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高建軒
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創新
文丨高建軒
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由于受到軟、硬件及其它一些資源的影響,從而造成節目的質量往往不盡人意。基于這種情況,只有進行創新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本文提出幾點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創新的建議。
縣級電視臺; 新聞節目; 創新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突飛猛進,各種媒體的競爭越演越烈。對于現在而言,普遍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質量和水平,還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使其發揮不出作為縣級電視臺的金牌欄目的功效。因此,縣級廣播電視臺應該把如何做好新聞節目,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影響力、引導力,作為工作的重心。所以,縣級電視臺必須進行新聞節目的創新,突破資源限制,改變“清湯寡水”的狀態,實現新聞性、宣傳性和受眾的“三位一體”,從而發揮出縣級電視臺的金牌欄目的功效。本文將對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創新進行三方面的論述:創新應體現在所有的環節中、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打造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團隊。希望能給讀者帶來有益的幫助。
歷史變革、社會發展、競爭也越演越烈,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要想在這個大環境中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得進行創新。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整體,因此:創新應體現在所有的環節中。如:缺乏創新精神,采制的新聞節目往往不盡人意,甚至出現形式主義;缺乏具體的創新地方,新聞節目就活不起來。
創新首先要從思維和觀念上著手,這就要求必須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科學地、客觀地、全面地、準確地看待問題,再者還有堅持我黨“實事求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一系列先進的正確的思想路線;然后根據這些思想和想法在實際生活中深入發掘,不斷地認識新事物,找到新見解,再通過新聞節目進行報道。我臺于2011年12月開設的《新春走基層》欄目就明確要求,節目要放下身段,沉下視角,深入基層,選取鮮活的事例,用故事講述黨的政策,用鏡頭展現人的精神。
有了創新思維和觀念后,還必須得有創新的表達方式。把當地的信息做一個良好的匯總后,通過創新的表達方式(如:雙向交流、教育知道、服務性質)進行報道,這樣就能讓聽眾進行良好的吸收,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形成固定的收視人群。
要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就必須進行適當的創新,既要在形式上進行創新更要在內容上進行創新。內容上必須下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挖掘素材、新聞報道以及報道宣傳。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新聞的素材應該到群眾中去感悟然后提煉,才能制作出人們喜歡的新聞內容。另外,還要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創新,給聽眾美的享受。例如:插播動聽的間奏樂,制作美觀的字幕和視頻。從而為觀眾營造一種親切感。也可以植入恰當的記者出境現場的視頻,這樣不但能增加新聞的可信度還能活躍新聞氣氛同時引導聽眾進行思考,從而給聽眾留下一個深刻、長久的印象。由于縣級電視臺和省市級電視臺相比,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所以縣級電視臺的節目 應按“在精不在多,在特色不在全面”的設置方針。下邊將列舉一下有關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創新。
由于電視臺的信息渠道和信息的整理能力比較強,所以可以通過對農民關心的信息進行觀察、調研、篩選,然后把它們及時的傳遞給農民,使其能夠更好的進行自身的農業生產、加工和流通等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得到更好的收益。
在對農節目中的農業內容中,應該包含具體的農業生產及豐收事例,同時還要有對他們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環節(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殘障人員的醫療保險、農村文化市場建設以及大學生就業等)。所以,縣級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不僅要有正確輿論導向的功能,還要進行良好的宣傳和引導。這樣不但可以促進我國幸福社會的構建,而且可以給縣級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帶來相應的發展空間。
新聞品牌的打造,往往要依托于地方文化。因此,縣級電視臺也可以通過打造自己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優勢來建立自己的新聞品牌。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根據農村信息比較閉塞、農民有較強的守舊習慣和被動情節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宣傳策略和節目形式。
形式多樣的播音風格可以加強節目與聽眾的交流,進而拉近節目與聽眾的距離。因此,記者出外境的時候,在不沖突節目原則的情況下,多采用“說”和“談”的方式,在適當的時候還可以用方言,給聽眾營造出平等交流的氣氛,進而增強新聞節目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例如,可以在新聞節目中加入“下鄉”的環節。具體的操作:制定適合的記者、主持人下鄉計劃,將部分直播間搬到農村,這樣就可以把最新鮮真實的鄉情事件送上新聞節目;適當的邀請農民朋友做客直播間,與專家一起交流對最新新涉農政策的理解和最新農村市場信息的把握等。這樣就可以讓新聞節目的報道貼近農民的具體生產、生活,從而贏得他們的青睞。
在解說文稿的時候一定要接地氣,盡量用生活化的語句來描述,使其通俗易懂。這樣就會是節目的易受系數提高,從而加強正確輿論的引導能力,進而實現“寓教于樂”。
在節目的編排上,不能以出境者的身份等級作為首要的編排標準。要遵循新聞節目務實性的特征,以典型性在先、實用性領先以及指導性優先等客觀實際的謀篇布局標準。
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中,會議新聞、領導活動往往占據了相當的比重,這樣很容易讓聽眾產生一種抵觸心理,覺得新聞節目的內容都是千會一面、百會一腔的“八股新聞”。因此,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應該適當的控制會議新聞及領導活動。從2005年開始,我臺堅持不懈對《新安新聞》進行改版,壓縮會議新聞,加大民生新聞的報道力度,增強新聞的可視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采編組要努力尋找黨和政府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交匯點”、“結合面”,或者根據這個線索,深入群眾,從中找到聽眾樂于接受的素材,并不斷的探索新的報道形式和手法,進而給聽眾進行樂于接受的報道。
采編團隊的專業素養決定著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的何創新,同時制約著它的質量提高和整體事業發展。以此,基于我國縣級廣播電視臺采編隊伍多半為半路出家人員,絕大多數人員為非新聞專業的情況,所以,縣級電視臺必須加大投入對采編團隊的專業水建設。具體操作:充分發揮有經驗老同志的作用,進行“以老帶新”的模式;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適當的送人員去接受專業的培訓;利用適當的休息時間給年輕的通知進行相關的理論、實踐培訓。通過類似的培訓,年輕同志就能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本領,從而實現從門外漢到門內漢的轉變,進而提升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質量。
跨入信息時代,縣級電視事業有了更大的發展,同時也引領其進入了一個具有非常大競爭力的環境。因此,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在欄目質量上、采編人員的工作水平上以及機器設備配套上,不斷的進行創新,從而為這個縣級電視臺的金牌欄目——新聞節目,打造一個好的品牌,從而贏得較高的收視率。希望本文的“創新應體現在所有的環節中”、 “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打造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團隊”這三個部分的闡述,能給讀者帶來有益的幫助。
[1]張玉華,蘭月輝. 如何辦好縣級電視臺的新聞節目. 廣電視聽, 2012(4).
[2]張莉. 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創新. 青年記者,2011(10).
[3]鄧富學. 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創新. 新聞窗,2012(1).
[4]劉漢宏. 報紙編輯要具有總編意識. 新聞窗,2012(1).
(河南省新安縣廣播電視臺,河南洛陽 47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