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瑛
(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315)
導師楊容,女,副主任醫師。退休后受衛生局之命組建“方厚賢、楊容老中醫學術經驗研究工作室”。擔當“出成果、出經驗、出人才”的重任,致力于培養中醫專業學術接班人和臨床專業骨干。
楊容作為“楊氏針灸學術流派”的第三代傳人,行醫四十余年不但繼承了上海著名楊氏針灸流派的專長和特色,而且在臨床上力創“中醫全方位綜合療法”。近二十年來有四十余篇學術論文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交流或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其主持的科研項目“楊氏絮刺火罐療法治療脊柱病病變臨床研究”2002年被上海市科委評為“上海市科學技術成果”。
2008年9月~2011年6月,筆者作為“方厚賢、楊容老中醫學術經驗研究工作室”的學員之一,有幸跟隨導師楊容學習。學習期間,急性腰扭傷是科室中的常見病。導師楊容采用耳穴針刺貼壓配合溫針的方法治療該病,療效滿意。現結合自身臨床總結病例31例,報道如下。
急性腰扭傷,中醫學認為系過度運動、負重、牽拉或過度扭傷、跌仆等外傷原因引起經筋、絡脈及腰部關節損傷,以致經氣運行受阻,氣血壅滯局部所致[1]。
本組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傷史,扭傷后腰部疼痛,局部壓痛明顯,運動受限。均經腰部X線攝片檢查,除16例42歲以上患者有骨質增生外,其余均無明顯骨質損傷及器質性病變。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齡24~68歲,平均46歲;病程最短3h,最長21天。
診斷標準:依據上海市衛生局頒發的《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第2版)中有關急性腰扭傷的標準[2]。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在24~68歲,性別不限;③在接受本治療方法期間停用其他方法。
1.溫針灸拔罐:局部結合遠端取穴為原則,基本穴為:人中、患側后溪、腰陽關、雙側大腸俞、腎俞、委中及阿是穴。患者俯臥,選用0.30mm×40mm毫針,穴位常規消毒后,點刺人中穴,其余諸穴施行提插捻轉瀉法,得氣后除后溪、委中兩穴外余穴在針尾處以手法裝裹如小棗子大小的艾絨,置于與皮膚距離約2.5cm,以患者自感微熱舒適為宜,待艾絨燒完,小心將灰取下,留針30min后出針。出針后于穴位處拔罐10min。
2.耳穴針刺貼壓:患者經針灸拔罐治療后,取耳穴腰骶椎、腰痛點、坐骨部位。用圓滑火柴棒探觸腰骶椎區域,尋找敏感痛點,經消毒局部皮膚后,選用0.30mm×25mm毫針加以刺之,同時囑患者活動腰部10~15min。然后再取神門、皮質下、腎和剛才的針刺點,將王不留行籽置于0.5cm×0.5cm的醫用膠布中心,對準穴位貼壓固定。囑患者回家后用手均勻按壓,同時讓患者活動腰部。每日按壓3~4次,每次1~2min,以耳郭充血,微感發熱為度,左右耳交替治療,1周治療2次。
療效標準[2]:治愈:腰部癥狀消失,脊柱活動正常。好轉:腰部疼痛減輕,脊柱活動基本正常。無效:癥狀無改善。
治療結果:11例經過一次治療后治愈;18例經過2次治療后治愈;2例經過4次治療后治愈,總有效率達100%。
患者,女,24歲。主訴:早晨起床轉身取物時因動作過猛,出現腰部劇烈疼痛,活動不利。現腰部右側疼痛明顯,不能直立行走,轉身彎腰受限,言語、咳嗽等皆會致使疼痛加劇。檢查:脊柱向右側彎,右側腰部可觸及條索狀硬塊,壓痛明顯,無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加強試驗(-)。經X線攝片示:腰椎無明顯異常。診斷為急性腰扭傷。按上述方法針灸治療后,起針后即能直立行走,后再予以耳穴貼壓。隔日復診自訴已愈,腰部不適癥狀消失。
急性腰扭傷俗稱“閃腰”,是針灸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中醫學認為,急性腰扭傷是因跌仆扭傷等外傷引起的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經脈瘀滯,不通則痛,又因急性腰扭傷多傷在督脈,氣逆損血,持于背脊,氣滯血瘀,不通則痛[3]。故治法應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又因急性腰扭傷多屬實證,根據“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故用瀉法。
導師楊容作為“楊氏針灸”的第三代傳人,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在”的理論,對于急性腰扭傷采用局部結合遠端的取穴方法。
局部取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的穴位,意在疏通腰部氣血,從而達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目的。因督脈主治脊柱強痛,故取腰陽關,屬督脈。腎俞、大腸俞屬足太陽膀胱經穴,皆位于腰部,主治腰痛,皆為治療腰痛的要穴。
遠端取人中穴,屬督脈,可通調督脈之氣,有促進氣血運行,消除腰部筋脈拘急,疏通經脈瘀滯的功效,歷來被廣大醫家用于急性腰扭傷的治療。遠端取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可疏泄膀胱經氣,主治腰背疼痛。《四總穴歌》曰:“腰背委中求”,委中穴是治療腰痛的要穴。遠端取后溪穴為八脈交會穴,通于督脈,可疏通督脈經氣,又為手太陽小腸經輸穴,正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故后溪穴有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是治療腰痛的良穴。諸穴合用,可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從而達到“通則不痛”的功效。
中醫將急性腰扭傷歸屬于“痹證”、“腰痛”等范疇,溫針是針刺與艾灸的結合運用,使熱力通過針身傳入穴位深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溫針治療能調節局部及周身經脈氣血運行,達到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故導師楊容選用局部溫針加遠端取穴治療急性腰扭傷是取其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以達到“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的目的。
耳穴與臟腑經絡的聯系十分密切。故當人體的臟腑或軀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郭的一定部位出現某些病理反應,如壓痛等。因此,導師楊容根據耳穴腰骶區壓痛敏感點即是病變部位的反映點,在壓痛敏感點選擇耳穴針刺貼壓。耳穴腰骶椎、腰痛點有壯腰強腎、通絡止痛的功效,能治療腰骶椎疼痛、腰扭傷,故針刺耳穴腰骶椎區、腰痛點,具有溝通上下、通調氣機、疏通經脈的作用,可迅速止腰痛;耳穴坐骨,具有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腰部經絡,活血止腰痛;耳穴神門、皮質下具有較好的鎮靜止痛功效,可以緩解腰痛;耳穴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又因腰為腎之府,故腎健則腰痛愈,可以減輕腰部疼痛。
綜上所述,導師楊容的耳穴針刺貼壓配合溫針治療急性腰扭傷的方法,操作簡便易行,療程短,效果好,無明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的優點,適用于基層單位針灸科臨床,在基層醫療單位具有推廣意義。
[1]石學敏.針灸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89.
[2]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 .第2版.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3:392.
[3]楊依方,徐光明,葛林寶.楊永璇針灸醫案醫話.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47.