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許清曉
數字媒體的創意表現與交互方式
文丨許清曉
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具有主動性、交互性和融合性的數字虛擬空間。技術為數字媒體提供了支撐,創意是數字媒體的靈魂,交互方式作為技術與創意之間的橋梁,起到了融合協調的作用。交互方式從多個層面影響著數字媒體創意表現的發展。隨著交互方式的革新,數字媒體創意表現隨之將以更自然的方式呈現,將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情感化、個性化設計將得到加強。
數字媒體創意; 交互方式; 技術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可觸媒體小組領導人石井裕博士說:“我們身處在海陸交界處,一邊是原子的陸地,另一邊是比特的海洋,我們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雙重公民。如何使這兩個身份相互協調,是我們要面對的挑戰。[1]”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數字媒體藝術在創意表現方面也大大超越了傳統媒體的表現形式。技術是數字媒體發展的基礎,創意是數字媒體藝術的靈魂,交互方式是技術與創意的融合。本文通過三方面就交互方式的改變對數字媒體的創意表現的影響,以及交互方式的發展對創意表現指導進行一些探索。
數字媒體作為新興的媒體形式,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它是指以二進制數的形式記錄、處理、傳播、獲取過程的信息載體。報紙、廣播、電視和書籍、雜志等傳統大眾傳播媒介在形式之間的差異正在縮小或消失;交互式傳播媒體的出現,使得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傳統的相互關系正面臨巨大變化,數字技術已經成為媒體創作的新手段[2]。數字媒體技術的出現使媒體創作從訴說走向對話,媒體傳播也從被動走向互動。數字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傳統的大眾媒體傳播是信息由少數人生產,由大眾消費,也就是受眾被動接收信息。數字媒體時代是媒體傳播發展的信息時代,信息由大多數人生產和消費,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移動設備等數字媒體傳播。它模糊了信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限,它的特點就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傳播。由于網絡的互動性,大眾開始參與或創造的文化,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模式開始轉向互動傳播模式,這意味這大眾從被動消費者轉變成數字媒體主動的生產者。
過去我們熟悉的媒體幾乎都是以模擬的方式進行存儲和傳播的,而數字媒體卻是以比特的形式通過計算機進行存儲、處理和傳播。交互性能的實現,在模擬域中是相當困難的,而在數字域中卻容易得多。因此,具有交互性是數字媒體的一個顯著特點[3]。在數字媒體傳播中,信息是處于動態更新與即時反饋中的。信息的發出者和接收者能夠進行實時交互,雙方都能夠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獲得雙向的交流,形成不同的體驗。數字媒體用戶通過設備終端進行目標的探索和信息的獲取,所以能否吸引用戶的人機界面和交互方式是決定數字媒體信息傳播成功程度的重要因素。隨著技術的發展,交互的概念和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處在不斷的發展中。
數字媒體的融合性表現為多學科的融合性、多媒體融合性和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性。首先,數字媒體是一個多學科,多技術融合的全新領域。計算機、網絡、多媒體和移動等數字技術成為數字媒體創作和傳播的基礎和工具。其次,依賴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將文本、圖片、聲音、影響等多媒體信息進行整合,從而使多種媒體參與到人類信息交換的過程中。多媒體的融合性不單單是多種媒體簡單的疊加和混合,而是將多種媒體的表現方式進行有機結合并根據傳播要求相互轉換,達到傳達信息的最佳效果。最后,數字媒體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數字媒體藝術是通過數字技術手段將藝術創意表現出來,它在創意表現方面大大超越了傳統媒體的表現形式。這由于技術使得數字媒體突破原來的傳播理念,形成新的交互式傳播模式,為人們帶來新的交互體驗,從而帶來了藝術內容的創新。隨著數字媒體發展,協調技術和創意之間的關系就日趨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通過分析數字媒體的特點,我們知道數字媒體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具有主動性、交互性和融合性的數字虛擬空間。雖然這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對應的虛擬世界,但這個世界并不是憑空出現的,人們通過技術將自己的創意表現出來,從而構成了數字虛擬空間。傳統媒體的創意表現主要是通過單純的視覺或聽覺來傳達,而在數字媒體世界中,媒體在創意表現方面大大超越了傳統媒體的表現形式。技術的革新也給予數字媒體創意以新的詮釋。在信息時代中,數字媒體的創意是可以拆解成“創”和“意”兩部分。“創”指的是創新,工業技術的創新帶來了工業生產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的創新不僅帶來了媒體生產方式的變革,同時也帶來了創意方法的變革。“意”指的是意境,數字媒體藝術給人營造的情與景交融的心理感受,讓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人的情感和景象相互呼應,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創意通過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知覺來全方位的傳達情感體驗。所以創意是數字媒體的靈魂,創意表現是數字媒體藝術的最重要表現手段。那么如何將技術、方法的創新應用到數字媒體意境的創造中呢?交互方式將在這兩者之間架起橋梁。新的技術為創意提供了支撐與基礎,創意為新技術拓展了應用領域。交互方式作為技術與創意之間的橋梁,起到了融合協調的作用。
數字媒體的獨特交互性事依賴于數字媒體技術而產生的,它是指用戶在使用、操作數字媒體產品時的行為模式。新的技術帶來了交互方式的革新,這種革新主要表現在交互空間、交互界面和交互對象三方面。數字媒體創作人員通過交互方式的改變把創意表現出來,使用戶或者受眾獲得全新的體驗。
隨著虛擬現實、全息影像等技術的發展,數字媒體可以創造一個空間,在這個虛擬空間中人們可以行進漫游、對話等動作,從而與對象進行交互,從真實到虛擬數字媒體創意表現所在的空間概念改變了。人們不僅生活在真實世界中,而且也可以虛擬世界中相遇、交流。如日本著名藝術家藤幡正樹創造的作品《全球內部計劃》打破了傳統的空間關系,這是一個聯網多用戶的虛擬環境,人們在這個環境中交換信息,了解彼此[4]。這個通訊媒體的設計,示范了人類如何采用新方式相互聯系。在數字媒體創意表現中,每個人都可能會有三重身份,就是真實的我,虛擬的我,在真實世界中虛擬的我。通過在虛擬空間中對“真實的我”的影響進行操作,會對“虛擬的我”產生影響。通過數字媒體,人們不斷的在現實和虛擬空間中切換生活狀態。增強現實的出現更讓真實與虛擬這兩個時空概念產生交叉,錯位。通過讓真實環境和虛擬物體進行交互,數字媒體的創意在空間表達上將更豐富,更有趣。
在數字媒體作品中,最典型,最基本的交互方式是以顯示器、鼠標和鍵盤組成的。早期的數字媒體創意表現也主要是利用鍵盤和鼠標的輸入以及顯示器的輸出來呈現的。這種通過點擊為交互方式的人機界面到目前為止仍然被廣泛使用,但它限定了人在數字媒體中的活動范圍,人們無法離開桌面,無法活動身體。人們無法通過這種交互方式充分的將數字信息系統融入到主觀生活中。隨著數字技術和人機界面的發展,這種以為點擊為交互方式的人機界面系統正逐漸向以觸摸、姿勢、知覺等為交互方式的界面系統轉變。因為這種交互界面的改變,數字媒體創意表現的媒介也改變了,突破了僅僅以計算機為媒介的局限。多點觸摸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數字媒體創意表現的媒介不再局限在PC機,而是擴展到更廣泛的移動終端和觸摸屏設備。利用新型動作感應技術,數字媒體可以通過人的動作、姿勢來實現交互。如微軟正在推行的“Natal”計劃,用戶可以用頭、手、足、軀干來控制游戲中的角色,更可以多人協同完成游戲,從而更酣暢地投身于虛擬世界。數字媒體創意表現的媒介變成了交互圖像、人身體的動作和語言,使得人的身體也參與到游戲中,游戲者之間交流毫無隔膜。這種交互方式,讓數字媒體的創意表現重新關注身體的感受力和感知力,讓活動和知覺重新成為傳遞和獲取信息的來源。如黃心健的作品《平淡之味》,以呼吸作為交互界面,用戶通過吹氣讓青瓷上的雨滴、云霧和落花鮮活起來。因為交互方式的改變,數字媒體創意表現將突破傳統的傳播媒介,以更自然,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呈現。
雖然數字媒體藝術依賴于網絡技術、信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移動技術等高技術的發展,但這些技術一度將人類困在孤獨與封閉中,人們通過與數字產品與機器交流,失去了與人交流的機會。過分的關注技術弱化了數字創意中的情感的表現,為此交互方式勢必要打破單純的人機交互模式,向人人交互進行轉化。隨之數字媒體創意表現將更關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如索納·斯尼比的作品《接近》,多位觀眾走在一個方形地臺上,其中最接近的兩個人之間會自動呈現箭頭的兩條弧線,其余人是單向箭頭,當觀眾增多,圖像會變的復雜,參與者通過自身的移動,身體交錯等方式變換圖像。這件作品的數字媒體創意表現不再采用單用戶的交互裝置,而是利用的交互式多用戶裝置來實現人與人之間更主動更直接的群體交互。交互式多用戶裝置是以人與人之間動態交互和情感交流作為多媒體界面,通過語言、動作、眼神等交互行為動態的調節數字媒體創意表現得效果,讓參與者之間展開群體交互。隨之數字媒體創意表現將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創造更深刻的情感體驗和人文關懷。
數字媒體的交互性徹底改變了傳統媒體主體與客體之間線性、單向的關系,形成雙向、多向互動傳播。從某種意義上說,交互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數字媒體的創新,而交互方式則從多個層面影響著數字媒體創意表現的發展。交互方式的發展方向將是從以點擊為界面向以知覺為界面轉化,從人機交互向人與人交互轉化。那么數字媒體創意表現隨之將以更自然的方式呈現,將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情感化、個性化設計將得到加強。
數字媒體藝術依賴于網絡技術、信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移動技術等高技術的發展。交互方式的創新就是力圖將高技術轉化為高情感。一方面要利用人類在真實世界中的認知方式和經驗,將更自然、更熟悉的交互方式運用到數字媒體創意表現中。另一方面要關注人與人交流方式和精神需求,注重真實與虛擬世界的情景交融,激發受眾的參與熱情。從而使數字媒體的創意表現不僅成為感官享受,也存在于人人互動中,成為一種思想與情感的享受,使得數字媒體作品獲得豐富的感染力和全新的交互體驗。數字媒體創意表現得“意”是要通過“創”來表現的,“意”受到技術的限制和約束,只有我們充分了解和掌握數字媒體技術和交互方法,才能恰當的將創意表現出來,讓“意”成為“創”的延伸。所以我們勢必要以技術為支撐,以創意為核心,通過交互方式的融合,才能設計出更具生命力和滲透力的數字媒體創意作品。
[1]吳偉和. 數字媒體的自然式交互設計研究. 藝術與設計,2010(4).
[2]陳念群. 數字媒體創意藝術.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3]趙一飛. 交互式設計與開發在新媒體環境中的應用. 科技資訊. 2010(8).
[4]童芳. 新媒體藝術. 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浙江省金華市浙江師范大學,浙江金華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