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張秀榮,張鴻婷,陳會君,郭丹丹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RA是免疫介導的炎癥性疾病,細胞因子網絡失調與RA發病及病程進展密切相關。腫瘤壞死因子-a(TNF-a)具有許多復雜的生物學效應,是免疫反應、組織損傷及炎癥的主要介質之一,在RA的發病機制中占主要地位。RA的發病的病理基礎為滑膜細胞的增生、血管翳的形成及骨質的破壞,TNF-a與其密切相關并起“中心罪犯”作用。IL-10是細胞因子合成的抑制因子。IL-10具有抑制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等產生細胞因子的作用,還能降低血清及關節液內炎性細胞因子含量,改善佐劑關節炎(AA)大鼠的病情,明顯抑制免疫細胞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發揮抗炎作用。本課題以AA大鼠為研究對象,研究細胞因子TNF-a,IL-10在佐劑性關節炎大鼠滑膜中表達的變化,以探討上述細胞因子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過程的作用,為闡明調督通脈針灸法治療RA的機制作初步探討,為針灸治療RA提供理論依據。
Wistar大鼠,60只,體質量(200±10)g,潔凈級,雌雄各半,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動物在實驗前適應性馴養1周,動物房濕度、溫度分別維持在70%、20℃左右。
BACKMAN DU-640型蛋白質核酸分析儀(美國);EPPERFOR2002型梯度PCR儀(德國);SIMF124型落地式碎化冰塊制冰機(日本三洋);低溫冰箱MDF-USOV型(日本三洋);超凈工作臺(杭州);生物顯微鏡OLYMPUS BX60(日本OLYMPUS公司);數字凝膠成像系統(美國安萊公司);DJA多功能艾灸儀(北方中醫器械廠)。
RT-PCR試劑盒(美國Promega公司);二乙基焦碳酸酷(美國 Promega公司);PCR Marke(美國 Promega公司);Trizol RNA提取試劑(美國Invitrogen公司);PCR Marke(美國 Promega公司);Taq酶(美國Promega公司);lO×bufev(原平皓生物技術公司);完全弗氏佐劑(美國Sigma公司)。
將Wistar大鼠60只適應性喂養7天后,先隨機抽取10只,右后足跖底部常規皮膚消毒后,用微量注射器于右側后肢足墊皮內注射0.1ml生理鹽水,余50只大鼠足跖底部常規皮膚消毒后,用微量注射器于右側后肢足墊皮內注射0.1ml完全弗氏佐劑[1-2]。將注射生理鹽水的10只大鼠作為空白對照組(A組),將注射CFA后第12天時出現繼發反應明顯的大鼠選擇30只,隨機分成模型對照組(B組)、普通針灸組(C組)、調督通脈針灸組(D組),每組10只,接受相應處理與治療。
A組和B組:實驗開始后與針灸治療組在同樣的時間,用同樣的方法固定,不做任何治療;C組:將大鼠固定,參照《中國獸醫針灸學》選取雙側腎俞穴之間,用多功能艾灸儀灸療,同時用0.28mm×25mm毫針針刺雙側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15min,治療中間行針1次,采用平補平瀉法,共治療14天;D組:與C組同樣的方法固定,用相同規格的毫針依次平刺腰陽關、命門、大椎、百會、足三里、曲池,同時選取雙側腎俞穴之間,用多功能艾灸儀灸療,每日1次,每次15min,治療中間按上述穴位順序行針1次,采用平補平瀉法,共治療14天。
膝關節取材:大鼠稱質量,用20%烏拉坦腹腔麻醉(4ml/kg),仰位固定,沿左側后腿膝關節正中縱行切開皮膚,直至暴露出以膝關節為中心約3cm×3cm的區域,可見白色的髕韌帶,沿髕韌帶下方將其剪開,用止血鉗夾住髕韌帶斷端將髕骨向上掀起,再分別沿髕骨兩側向上分離至股骨,此時即打開了膝關節腔,可見由髕骨下極向下延續有一層平滑光亮呈淺淡黃色的滑膜組織,用眼科剪緊貼關節面邊緣將滑膜完整剪下,用眼科直鑷夾起置10%的中性甲醛中固定。同法取右側滑膜。
全身病變按5級評分法[3]進行評分,根據未注射佐劑的其余3個肢體的病變程度累計積分,計算出AI。0分:無紅腫;1分:小趾關節紅腫;2分:趾關節和足跖腫脹;3分:踝關節以下的足爪腫脹;4分:包括踝關節在內的全部足爪腫脹。把3個關節的積分累計起來,即為每只大鼠的AI,總分為0~12分。
1)提取總RNA;2)RNA逆轉錄;3)DNA聚合酶鏈反應(PCR);4)RT-PCR產物設計。
針灸可以改善AA大鼠多關節炎指數,而且調督通脈針灸法優于普通針灸法(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多發性關節炎指數變化比較(±s)

表1 各組大鼠多發性關節炎指數變化比較(±s)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 <0.05;與模型組比較,☆P <0.05,★P<0.01;調督通脈針灸組與普通針灸組比較,※P<0.05
組別 n 針灸前 針灸第7天 針灸第14天空白對照組(A)10 0±0 0±0 0±0模型組 10 9.5 ±1.581△ 8.2 ±1.751 6.4 ±1.163普通針灸組 10 9.3 ±1.494△ 6.7 ±1.059☆ 5.2 ±1.033☆調督通脈針灸組10 9.6 ±1.506△ 5.5 ±1.849★※ 4.2 ±1.023★※
5.2.1 滑膜組織TNF-αmRNA表達變化
針灸能夠抑制AA大鼠關節滑膜高表達的TNF-amRNA活性,而且調督通脈針灸法優于普通針灸法(見表2)。
表2 大鼠滑膜TNF-amRNA相對表達水平比較(±s)

表2 大鼠滑膜TNF-amRNA相對表達水平比較(±s)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調督通脈針灸組與普通針灸組比較,※P<0.05
組別n TNF-a空白對照組(A)10 0.134 2 ±0.005 2模型組(B) 10 0.741 8 ±0.010 1△普通針灸組(C) 10 0.475 3 ±0.006 5☆調督通脈針灸組(D) 10 0.243 6 ±0.037 6★※
5.2.2 滑膜組織IL-10mRNA表達變化
針灸能夠提高AA大鼠關節滑膜IL-10mRNA表達水平,而且調督通脈針灸法優于普通針灸法(見表3)
表3 大鼠滑膜IL-10mRNA相對表達水平比較(±s)

表3 大鼠滑膜IL-10mRNA相對表達水平比較(±s)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 <0.05,★P <0.01;調督通脈直灸組與普通針灸組比較,※P <0.05。
組別n IL-10空白對照組(A)10 0.5499 ±0.0157模型組(B) 10 0.1684 ±0.0354△普通針灸組(C) 10 0.3438 ±0.0185☆調督通脈針灸組(D) 10 0.5460 ±0.0162★※
細胞因子是感染、炎癥和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介質。許多細胞因子已被公認為是RA關節損傷和炎癥的重要介質,這些細胞因子參與RA的整個病理過程。與RA相關的細胞因子有 TNF-a、IL-10、IL-1、IL-2等,這些細胞因子對滑膜細胞分化、增殖、和分泌有調節作用。在RA的發病中,對炎癥過程有抑制或促進作用,其中與RA關系最為密切的細胞因子有TNF-a、IL-10 等[4-6]。在影響 RA 細胞因子的研究中,以腫瘤壞死因子倍受矚目。TNF-a在RA的發病機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IL-10是近年來發現并克隆表達的一種細胞因子,具有很強免疫調控及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抗原遞呈功能,從而抑制多種促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7],在RA的發病中起著一定作用。IL-10能增加RA抗炎因子并減少RA致病性促炎因子。
有研究表明,針灸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8]。本研究以調督通脈針灸法為研究方法,其是以貫通督脈之陽氣,疏通四肢之經脈為法則,達到調和陰陽,平和氣血的目的。本實驗研究發現,此法可降低滑膜組織TNF-a表達和增高IL-10的表達,通過調節上述細胞因子的表達,表現出雙向調節作用,使免疫功能的失衡得到了較好的調整。這可能是在分子水平針灸治療RA的機制之一。
[1]徐叔云,卞如濂,陳修.藥理實驗方法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713-726.
[2]蘇暢,張成義,韓慧明,等.佐劑性關節炎的佐劑劑量條件探索[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306 -307.
[3]Gu WZ,Brandwein R.Inhibition of type II collagen - induced arthritis inrats by triptolid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pharmacology,1998,20(8):389 -400.
[4]李霞,孫健,范成明.細胞因子與類風濕關節炎[J].大連大學學報,2000,21(4):102.
[5]劉健.中醫藥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細胞因子調節作用的研究進展[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2,21(6):55.
[6]李軍,魏東明,文新,等.推拿對家兔佐劑性關節炎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10,38(1):37 -39.
[7]陳建糧,李曉玫,王海燕.白細胞介素10的免疫調節作用研究進展[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1998,7(2):147 -151.
[8]吳福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CD4+T淋巴細胞亞群的流式細胞儀分析[J].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15(3):132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