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霞 王建昌 李忠東 (空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北京 0042)
如何有效防治冠心病,是心血管病研究領域的重點課題。抗凝與抗血小板治療是心血管病二級預防的重要組成部分〔1〕。在祖國醫學中,冠心病被稱之為“胸痹”,其本質是本虛標實,本虛是以氣虛為主,標實以瘀血、痰濁多見。根據《醫林改錯》,“元氣必虛,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為瘀”的理論,主要病機為心脈痹阻,因此活血化瘀成為治療胸痹心痛的根本方法。目前國內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文就活血化瘀中藥聯合抗凝抗血小板西藥治療冠心病的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作一概述。
由于冠心病是西醫的診斷病名,中醫只有類似本病的證候的記載,如“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因此在診斷方面必須辨西醫“病”與辨中醫“證”相結合,需強調指出的是辨西醫“病”并非只為明確病名,而是從整體的角度認識疾病發展的全過程,辨明該病的病理組織變化以及生理功能紊亂和相應的細胞分子水平的改變基礎。在明確診斷后,要按照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對疾病進行辨證分型〔2〕。
2.1 穩定型心絞痛 穩定型心絞痛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穩定少變,其特點是纖維帽厚,血管平滑肌細胞及膠原含量多,脂質核心小,炎癥細胞少,不易破裂。治療方面西醫用傳統藥物硝酸鹽,對勞力型及心率不慢者可用β受體阻滯劑,為維持斑塊穩定,可長期應用阿司匹林,他汀類調脂藥等;中醫有活血化瘀,益氣活血等方法〔3〕。俞鳳英〔4〕證實在西醫常規治療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后的臨床療效、靜息心電圖的有效率、血脂水平的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善優于單用西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劉漢波等〔5〕證實常規西醫治療加用冠心通瘀湯(川芎,丹參,茯苓,黃芪,瓜蔞,白術,紅花,桃仁,陳皮,山茱萸,三七,甘草)治療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用西藥組,差異顯著(P<0.01)。很多臨床試驗沒有對穩定型心絞痛進行辯證分型,未給予辨證治療,無嚴格的隨機、對照,觀察例數較少,較少從實驗室指標判斷療效,不能充分說明活血化瘀中藥聯合抗凝抗血小板西藥治療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
2.2 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冠脈內不穩定的粥樣斑塊繼發病理改變如斑塊類出血、斑塊纖維帽出現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狀動脈痙攣,使局部血流量明顯下降,導致缺血性心絞痛〔6〕。治療方面西醫用抗凝、抗血小板、溶栓、他汀類藥物、抗氧化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介入性及冠脈成形手術治療;中醫以心氣虧虛為本,痰瘀痹阻、心絡不通為標,其治療以益氣活血、化痰通絡為法,標本兼治〔7〕。黎運富等〔8〕證實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服爽心通絡片(人參,川芎,赤芍,當歸,桃仁,紅花,延胡索,水蛭等)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總有效率、靜息心電圖總有效率、降低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程度優于單用西藥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王榮珠〔9〕證實常規西醫治療聯用參麥針、冠心寧、通心絡膠囊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對減少心絞痛的發作頻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及減輕心絞痛有較好的療效。很多臨床試驗未對不穩定型心絞痛進行辨證治療,觀察例數較少,藥物持續時間短,故活血化瘀中藥與抗凝抗血小板聯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還需進一步研究。
2.3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穩定的粥樣斑塊破裂,繼而出現管腔內血栓形成,從而使管腔閉塞。心肌梗死病情較重,可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治療方面西醫有抗血小板、溶栓、介入、抗凝等治療;祖國醫學以本虛標實為本病的基本病機,本虛常見氣虛、氣陰兩虛,標實以痰濁、血瘀痹阻心脈,蘊久化毒,熱結陽明為主,所致痰濁瘀毒為主要病理因素,治療上注意標本兼顧、通補兼施、辨證辨病相結合,有活血化瘀、扶正養元、補氣養陰、化痰祛濁等治療方法〔10〕。裴瑞等〔11〕證實常規西醫治療加服中藥(西洋參,太子參,麥冬,五味子,黃芪,桃仁,紅花,川芎,赤芍,全瓜萎,半夏,酒大黃)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的頭暈、倦怠、乏力、心慌、煩躁等臨床癥狀的改善、心律失常的改善、心功能由 Ⅲ級、Ⅱ級改善為Ⅰ級的例數優于單用西藥組,差異顯著(P<0.05)。景國際〔12〕證實常規西醫治療聯合益氣活血,化濁通脈之中藥(生黃芪,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生地,赤芍,柴胡,枳殼,延胡,地龍,甘草)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的胸痛、心電圖、血清酶學有效率優于單用西藥組(P<0.05)。很多臨床試驗未嚴格按照中醫的辨證論治,觀察例數較少,用藥時間短,也沒有從分子生化水平來觀察療效,故對活血化瘀中藥聯合抗凝抗血小板西藥治療心肌梗死的療效尚待進一步研究。
2.4 冠心病心力衰竭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由心肌供血長期不足,心肌組織發生營養障礙與萎縮以致纖維組織增生所致,大多先呈左心衰竭,繼以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并出現相應癥狀,該病又稱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西醫對該病治療在于積極治療原發癥,改善冠狀動脈供血和心肌營養,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屬于中醫的胸痹、心悸、喘證、水腫等范疇,病位在心,涉及肺、腎、脾,其病機特點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主要是年老腎虧,心脾腎陽氣虧虛,標實主要是瘀血內阻、水濕泛濫,所以補氣溫陽、活血祛瘀、除濕利水就成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基本治法〔13〕。卞志遠〔14〕證實常規西醫治療聯用中藥生脈散合冠心Ⅱ號方(人參,麥冬,五味子,丹參,郁金,赤芍,川芎,降香)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后的總有效率、心功能及左室結構變化優于單用西藥組,差異顯著(P<0.05)。黎宗軍〔15〕證實常規西醫治療加用自擬強心湯(人參,黃芪,茯苓,白術,麥冬,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山楂,當歸,丹參,炙甘草)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后的總有效率優于單用西藥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臨床試驗大多沒有辨證分型,多給予經驗方治療,觀察例數較少,用藥時間較短,較少從分子生化指標觀察療效,不能充分說明活血化瘀中藥與抗凝抗血小板西藥聯合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療效。
2.5 冠心病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常見臨床表現。西醫有化學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射頻消融、起搏器、除顫器)等治療方法;心律失常的病名近似于祖國醫學的“心悸”、“怔忡”,氣虛痰瘀阻絡是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機關鍵,瘀必成痰,痰必挾瘀,痰瘀相關,故臨床治療胸痹緊緊抓住氣、痰、瘀三個方面,將益氣通絡、活血化痰法貫穿始終〔16〕。卞志遠〔17〕證實常規西醫治療加用自擬中藥復律湯(黃芪,麥冬,人參,丹參,五味子,當歸)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后的總有效率優于單用西藥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汪秀娟〔18〕證實常規西醫治療加用中藥復方劑益氣活血湯(黃芪,人參,炙甘草,肉桂,茯神,川芎,丹參,赤芍,五味子,遠志,酸棗仁,當歸)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后的總有效率優于單用西藥組,差異顯著(P<0.05)。很多臨床試驗沒有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原則,只是單純的給予經驗方,更沒有嚴格的隨機、對照、雙盲,觀察例數較少,不能充分說明活血化瘀中藥與抗凝抗血小板西藥聯合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療效。
抗凝抗血小板西藥治療冠心病的作用機制清楚,藥效迅速,但是作用單一,每種藥物僅有一種作用或作用于一個環節。冠心病的防治過程中,需要多種抗凝血抗血小板藥聯合使用才能發揮理想的臨床療效,但長期使用又會增加不良反應,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對全身伴隨癥狀的改善也不如中藥。活血化瘀中藥由數味藥組成,含有許多種化學成分,這決定了它們有多靶點作用,且中藥發揮療效比較慢且溫和,適合于持續用藥,實踐表明,在冠心病的治療上,中藥對提高人體整體生理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是西藥所難以替代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由于相互間取長補短,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但大多臨床試驗采用活血化瘀中藥與抗凝抗血小板西藥合用的種類非常混亂,沒有嚴格的隨機、雙盲、對照,大多未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原則,未進行中醫辨證分型,而且幾乎僅從癥狀和體征來判斷臨床療效,沒有結合分子生化指標來進一步評價其聯合抗血小板的效果,以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更沒有說明活血化瘀中藥和抗凝血抗血小板西藥聯合的療效是協同、相加還是部分拮抗;其次這些臨床試驗觀察時間比較短,無法說明長期用藥對患者的生命質量、療效的影響及是否產生不良反應。因此,評價活血化瘀中藥聯合抗凝抗血小板西藥治療冠心病的療效的方法有待進一步完善,為中西醫相互配合治療冠心病打下基礎。
1 Thomas RJ,King M,Lui K,et al.AACVPR/ACC/AHA 2007 performance measures 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r referral to and delivery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secondary prevention service〔J〕.J Am Coll Cardiol,2007;50(14):1400-33.
2 余 鋒.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策略初探〔J〕.遼寧中醫雜志,2008;35(7):995-6.
3 徐熾度.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西醫結合治療〔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3;3(4):64.
4 俞鳳英.丹紅注射液治療老年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07;28(11):1284-5.
5 劉漢波,屈 云,任 曉.中西醫結合治療穩定性心絞痛82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5;21(3):158.
6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81-4.
7 曹守沛,錢春發.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研究〔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22(5):61-2.
8 黎運富,彭素娟.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56例總結〔J〕. 中醫藥導報,2007;13(1):27-8.
9 王榮珠.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38例〔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10):1156-7.
10 張京春,史大卓,陳可冀.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現狀〔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1):1-5.
11 裴 瑞,陳志萍.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41例〔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2;14(1):93-4.
12 景國際.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60例〔J〕.光明中醫,2008;23(8):1119-20.
13 劉海濤.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76例〔J〕.四川中醫,2003;21(2):27-8.
14 卞志遠.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09;4(5):129-30.
15 黎宗軍.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4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9;25(3):161-2.
16 于真健.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56例〔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3;1(9):544.
17 卞志遠.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7):133-4.
18 汪秀娟.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40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學報,2007;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