臟組織學改變,表現為肝內脂肪浸潤與聚集〔2〕。NAFLD與MS相關的T2DM常緊密聯系,本研究對單純MS相關的T2DM患者和單純NAFLD患者臨床特征和代謝特點進行比較,以探討二者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體檢的704例居民,其中男442例,女262例;年齡33~85(平均63)歲。分為單純MS相關的T2DM組343例,男211例,女132例;年齡35~85(平均62)歲;單純 NAFLD組361例,男231例,女130例;年齡33~84(平均64)歲。兩組性別比例和年齡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排除藥物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抗體攜帶者、肝硬化、合并其他臟器嚴重病變和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者。NAFLD診斷按照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2006年制定的NAFLD診療指南執行。MS相關T2DM診斷參照2004年中華醫學會DM分會制定的判定標準,符合以下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①肥胖:體質量指數(BMI)>25 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水平>6.1 mmol/L或已確診的DM患者。③高血壓:收縮壓(SBP)≥140 mmHg,舒張壓(DBP)≥90 mmHg或已確診的高血壓者;④血脂異常:空腹甘油三酯(TG)水平≥1.7 mmol/L或男性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mmol/L,女性空腹 HDL-C<1.0 mmol/L。
1.2 研究方法 由受過專業培訓的醫護人員計算BMI;測量記錄患者腰圍2次,取平均值;靜息30 min后測量SBP和DBP 3次,每次間隔2 min,取平均值;詢問被調查者病史、家族遺傳史、煙酒嗜好、日常鍛煉和半年內用藥情況等。以惠普Sonos5500型彩超儀檢測脂肪肝,應用Korotkof法以臺式水銀血壓計測量肱動脈血壓。應用Olympus AU27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生化指標監測,內容包括空腹12 h后的靜脈血糖、TG、總膽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2.1 兩組對象一般資料的比較 單純MS相關T2DM組肥胖〔99(27.42%)〕和高血壓患病率〔194(53.74%)〕高于單純NAFLD 組〔57(16.62%)、132(38.48%)〕(P=0.032、P=0.041);而單純NAFLD組血脂異常比例〔231(67.34%)〕顯著高于單純 MS相關 T2DM組肥胖組〔183(50.69%)〕(P=0.038)。
2.2 兩組血壓及血生化指標比較 單純MS相關T2DM組血壓波動、腰圍、HDL-C和TG含量均顯著高于單純NAFLD組(P<0.05),而兩組患者 BMI、空腹血糖、LDL-C、ALT及 TC水平差異均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及血生化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血壓及血生化指標比較(s)
組別 n SBP(mmHg)DBP(mmHg)BMI(kg/m2)腰圍(cm)空腹血糖(mmol/L)HDL-C(mmol/L)LDL-C(mmol/L)TC(mmol/L)TG(mmol/L)ALT(U/L)單純MS相關T2DM組 361 139.97±15.22 81.29±9.00 26.04±1.59 92.55±7.04 9.28±3.91 0.90±0.18 3.42±1.17 4.98±1.33 2.21±0.97 21.31±10.88單純NAFLD組 343 130.25±19.02 84.19±8.99 25.92±2.01 86.37±7.13 9.34±3.88 1.14±0.16 3.49±1.04 5.02±1.19 2.09±0.09 23.38±12.87 P值 0.023 0.041 0.099 0.045 0.104 0.043 0.082 0.078 0.045 0.069
2.3 兩組發病相關因素回歸分析 以SBP、BMI、腰圍、空腹血糖、LDL-C、ALT、TC和 TG為自變量,以 MS相關 T2DM 和NAFLD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BMI、腰圍、ALT、TC、TG 與 NAFLD 呈正相關(P <0.05);TG、腰圍、ALT與MS呈正相關(P<0.05)。TG、腰圍、ALT為兩組共同的相關因素。見表2。

表2 兩組發病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數NAFLD患者尚未合并嚴重肝臟病變,但病情嚴重時可進展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NAFLD發病與肥胖、空腹高血糖、血脂代謝異常和高血壓等MS密切相關,90%以上NAFLD患者至少表現MS中的一項代謝異常〔3〕。MS在DM人群中高發,只要存在血脂代謝紊亂的DM患者即可診斷為MS。本研究結果表明NAFLD和MS存在相互關系,兩者有共同發病相關因素。有研究發現單純NAFLD患者隨訪8年后,MS相關T2DM的發病率有所上升,NAFLD可導致MS發病率增高〔4〕。
本研究結果提示MS與NAFLD是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NAFLD或MS相關T2DM患者代謝指標異常程度較嚴重。提示腰圍粗大、肥胖人群NAFLD和MS相關T2DM發病率較一般人高。腰腹部脂肪含量常被認為是肝內脂肪組織含量的重要預測因子,文獻研究表明,腰腹肥胖能顯著提高NAFLD和MS發病率,與 MS、NAFLD 密切相關〔5〕,與本文結果一致。無臨床不適的腰腹部肥胖常預示NAFLD或MS相關T2DM的潛在發病危險,應重視對廣大群眾的健康教育指導,提高普通人群對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認知〔6〕。有研究顯示肥胖者減肥改善腰圍后能緩解脂肪肝病情,同時MS相關T2DM的代謝異常情況也有所緩解〔7〕。對于肥胖的NAFLD或MS相關T2DM患者可以進行適當飲食干預,合理鍛煉,通過減肥調脂來治療或減緩NAFLD或MS相關T2DM發生與發展。
總之,NAFLD與MS相關T2DM的發病存在相互內在聯系,加強脂肪肝人群普查力度,綜合防治NAFLD對降低MS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有重要意義。應幫助NAFLD和MS患者疾病早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指導合理運動和適當減肥,從而避免或延緩MS或NAFLD的發展,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血脂紊亂。
1 壽 芳,張召才.非酒精性脂肪肝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探討〔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7;8(3):288-90.
2 何劍成,劉 麗,劉明蓉.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與代謝綜合征相關性分析〔J〕. 臨床內科雜志,2009;26(3):198-200.
3 劉石平,陳 晶.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3):205-7.
4 魏雙琴,韓樹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腰臀比測量的意義〔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6;19(1):51-3.
5 劉 蓉,嚴 祥,何津春,等.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漿抵抗素與肥胖和胰島素抵抗關系的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17):1333-6.
6 張利莉,袁 莉,李 琴,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特征比較及危險因素探討〔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9(2):189-92.
7 劉天福,馮 烈.糖尿病并高血壓患者罹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代謝綜合征的調查分析——附75例報告〔J〕.新醫學,2008;39(2):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