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羊勝利 馬景民 李 嬌 盧光輝
新型中波小天線安裝調試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文丨羊勝利 馬景民 李 嬌 盧光輝
為解決傳統中波發射拉線天線、地網占地面積大,用地緊張的矛盾,河南省2008年試探性的在潢川中波臺發射7 47KHz(25KW)農村廣播時,采用陜西廣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3 3 m拋物面中波小天線,通過三年來的調試與不斷改進,運行良好,與傳統天線相比,具有占地面積小、安裝方便靈活、天調匹配簡捷、易于維護保養等優點,為用地緊張的中波發射臺(站)提供一種選擇。 本文僅就中波小天線技術特點、安裝方法、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方法做初步探討。
新型中波天線; 地網建造; 電磁環境; 天線改進
錐面頂負荷套筒式中波小天線

新型小天線全景照片
利用錐面緩變原理,降低終端反射和諧振頻率,由于椎體比較大,對地形成了一定的電抗,提升容抗,使天線的諧振點下移,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天線的高度,斜面是7 m的椎體其有效諧振高度為40m,加之垂直發射體高度,天線有效高度近似為76 m;采用套筒式大直徑(1 100mm)發射體,抗風能力是傳統天線的兩倍,提高了天線的輸入阻抗,減少天線的阻抗變化率,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天線的輻射率和頻帶帶寬。
功率:25KW;載波點:VSWR≤1.03;工作帶寬:△F≥20KHz;匹配阻抗:(50±1)±j0.5Ω(載波時);增益:≥3DB;極化方式:垂直極化;方向性:水平面內全方向;電磁波傳播方式:地波傳播為主、天波為輔。
天線底座采用鋼筋水泥澆灌,基座主體深3.0m(含地上部分),長和寬都是1.8 m,在澆灌混凝土之前,將16根標準螺桿按天線廠方規定的尺寸位置擺放好,然后再和基礎內的鋼筋牢固焊接一起,采用一次澆灌成型,在澆灌水泥時還要不斷地校正16根螺桿,必須保證螺桿之間的距離分毫不差。圖一為天線基座正面圖。

圖一 為天線基座正面圖
套筒式天線,為若干節筒式結構,安裝時,使用20t吊車,自下而上吊裝,在安裝椎體時,由于20t吊車在一定高度時,吊車臂與承重鋼絲之間的角度小,椎體邊沿碰觸吊車臂,無法吊裝椎體。考慮到吊裝椎體的安全,我們先拆除部分椎體,留下一個缺口,在吊起椎體時讓吊車臂對準缺口,吊裝一次成功,最后再將椎體缺口安裝完整
地網線以中波小天線塔基中心為圓心,以半徑為10.0m的內射狀向外均勻敷設72根(每隔5°一根)直徑3 mm的銅線,埋線深度為30.0~50.0cm。地網外環為雙線圓環,雙線圓環與每根地網線的尾端相連,每根地網線的尾端連接一根50.0cm長的銅條,銅條直徑不低于0.6 cm,垂直插入地下,地網內環是以天線基座為圓心,直徑為3 m的雙線圓環,內環向中心每9根銅線擰成一束共8束,與鐵塔底部基礎屏蔽銅皮回流條焊接好,每根銅線的內外環接點最好用氧氣加銅焊條焊好,見圖二。

圖二 地網敷設示意圖
地網敷設質量的好壞,關系到天線的輻射功率和播出質量。因此,鋪設地網要嚴謹細致,注重每個細節,確保十分可靠。
按照設計要求完成天線主體安裝和地網鋪設工作后,又建造了天調網絡調配間和兩個地井,調配間和地井的建造方法與傳統天線一樣,(為了確保發射效果,建議應將地阻降到≤0.4Ω)。在完成發射機和天線網絡的聯調試機時,出現以下問題:在無載波的情況下,發射機功率最大只能開到10kw(農村廣播設計為25 kw),出現天線零位過大,發射機駐波保護。加上載波時,功率最大只能開到5 kw。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從天線外圍電磁環境、發射體內外饋線、天線拉線等幾個方面做出改進。
按照天線的設計,對比其他單位使用小天線的情況分析,影響發射效果的最大可能是環境及電磁輻射的影響,我臺其他兩座中波天線,距離小天線都在100.0m以上,只有一個76.0m天線距離小天線近,距離不到30.0m,而且是接地天線,現已停止使用,由于距離小天線比較近,分析可能對小天線的阻抗產生影響,還有可能對小天線的發射產生反射和切割,在經過慎重考慮并請示上級部門的同意后,決定拆除76.0m接地天線。天線拆除后,新型中波小天線在747 KHz頻點上的阻抗由原來的5.5Ω提升到9.5Ω,虛部由原來的124.0Ω降到47.0Ω,天線帶寬由原來的9 KHz提升到了13 KHz。重新調試天線網絡,開機試播,在不加載波的情況下,發射機功率可升至25 KW,而且可以長時間工作,加上音頻信號,功率最大可升值20KW,由此證明,76.0m接地天線對小天線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通過此事提醒我們,在新天線選址時,一定要考慮電磁環境的影響,應盡量不要在原有天線附近建造新天線[1]。
按照小天線廠家的設計,小天線內部饋線和調配間到天線主體的饋線都是采用直徑4.0cm的不銹鋼管制作,在試播期間,發現這些饋線發熱比較明顯,分析后認為,可能鋼管導電特性不好,用作高頻大功率饋管,會產生的較大的損耗,才導致鋼管溫升過高。于是決定用銅管代替不銹鋼鋼管,使用80饋管的內芯代替不銹鋼鋼管,將小天線絕緣子以下直到網絡調配間的鋼管全部換成80饋管,注意80饋管的屏蔽外銅皮不要接地,否則就改變了整個天線的阻抗,改造完成后,測得天線阻抗實部為11.5Ω虛部20.0Ω,天線帶寬由原來的13 KHz提升到15 KHz,重新調試天線網絡,開機試播,發射機功率在載波情況下可以開到25 kw,經過幾天的試機,工作基本穩定,只是偶爾出現天線駐波報警,估計可能是信號源沒有加均衡器的緣故。
為了更好地提升天線的阻抗特性,受傳統天線加頂的啟示,決定對小天線的拉線進行改進,原設計小天線的拉線和傳統天線一樣,絕緣子自下而上,逐漸增多,考慮到能不能將絕緣子的稠密順序顛倒過來,讓最上面三根拉線的絕緣子下移,拉線上部留有一定的長度,相應增加天線的蝠翼度,通過與廠家工程人員的協作,按此想法進行了改進,如圖三,是拉線改進前后對照圖,改進后,測試天線阻抗實部16.0Ω,虛部4.2Ω。驗證了預想效果。

圖三 拉線改進示意圖
經過一段試播,機器基本穩定,后來發現,在降雨時,發射機頻繁出現駐波保護,通過對天線進行細致觀察,沒發現有打火放電現象,套筒天線整體封閉緊密,只有天線中部絕緣子上有進水的可能,為了防止濺水,廠家已經設計安裝了防水罩,只是防水罩太小,仍有一半絕緣子裸露在外,通過給廠家溝通,廠家重新設計并制作了一個能夠完全罩著絕緣子的防水罩,更換后,再沒有出現下雨時發射機駐波保護的現象。
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改進,小天線已正常投入使用,載波功率25 kw,綜合指標測試達到甲級以上,通過場強測試,近中遠場區場強衰減平穩,在開闊地帶,100km內的場強與桅桿天線、自立天線的場強基本一致,在山區地帶,小天線的場強略遜于其它天線。與傳統天線相比,小天線的阻抗變化率稍大,受四季環境溫度影響比較大,但是小天線具有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高度低、頻帶寬、抗風抗雷擊、便于維護等特點,在不斷改進的基礎上,相信新型中波小天線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顯著的社會效益。
[1] 新型中波小天線的技術特點及安裝說明. 天線與電波. 陜西廣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科技大學出版社,23.
(河南省廣電局無線電臺管理中心,河南鄭州 450003)
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